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012-08-15于晓静

大连干部学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时代特色特色建设

于晓静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党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精辟论述,从崭新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对于全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十二大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认识与表述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初步的探索,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领会我党率领人民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更加珍惜我党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一、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发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切合中国实际,从中国实际出发;另一方面,就是要面向世界,走人类文明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努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从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上回归人类文明,走人类文明的大道。从十二大到十三大的五年时间里,我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把握和时代特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发端到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立场呼之欲出。但由于当时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改革开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党的文献中还没有形成对时代特色具体而明确的表述。

众所周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2]732。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段话论述了这样几个重要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发端。虽然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就已经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但回顾那段历史,直至十二大,我们党的主要精力还是拨乱反正、恢复经济。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始于十二大。二是强调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同时又基于对中国实际的准确把握。三是总结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重点不是强调要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而是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因此,还不能据此就认为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有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党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有了深刻认识。但是,这段话却提出了时代特色的本质要求,那就是: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另一方面又不要照抄照搬。因此笔者认为,我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的认识和表述由此开端。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和时代特色的认识不断深化。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吸收当代最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中央认为,按照党历来要求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现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大发展。”[2]167-169这表明,我们党对于时代特色的认识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从借鉴和学习外国经验,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到“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先进经营管理方法”,从中国特色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一个结合,开始拓展为同时又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雏形。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历经近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后,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果实。党的十三大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精辟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阶段。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报告还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指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2]193-194因此可以看出,党的十三大在时代特色的认识上又前进了一步:从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先进管理方法到“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吸收世界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回归人类文明的大道。

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基本形成

笔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打开了广阔的思路,至此,“中国特色”的要求,在切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要求。直至十五大、十六大,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认识和表述已经基本形成。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231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讲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时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2]249-252,并且还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

从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四大,我党对“时代特色”的认识和表述有了飞跃和升华。一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上首次明确提出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论断;二是提出了两个“一切”,并且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论断;三是提出了不要被姓“社”姓“资”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论断。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表明,我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认识上突破了困扰多年的意识形态“禁区”和经济体制“禁区”,从而在更加宽广的视野上更加准确地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论断,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所必备的“两个结合”的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特色”要素和“时代特征”要素的结合。报告还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基本内容,指出: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2]343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表述上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这就把“时代特色”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层面扩展到党的建设层面,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提出发展必须“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中国搞现代化要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时代要求;三是在讲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就把我党对“时代特色”的认识从经济层面扩展到政治层面,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四是在讲到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报告指出,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2]446-464,把“时代特色”扩展到文化层面,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三、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并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历经十七大到十八大,形成了完整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十六大之后,我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方面继续前行、成果显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对于如何提高认识和把握“时代特色”的能力做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论述。《决定》指出:一是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二是要“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三是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四是要“重视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知识,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2]560这些论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认识不断深化的集中体现,充分表达了“时代特色”对党的工作各方面的总体要求,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731-732至此,我党关于“中国特色”的两大特征、两大基石的表述达到最精确的程度,同时也表明坚持时代特色与坚持中国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十八大召开以前,在党的文献中还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的表述,而大多采用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说法。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的表述,还是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表述,都是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从零散到逐渐完整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起步,我们应该坚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践发展无止境,认识真理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问题、充实新内容、形成新成果,从不同侧面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8.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1978年 12月-2007年 10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时代特色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时代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民族文化与时代特色的完美融合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