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李 岩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想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与此同时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在毕业后主动走向创业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至关重要,这事关大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能否承担起复兴民族大业的重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高校必须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是自主创业,大学生要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社会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1.搭建创业平台。举办研究项目报告会、大学生创业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实践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身边的榜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信心,而且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参加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不仅通过实体运作,还要加强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培养良好的成才心理素质。

2.课程教育。学校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个体性格也得到完善和发展,个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育人教育。注重在校生的创业精神培养,着重培养实践实力和团队精神,引导毕业生创业、建设创业团队、在其创业过程中加以扶持,育人成为创业的中心教育模式。

4.创新教育。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以课外创业活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二要依托社会活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学生通过组成创业小组,参与竞赛、报告会、学术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活动,激发其创造潜力。帮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进行咨询、指导和评价,使创新成为综合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核心。

5.实践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了解前沿学科;利用高精尖设备为学生讲解,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及途径,让学生有的放矢;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深入岗位、进入现场,感受创业气氛,增长创业才干,既有利于拓宽学生培养途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部分高校将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实行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原则,造成了高校往往只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第二,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类型为选修课,对创业教育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将其纳入规范的教学和科研计划。

2.能力培养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并且方法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目前各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只是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仍限于课堂讲授、创业计划比赛、讲座等传统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从事理论课的传授,没有创业体验,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存在严重不足,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阻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4.缺乏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各种措施用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但出现了扶持力度低,或是与高科技产业挂钩,进入门槛高等问题,创业扶持政策还很不完善。

5.培养方式缺乏个性化。大学生个体能力必然有所差异,“广谱式”的培养方式不具备针对性,并不能将学生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不具备“一对一”个性化培养条件。想要缓解日益增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个性化创业能力必不可少。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全国各高校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坚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着重学生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职责和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从根本上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创业的活力会形成就业的规模效应。贯穿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处于主体地位的应始终是大学生,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作为外在因素只是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只一味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重点对大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进行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既能就业也可以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业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加大课程及内容创新力度。完善《创造学》《创业学》《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内容,全国各高校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不仅要把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专业课的教学环节,还应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加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重培养风险意识、良好的创业心理;注重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理念培育;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突出传授学生专业和职业知识,掌握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如公共关系、政策法规、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知识的积累。

3.建立健全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模拟实践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对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理论不等同于实践,理论知识的加强并不能取代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加强同企业、公司、政府机关等相关单位的密切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保障,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以工代学、在岗实习、达到实践的目的,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消化、巩固课堂教学中已掌握的创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能力,促进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模拟活动,如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请资深的企业家现身说法讲解创业经历,组织学生开办模拟公司的第二课堂活动,养成对未来创业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1]吕小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0(6).

[2]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23).

[3]李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08(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