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清肝明目合剂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2012-08-15

重庆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眼科学翼状胬肉

丁 勇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眼科 400700)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1]。其发病原因不明,户外工作者多发。主要表现有干、痒、卡涩不适,发展到一定时候可以引起散光及视力障碍[2]。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缺少根治的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寻找一种有效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是全体眼科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作者于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游离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清肝明目合剂口服治疗翼状胬肉68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6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64例,继发性翼状胬肉4例,其中男20例,女48例,年龄为37~69岁,病程3~26年,胬肉组织越过角膜缘1.5~6mm,平均3.8 mm。术后随访6~18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在显微镜下完成。具体方法:(1)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3次。2%利多卡因5mL行球周麻醉,置开睑器。(2)用显微镊抓住翼状胬肉头部,于头部前0.5mm开始分离。(3)提起头部,用显微剪将球结膜及其下的增生的纤维组织钝性分离,上下方均越过增生的胬肉组织边界约2mm,向内至半月皱襞。小心勿损伤内直肌肌鞘膜。(4)提起胬肉头部,沿其上下剪开球结膜,牵拉胬肉组织,于泪阜处剪断,修整结膜缘,暴露出一上底向角膜缘,下底向泪阜的梯形巩膜,并予以巩膜表面烧灼止血。(5)于术眼颞上方分离球结膜,分离时尽量靠近角巩膜缘,取一块大小与暴露巩膜面积相当的梯形结膜瓣。将结膜瓣平铺于暴露的巩膜上,上皮面向上,结膜瓣角膜缘与暴露区角膜缘相吻合。用10/0尼龙线将移植片于巩膜创面四点边界处与球结膜缝合,再间断缝合除角膜缘外的三个边。取植瓣区的角膜不予以处理。(6)予以典必殊眼膏涂眼,单眼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24h后打开敷料,予以典必殊眼液及双氯酚酸钠眼液交替点术眼,一日4~5次。同时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清肝明目合剂(渝药制字Z20051496号)20mL,每天3次,连续服用7d。术后7~10d拆线。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复发评定按Prabasawat等[3]于1997年提出翼状胬肉术后疗效分级标准。1级:手术部位呈正常球结膜外观;2级:可见新生血管伸向角膜方向,但无纤维组织增生;3级:在2级基础上出现纤维组织增生,但未侵入角膜;4级:真性翼状胬肉复发。作者将4级定为复发翼状胬肉。

2 结 果

68眼,术后7~10d拆线,角膜上皮愈合,症状消失,植片存活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术后13个月复发,占1.47%,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3 讨 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确[1]。与外界环境因素如阳光、接触风沙、气候干燥等有关,紫外线照射可能是其重要的致病原因。也有认为与免疫有关。目前普遍认为翼状胬肉是在一些细胞因子作用下的纤维组织血管增生,同时其本身也分泌一些因子促进其进一步发展[4]。其中白细胞介素-1既可以介导炎症反应,也可以介导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与眼表的炎症状态有关[5]。翼状胬肉,中医称为“胬肉攀睛”,其病因在《银海精微》中有详细地阐述“胬肉攀睛者,与大眦赤脉之症同。然此症者,脾胃热毒,脾受肝邪,多是七情郁滞之人,或夜思寻,家筵无歇,或饮酒乐欲,致使三焦壅热,血滞于大眦……”鉴于以上因素[6],翼状胬肉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可以完全根治。游离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有利于覆盖暴露的巩膜表面,重建眼表正常组织结构,抑制成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其复发。据报道,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为2%~16%[7]。清肝明目合剂是本科根据石决明散加减而制成的院内制剂。石决明散出自《沈化尊生书》,方中石决明、草决明、青相子三味清热平肝,明目退翳为主药,栀子、赤芍、大黄清热凉血,木贼、荆芥疏风散邪,祛邪外出,全方具有清热平肝、祛风散邪,明目退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清热类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炎性渗出及肉芽的形成,促进炎症的吸收[8]。术后服用该药,翼状胬肉复发率降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翼状胬肉,有效防止其复发,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

[2] 张磊,曹晓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9):606-607.

[3] Prabasawat P,Barton K,Brukett G,et al.Comparison of conjunctiral autografts,amniotic membrane grafts,and primary closure for pterygium excision[J].Ophthalmology,1997,104(7):974-985.

[4] Di Girolamo N,Chui J,Coroneo MT,et al.Pathogenesis of pterygia role of cytokines,growth factor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Prog Retin Eye Res,2004,23(2):195-228.

[5] 文智伟,刘祖国.白细胞介素1家族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异常表达[J].眼科学报,2003,19(2):133-136.

[6]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49-150.

[7] 朱婷婷,孙松.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3):293-294.

[8]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8-49.

猜你喜欢

眼科学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