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思想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8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资本主义

王 铮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贸易是人类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的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大多以较为简单的方式来进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的逐渐进步,国际贸易的内容和方式都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尤其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各国、各地区以及各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依赖和协作程度加深。这些经济主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促进了社会价值和财富的增加。所以,国际贸易已经更多地作为价值实现的手段,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过程。对于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以及形成不同贸易方式的主要原因,学者们大多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从早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再到后来的要素禀赋理论和相互需求理论等,而较少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思想。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来诠释国际贸易发展的起因和动力,是对现有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国际贸易从根本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海外市场。而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结果。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马克思在其主要著作中具体阐述了国际市场的价值以及贸易政策,对当时欧洲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世界市场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世界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世界市场就是国际市场,而广义的世界市场则是指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成的国际关系的总和。广义的世界市场是狭义的世界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指出,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新的世界市场也因此而产生。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也成为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扩大的重要力量。市场的扩大伴随着需求的扩张,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航海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缩短了商品的运输时间,推动了工业范围的扩张,进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拓展。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本身的逐利性,加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规模生产这一客观事实,导致有限的国内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迫切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而进入世界市场。资本其本身也就成为了创造和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力量。如同马克思指出:“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剩余劳动的趋势,它同样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趋势……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了资本的概念中”。

(二)国际价值论

国际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国内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的国际经济关系理论则是在国际价值论基础上形成的。简单地说,所谓国际价值论实际上就是在世界市场内通过商品交换所体现出来的市场价值。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国际价值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价值是通过世界市场进行交换,各国的国别价值再次均衡后形成的,它建立在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在国内已经形成的国别价值基础上。其次,国际价值是通过国际价格来反映的,而国际价格是在世界市场中进行的国际交换过程中形成和确定的。

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市场是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也是其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令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传统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任何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到一起。

在世界市场中,每天都会进口和出口大量的原料和商品。由于国家间的差别使得这些用于交换的原料和商品具有差异性,马克思指出,在国内市场上,商品交换的价值被称为国别价值,国别价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的价值被称为国际价值,不是由个别国家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是由整个世界市场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马克思又指出了世界市场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如何决定的。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一旦进入世界市场进行交换,其国内价值就要转换为国际价值。在世界市场上,国际价值还要进一步的转换为国际生产价值,表现为世界货币。马克思认为,虽然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表面上看来是公平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异,这种交换实际上又是不平等的。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动力理论

马克思指出,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惟一动力和源泉。马克思在对外贸易有关的理论中,详细论证了资本参与国际贸易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高于国内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本质是资本逐利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本质是追逐剩余价值的生产。正是由于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制的追逐,才形成了推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商品经济成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过程,其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的结果。为了进一步确立商品经济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必须在占领和统一国内市场之后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比如恩格斯就曾经指出:“大工业通过它不断更新的生产革命,使商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并且无情地排挤掉以往一切生产方式。它还由此最终地为资本征服了国内市场,使整个民族为资本服务。”资本主义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其对于市场的要求绝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必然要积极地拓展国外市场,这是因为市场扩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需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性以及其所要求的不断扩张的市场容量,国际贸易也就成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其次,追逐超额利润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中的必然表现。马克思创造性地概括并提出了国际价值这一概念,解释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中应用的基本内容和基础。伴随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价值规律也从国内市场延伸到世界市场并继续发挥作用。在平均利润率的作用下,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资本的利润率最终将出现趋同的趋势。在平均资本利润率形成之后,国际价值也就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生产价格。在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作用机制的基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价值规律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作用效果不同,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利润率平均化水平较低。二是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内容和基础是国际价值而不是国民价值。三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资源配置范围扩大了。通过价值规律所形成的资源配置功能,国际市场中经济资源会向优势企业的国家转移。

第三,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得益于较高的生产效率。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强度和综合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与欠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时就会占据较大的优势,通常能够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发达国家通常会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一方面使得不变资本的要素价格变得更为廉价,而另一方面又使得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商品变得更加便宜,因而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使得剩余价值率提升,使得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

第四,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为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不竭源泉。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各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主要是因为流通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得益于价值在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转换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差额。但是国际贸易超额利润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所产生的利益。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通过扩大市场来拓宽企业进行内部分工协作的范围,而且会通过促进企业的融合来推动内部分工的深化,这种分工协作的额外利益也就产生了。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资源逐渐向具有优势的企业所在国集中,随着这种资源的转移和集中,剩余价值会逐渐也向优势企业所在国转移和集中。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会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使得参与国的企业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最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思想

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和《保护关税派、自由和贸易派和工人阶级》中,马克思对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政策作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这两种国际贸易政策所适用的环境、生产力水平以及在经济危机中起到的作用等。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指明了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政策的主要意图。马克思认为无论是自由贸易政策还是关税保护政策,最终都无益于工人阶级。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指出自由贸易政策的本质是资本的自由,自由贸易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最终是为了方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剥削工人阶级。此外,马克思还指出了自由贸易政策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对于关税保护政策,马克思认为这同样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一种重要手段。关税保护政策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独立劳动者,是将国家的生产资本变成资本,并强行缩短从旧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过渡的一种人为手段。马克思指出,关税保护政策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保护其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资本主义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