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基础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2012-08-15潘福林
潘福林 王 奇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本刊特稿
基于价值链基础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潘福林 王 奇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在价值链的链条中,研发、设计环节,品牌战略的布署,营销的竞争等等,这些环节都是高利润、高收益的环节;而生产环节、制造步骤却是利润低、进入壁垒低,而且竞争激烈。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就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明显问题,只是更多地关注产业发展与升级,而忽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的分析不够,更缺乏价值链这一微观机理的生成,产业结构的协调升级框架不够完整。因此,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对吉林省的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位置,造成效益外溢;产业之间价值链意识淡薄,协同与互动机制不健全。并提出吉林省所要完成的任务:工业企业创新升级,通过产业集聚的组织形式促进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升级,工业与信息业的深度融合。
吉林省;价值链;产业结构
在吉林省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孙政才指出:“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压力日趋增大……”,[1]这深刻地揭示了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源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的融合度不高,加之创新能力不足,使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没有形成有效的价值链。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思考,使产业间的结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打造产业结构中的价值链的意义
价值链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是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活动包括生产环节、营销渠道、运输和售后服务等部分。而支持性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技术能力、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等方面。这些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被称为价值链。
在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中,产业中的企业不是个体单独存在的,企业要适应市场、占领市场,最终赢得市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协调和管理,更需要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企业与其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处于价值链中的企业借助价值链以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向能带来较高收入的经济活动转移,这种从价值的视角出发界定的经济链条,被称之为产业价值链。Humphrey(2001)认为,“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决定着市场准入程度。”[2]也就是说,价值链的设计导向、采购战略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管理都将决定市场的占有率,决定市场的份额。Kolinsky(2000)认为,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决定着利润分配。[2]在价值链的链条中,研发、设计环节,品牌战略的布署,营销的竞争等等,这些环节都是高利润、高收益的环节;而生产环节、制造步骤却是利润低、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就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明显问题,只是更多地关注产业发展与升级,而忽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的分析不够,更缺乏价值链这一微观机理的生成,产业结构的协调升级框架不够完整。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吉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支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加快推动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3]合作协议签订的首要重点就是要“支持吉林省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吉林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支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兼并重组,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吉林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
价值链理论认为,产业是由许多不同的企业构成,事实上,每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就是一个价值链的形成,是一种经济价值活动的合成体。产业价值链从其内涵来看,其内部的管理与协调和自强性极大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产业价值链是企业间实现有效协作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价值链基础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位置,造成效益外溢
吉林省已跨入工业化中期,虽然一汽、吉化等企业在工业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很多制造企业仍然处于低效益的制造阶段。吉林省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加工制造水平并不输于其他省份,但是设计、营销、渠道和售后管理能力较弱,处于产业的低端位置。按照“微笑曲线”分析,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制造业只获取较低的加工、生产利润。吉林省很多产品只是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赢得市场,其发展领域仅仅局限于简单原材料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农产品、木材、服装加工等,无力参与工业设计、策划、营销等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领域。加工制造环节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利润较低,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低价格优势去竞争市场,必然有一天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因此,制造企业应该改变产业结构格局,从价值链的两端入手,进入高附加值环节,形成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集聚,在不断提高生产制造水平的同时向市场设计、产品升级、特色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发展,也就是向上可以延伸到原材料及其相关配套产品的供应商;向下可以延伸到产品的销售网络和售中、售后服务;而横向还可以扩展到互利互惠产品的生产商。同时还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共机构的参与,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实现产业结构价值链的发展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产业之间价值链意识淡薄,协同与互动机制不健全
