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杜邦式的中油炼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2012-08-15赵俊平宋冬梅
赵俊平,宋冬梅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于杜邦式的中油炼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赵俊平,宋冬梅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中油炼化企业肩负着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炼化及其它深加工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自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以来,Q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中油炼化企业广为采用的安全管理体系。然而,在施行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在中油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类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使安全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借鉴国外大公司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改进现有QHSE管理体系,对继续提升中油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引入杜邦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比较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体系和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探究中油炼化企业现有QHSE体系的不足与问题,并针对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改进策略。
杜邦安全管理模式;QHSE管理体系;中油炼化企业;安全管理
一、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与杜邦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体系与杜邦安全管理模式都是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安全管理模式,二者形成于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下。二者的目标、原则及管理思想虽然在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和本质却如出一辙。主要表现为:
其一,二者安全管理目标一致。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和中油炼化企业QHSE体系都坚持以质量、环境、安全、健康为关注焦点,所追求的目标也相同,即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
其二,二者安全理念与管理原则一致。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和中油炼化企业QHSE体系都将安全视为企业生存的根本;都强调领导和管理的作用;都强调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都关注于安全运行过程中的有效持续改进;都强调基于信息分析的风险管理。
但二者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直线安全管理的事业部制的企业管理模式,中油炼化企业QHSE体系则是一种基于车间、分厂、公司三级横向行政管理模式,客观上存在安全责任归属不够明确,安全管理更多的是依赖于安全管理部门的状况,未能体现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杜邦的直线安全管理组织则强调了最高领导层对于安全的责任,把“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要求落实到了实处。因此,借鉴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改进中油炼化企业QHSE体系具有可行性。
下面以大庆炼化公司在实施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为例与杜邦安全管理模式中“22条安全管理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油炼化企业在Q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以及QHSE管理体系自身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为了方便比较,将杜邦安全管理模式中的“22条安全管理要素”归纳为管理层面、组织层面、作业层面、设施层面以及技术层面五大层面。
(一)管理层面
1.管理层承诺。管理层逐级承诺,在层次和分类上很清晰,但目前主要是体现在了纸面上,还需真正落实到每名员工;一些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对于QHSE承诺理解不深,通常不能将QHSE承诺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有时常常把QHSE承诺与自己的责任以及名誉联系在一起。
2.安全政策和原则。从长期来看,QHSE管理体系的重点应是所有的事故或隐患,而不仅仅局限于重大事故;各级主管应对QHSE的应用及其日常操作进行指导;同时,QHSE的目标既要具备挑战性和持续改进性,又应该是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3.安全目标和指标。管理层对如何实现QHSE的目标和指标并未制定更明确、具体的措施;公司的安全指标大部分为100%,不能体现出每年应持续提高的目标,与实际指标情况结合较少;以结果性指标为导向的管理及指标分解的简单复制导致QHSE管理滞后。
4.安全绩效标准。管理层未建立起高标准安全的期望值。
(二)组织层面
1.专业安全人员的支持。安全人员承担了QHSE责任的绝大部分,管理层对安全的全面管理责任被阻止和削弱了。
2.直线组织的安全职责。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主要由QHSE部门负责,直线管理人员未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安全事务负责;在现场工作的承包商违反企业安全规程的现象较多,对承包商要求的标准低。
3.综合性的安全组织。QHSE委员会的参与人员不够多,部门间的团队协作氛围未形成;不同委员会之间的作用和责任存在某些重叠或空白。
4.员工激励。当前的激励制度对员工的积极激励作用不明显;部分员工认为其在现场岗位上所起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与赏识,因此,员工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安全管理价值,违反操作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作业层面
1.双向沟通。虽有安全交流活动,但参与安全交流的员工有限;也没有把当前的安全表现作为交流的核心;又没有把关于处理不安全状况和行为的潜在危险作为交流的内容。
2.安全培训及改进。安全培训工作在教育员工重视个人、同事的安全以及工艺安全方面有所欠缺。
3.伤害及事故调查报告。关于事故的定义只涉及严重的伤害和重大的事故;一些事故报告在揭露事故的根源方面不深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针对性不强;现场的事故调查制度不完整;没有对事故事后跟踪的有效管理,以保证改正建议能够如期完成。
4.审核和再评估。审核主要集中在设备和事件上,较少集中在人员上,当员工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消极的制度;审核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
5.人员变更管理。公司应制定结构化的人员变更管理体系,保证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应对预期的变化;应合理制定岗位人员编制,保证足够的人员配置和员工素质。
6.承包商管理。对承包商的管理缺乏充分的控制,包括对其进行培训和监督;没有把承包商看作是本单位的一部分,没有对其进行相同等级的审核。
7.紧急响应和应变计划。QHSE管理体系应急响应的文件和程序不够完善;应急演练过程中没有人员清点系统,疏散人员不包括非关键人员;应急演练后的评价不全面,大部分单位只对演练本身进行了评价,未对预案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四)设施层面
1.质量保证。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但是对设备的鉴定与保护缺乏全面系统的文件。
2.启用前安全检查。仅仅依靠选定人员的经验进行安全检查,可能会对公司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应该让更多合适的人员参与安全检查,保证检查质量。
3.机械完整性。公司应从质量保证体系的角度修订机械完整性计划。
4.设备变更管理。公司在设备变更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控制,可能会引起重大事故,应有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证事前设计的充分、安全,避免工艺危险。
(五)技术层面
1.工艺安全信息。应优先改进工艺安全信息状况,以支持设备的安全操作。
2.工艺风险分析。没有相应的工艺风险分析系统,特别是对于高危险性设施。
3.工艺技术变更管理。应强化目前的技术变更管理系统,避免技术风险。
二、中油炼化企业QHSE体系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领导层面
