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破解之道
2012-08-15○穆辰
○ 穆 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
(1)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誉度低。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务管理不健全、随意性大、财务信息透明度差的状况。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重复抵押,制造虚假的交易合同、资产证明,在得到贷款后,再以不规范的资产评估、资本运作、破产、改制等手段逃避银行债务,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诸如此类的种种恶意骗取贷款、逃避债务的行为,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缺乏积极性。
(2)企业抵押资产不足,融资成本高。在我国,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然而,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底子薄、抵押品不足,在申请贷款时经常被否决。并且抵押物的抵押率较低,目前土地、房地产的抵押率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仅为10%。同时,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手续繁琐、收费昂贵、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现有融资体制不健全
(1)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建全、经营不够规范,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规范、令人信服的财务信息;并且由于经营历史短,信誉积累不足,也缺乏品牌及信用历史所拥有的间接传递信号的作用。银行需要依靠信贷员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长期、细致地了解,得到企业与企业主的相关信息,才能形成信贷决策。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追求资金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商业银行谨慎地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甚至迫使金融机构忽视健康成长的中小企业对贷款的合理需求。张维迎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作为理性的个体,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人的申请即实行信贷配给,也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因此,目前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融资普遍存在“惜贷”、“慎贷”、“恐贷”现象,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2)缺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从银行获得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上看,国有银行存在着一种对国有企业的“兄弟情结”,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国有银行之间的红市交易获得大量优惠贷款。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为防范风险,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就势必抬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设置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如加强贷款审查,对所有贷款企业提出抵押品要求等。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实施,更是打击了银行贷款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客观上给风险较高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3)民间融资法律地位不清。民间融资是银行融资的补充,它能够充分吸引社会上闲散的资金,在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借贷矛盾下,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能满足中小企业“短、快、频”的贷款要求。目前,民间融资已经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中占到了不小比例,作用不可小觑。可是在现阶段,民间融资法律地位尚不清晰。长期以来,中国合法的放贷机构仅限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虽然民间资本非常活跃,但一直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其法律地位暧昧不清,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融资活动由于缺少制度的保障和法律的约束,合法的民间借贷常被冠以“非法集资、高利贷”之名,而非法的民间借贷又不能被有效地监管。
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的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之所以短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从企业收取的利税多而拨付的资金少。虽然近几年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扶持、鼓励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并且,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却无此待遇;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却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破解之道
1、中小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完善财务制度。中小企业必须摆脱家族式管理的束缚,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构建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更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强其透明度和可信度,加强社会监督力。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增强,对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保护将更加有力,这样无疑能够增强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
(2)提高自身信誉,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中小企业必须讲诚信。只有讲诚信,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密切银企关系,才有可能筹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中小企业应积极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制度,恪守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行业自律组织,积极与银行进行沟通和协作,这样不仅能够降低银行的信贷调查成本,也可以为自身争取贷款提供便利,进而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金融机构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制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体系。鉴于中小企业资信意识淡薄,政府有关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使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纪录更加透明。银行在进行授信调查的时候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区分信用纪录好的企业和信用纪录不好的企业,从而避免银行对所有的中小企业“一刀切”,避免因为个别中小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影响整个中小企业群体的融资能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建立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以商业性担保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担保机构应由政府出资或控股,不以盈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或信用保证。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建立过程中,可通过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资金来源,增强其资本金的稳定性。
(2)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给予中小企业融资平等的“国民待遇”,让其能够进入国有金融支持的队列,大力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扩大对信用优良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额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降低抵押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各地办理贷款抵押登记、评估、公证等收费标准不统一,综合收费率高的状况,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使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能够及时得到银行融资支持;二是对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营业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或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损失贷款自主核销,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和处置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应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
(3)推进民间融资合法化。政府应将民间资本放在与其它资本平等的法律地位上,合理配置民间资源,减少民间资本自由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还应建立关于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和规范政策,将民间融资从目前的压制性管理转变为扶持性管理,从法律上合理准确地确定民间融资的概念,加强规范管理;确立民间融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对其融资方式、期限、利率、用途作出明确规定;设立民间融资管理机构,对民间金融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建立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加强必要的信息监控和风险防范。民间借贷地位合法性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完善小额贷款的法律环境,还有助于打破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市场的格局。
3、政府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财政应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制定实施相应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计划,继续实行对低收入企业的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应修改现行所得税的有关条款,加大所得税对企业创业期的扶持力度,加强所得税对技术革新、产业引导、开拓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和调节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购买技术和相关的技术服务,可以采取减免所得税的办法;对于安置下岗职工、综合利用资源、从事社会服务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实行税收优惠,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在土地政策上,应保障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项目用地上机会均等,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必须将中小企发展和结构调整用地需求纳入其中,尤其要增加科技含量高、资本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用地供应。同时,还应专门安排一定数量建设用地,以租赁方式供中小企业使用。在产业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督促金融机构改变歧视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不良贷款按损失额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通过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市场法制化和社会信用完善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中小企业的明天会更好,中小企业将会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越来越突出的贡献。
[1]陈林、袁孝伦:私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对策[J].上海改革,2008(7).
[2]邱锡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及其策略[J].经济师,2009(2).
[3]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11).
[4]朱光华、陈国富: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9).
[5]刘国光、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