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业毕业生人才

郑 岩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一、问题的提出

酒店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酒店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酒店管理教育和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却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酒店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酒店管理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了就业与专业错位现象。一方面酒店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说明,全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大都改变了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初衷,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酒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由2010年的1150万人,增加到1525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70万人。调查显示,近年来,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据2012年1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五星级酒店名录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已达651家,各地待建、在建及已竣工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项目约有500家。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将突破千家。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酒店)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有2.2万家旅行社、1.4万家旅游饭店、30万家住宿机构和2万个规模以上旅游景区。

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人才。《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高级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此规划科学预测的就业数量充分反映旅游景区与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我国星级饭店已达180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就已经超过600家。我国星级饭店从业人员180万人,旅游院校毕业生32.7万人,其中高校16.5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2万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酒店中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学历者仍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主体,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国际集团化管理酒店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化酒店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这使得酒店业越来越愿意招聘和录用具有酒店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从全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常受业界的欢迎,但由于国内酒店管理本科生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酒店用人的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卖”方市场特征非常明显。总之,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存在着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供需缺口较大、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形势特别严峻。

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ASSIST”对策

解决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问题需要高等院校、社会、学术界、业界以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学术界应做的研究(Academy)

专家学者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目前,我国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就业意向调查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某特定地区,并且很少将大学生的特定专业融入到研究的范畴。同时,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大都偏重于情商培养等外在就业适应力的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还有待于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旅游专家学者应将研究领域延伸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态、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领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和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供需错位现象,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引起更多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从而丰富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就业现状和择业意向研究提供指导。

(二)毕业生应做的努力(Student)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就业的主体,要实现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就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旅游企业的需求,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提升就业能力。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首先,从主观上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认识到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如锻炼人际沟通的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次,从行动上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认识性实习,参与教师科研、教改项目,参加旅游考察调研、旅游策划等活动,在培养自身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学习旅游、热爱旅游、愿意与酒店业共同成长的决心与信心。尽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旅游服务被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因此不被众多学生尤其是家长认可与接受。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找准理想职业与现实就业的平衡点,积极寻找机会就业。学生应当针对自身的思想实际,不断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与从业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旅游服务工作中。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School)

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学校应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心态进行教育。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酒店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从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中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还可通过辅助性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此外,要科学安排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方面学校可与一些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四)行业应采取的对策(Industry)

星级酒店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主阵地,学生在旅游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就业的质量。旅游就业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酒店业发展大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旅游企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成长提供一个好的机会。旅游企业要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首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其中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并为员工设计好发展的“通道”,建立起旅游企业素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优秀员工提供带薪脱产培训、学习以及境外培训的机会。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旅游企业可将组织培训、自我培训、跨地区培训与海外培训结合起来,鼓励员工自发性参加各种与其工作有关的培训课程,在旅游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社会应采取的策略(Society)

宏观就业政策的改善将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产生积极作用。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确定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改善与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劳动、人事、户籍制度等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促使毕业生市场更自由灵活。因此,政府方面应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健全人才配置渠道、设置更多的职业指导师等方式,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广大民众转变对酒店行业的偏见,正确认识和评价旅游企业大学生员工。要认识到旅游服务工作是社会分工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社会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旅游管理部门应实施的方案(Tourism)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训、选拔、职称评定等系列措施,使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都有相应的职称评定,如酒店设立高级、中级厨师等职称,把技能人才筛选出来,使酒店行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各地要将旅游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到当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岗位培训、导游培训、旅游人才信息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旅游人才,包括酒店经营管理、外语导游、中高级导游、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鼓励酒店行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酒店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旅游领军人物给予重点培养,促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1]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4-5.

[2]谷慧敏,牟晓婷.中国饭店高等教育的反思[J].旅游学刊,2005(4):32 -33.

[3]俞金国,王丽华.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1):49-50.

猜你喜欢

旅游业毕业生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