1.落实质量安全环保责任。由于中油炼化企业的逐级承诺制度更多体现在表面上,还没有落实到每个员工,因此需要切实加强领导,实现领导干部对安全环保工作由“重视”向“重实”转变。首先,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和安全观察与沟通,使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履行安全职责、自主学习安全管理、亲身示范安全做法,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将业务职能与安全环保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副职领导分管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岗位人员直接负责的直线安全责任格局。其次,加强管理过程考核,推动各级职能部门由QHSE管理的参与者向责任者转变。可以以基层生产和作业现场为重点,按照岗位职责和作业区域划分,明确基层属地管理职责,加强对属地区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不出空挡。同时严格执行反违章禁令,强化受控管理,配套落实激励政策,调动基层员工安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基层员工从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转变。
2.建立异体监督制度。目前的安全监督体制存在如下弊端:一是安全管理部门既是安全工作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往往是自己监督自己,必然会出现监督不力的现象;二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属于“同体监督”,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依赖文件监督,通过逐级下发文件、开会来实施监督,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因此,建立异体监督制度是必要的,这样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才能有保障。
(二)组织层面
1.构建“直线责任制”,明确责任归属。中油炼化企业普遍施行横向管理制度,其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责任归属不明晰。相比而言,杜邦安全管理模式的直线组织结构在责任归属上有明显优势。应借鉴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在中油炼化的安全管理中构建并落实“直线责任制”,本着“谁管理谁负责、谁工作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突破事后管理责任归属不清的瓶颈,强化过程管理,把隐患和问题消灭在源头。
2.建立共享的学习型组织。长期以来未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办法,未能使更多的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特别是在企业进行改制重组中,大量有价值的资料由于没有完善的程序,随着组织的更迭和人员的离去而遗失,出现了“企业失忆症”。中油炼化企业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使企业保持“记忆”。
3.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和企业的责任,更是员工自身的需求。中油炼化企业要继续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员工整体的安全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员工对从事高危行业的风险意识,逐步促进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三)作业层面
1.加强安全信息沟通。目前,中油炼化企业员工在安全信息交流方面欠缺,更没有把当前的安全表现作为交流的核心,因此,应将以下建议融入当前QHSE体系:首先,建立安全信息网络,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信息的双向交流;其次,提倡建立安全会议制度;再次,提倡全员安全经验分享。
2.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并延伸培训范围。深入剖析近年来中油炼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就会发现事故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员工主观上对违章操作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心存侥幸的心理;能力上操作不熟练,业务不过关,技术不过硬。因此,要深化培训教育工作。首先,中油炼化企业要在培训理念上,实现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型,积极摸索符合企业实际的基层培训教育模式。其次,明晰培训各级负责人的职责范围。落实好各级一把手是QHSE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基层单位是QHSE培训工作主体的要求。依据岗位风险和任职要求,搞好岗位QHSE培训需求分析。各级直线领导负责其下属员工个人培训计划的制定,并对其岗位胜任能力负责。延伸安全教育的范围,树立大安全观。安全教育应包括企业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日常班组安全活动等。
3.完善事故调查体系。长期以来中油炼化企业沿袭“抓大放小”、忽视轻微事故的传统做法,因此应借鉴杜邦安全管理模式中事故管理要求,明确事故的汇报程序和事件,对所有事件和事故进行分析统计并及时通报,对未遂事故实行“按实上报,只奖不罚”的原则,努力增强公司调查事故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改变安全审核方式。中油炼化企业可以借鉴杜邦管理模式,采取积极的安全审核方式,由员工亲自参与安全审核,让他们去亲自查找操作中的违规行为。
5.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是防止事态扩大和次生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完善中油炼化企业现有应急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一要重视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二要建立社会紧急救援系统,以过程安全管理理念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四)设施层面
中油炼化企业应借鉴参考国外先进的石化装置安全设计标准,对现行的安全设计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引入国外石化行业项目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来强化装置安全技术特性的审查,将事故隐患消灭在源头。
(五)技术层面
1.强化工艺操作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工艺操作制度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中油炼化企业需要不断强化QHSE体系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来达到落实有指导、执行有计划、检查有标准、处罚有依据的目标。在生产操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岗位操作受控措施;在现场施工作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关键工序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安全程序。
2.推行重大风险作业前确认管理。重大风险作业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借鉴杜邦的做法,在作业前对可能涉及到的每一个危险因素以作业表的形式进行确认,同时对作业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提醒。
〔责任编辑:陈 海〕
F273
A
1002-2341(2012)01-009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油集团公司)自1998年创立以来,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宗旨,在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等领域占据了国内石油石化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在中油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生产领域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各类生产伤亡事故频现,社会影响巨大。中油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构建安全生产环境和保障员工职业健康的探索和努力。
在QHSE管理体系的推行过程中,中油集团公司下属的炼化企业(简称中油炼化企业),一方面,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标准的要求,形成了众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事故发生率,整体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及事故防范能力,取得了明显的安全管理绩效;另一方面,在QHSE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中油炼化企业具有数量众多、情况不一,作业环境多变、生产性质多样等特征,近年来各类事故隐患又不断显现,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率虽然逐年呈下降趋势,但重大事故量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改进QHSE管理体系中的差距与不足,已成为中油集团及其下属炼化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是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杜邦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出安全条例的公司。在安全方面,杜邦建立了举世无双的业绩。为此,本文以中油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意图通过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体系与杜邦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寻找中油炼化企业QHSE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此为中油炼化企业乃至中油集团公司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借鉴。
2011-11-02
赵俊平(1965-),男,内蒙古卓资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