作为吉林省重点产业的汽车产业,2011年全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518.7亿元、工业增加值1233.2亿元、出口交货值48亿元、销售收入4586亿元、利润5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10.6%、39.5%、20.4%、34.4%;其中:零部件企业完成产值1305亿元,增长37.2%,实现销售收入1195亿元,增长22.5%,实现利润75亿元,下降15.8%。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的主要生产企业如长春派格汽车塑料年产70万套汽车塑料件、吉林新立德年产25万套轿车保险杠等等。从技术上,吉林省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技术水平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但是吉林省的技术研发能力总体上较弱,加之产业间价值链意识淡薄,产业间的效用发挥不足,虽然实现销售收入有所增长,可是利润却在下降,这也可以说明吉林省的工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只能从事标准部件的制造,没有形成较高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分析出,因为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对生产性服务业也没有产生很多需求,没有给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甚至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此外,像农产品加工业、电子信息业、轻纺工业等虽然已基本掌握了产品制造、设计等相关技术,却仍然只能够承担生产加工环节,产品的设计、市场的拓展、个性化的服务等高端价值链环节都承担有限,产业之间不能有效地协同运作,因此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三、基于价值链基础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任务
(一)工业企业创新升级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传统的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也有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创新能力却稍显不足。吉林省的产业发展与国内发达省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产业低水平、重复化建设问题仍然严峻。尤其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链。鉴于此,我们必须建立创新机制。一是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包括企业家创新机制和企业员工创新机制。企业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然要将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产品运营成本;企业员工是企业创新真正的执行者,创新能否实现,取决于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甚至取决于企业的基层员工。二是企业创新的外在机制。包括需求拉动创新、竞争压力创新、政府政策激励创新。市场出现需求,必然拉动供给,而供给如果不能满足市场,很可能造成市场流失,为了占有市场,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能力;有市场就有竞争,相关企业的挤压效应,带给企业的只能是创新;政府要不断鼓励企业创新,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激励,或者税收减免,或者奖励补贴,或者设立技术创新风险基金等等,这些措施都会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我们要摈弃传统的发展模式,改变思路,引进人才,大胆创新。避免传统产业低水平一味地模仿,要调整企业目标,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不仅在技术开发、研制主导产品方面有所突破,更要在商业创意、产业化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重新组合,打造龙头企业,建立系统的价值链,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吸收发达地区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模式与实施办法,探讨出一条适合吉林省发展的特色工业之路。
(二)通过产业集聚的组织形式促进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产业集聚是指相同或相关的企业地理上的一种集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产生协同效应,增加商业交易,共同经济进步。马克思认为:一定的产业总是坐落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上,一定的劳动空间必然有一定的产业与之相对应。正是因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性,产业集聚才成为可能。[4]产业集聚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必备条件。首先,产业集聚是实现企业间有效协作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之间利用地理位置的聚集性,可以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交流渠道畅通,易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构建区域文化。使企业间形成生产、市场、技术、制度、供销等方面的关联,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其次,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产业集聚使关联企业形成共享,无论是共享有形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还是共享无形产品的如广告、策划、名誉、销售渠道、服务网站等,都会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易于树立产品形象,形成潜在的竞争优势。再次是产业集聚能较好提升产业竞争力。面对一个充满变化的市场,单个企业的自身力量往往无法应付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产业集聚的协作竞争正好弥补了这一风险。同时,专业化人才的集中、先进设备的共享等使产品创新成为可能,使产业规模得以实现,使产业经济稳步上升。
基于产业集聚形成的多样性,吉林省打造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不宜照搬某一成功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吉林省的具体产业集聚基础加以引导和扶持,打造以价值链为核心的集生产、销售、研究以及信息等支撑要素为一体的企业集群,为吉林省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升级
依据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经济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联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吉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价值链的特征与优势,让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适应吉林省工业生产发展的专业市场。由于生产性服务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它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例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在地域上聚集,集研发、制造、物流、贸易、服务于一体的强势产业集群。并且该区域园区拥有中国汽车研发实力最强的长春汽车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专业汽车研发和教育培训机构,拥有众多汽车工业领域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这就是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成果,使工业的产业链实现功能升级,进入高价值附加环节,着重于技术开发、设计、感知客户需求等高知识含量的环节,降低了资源投入,实现工业链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在为工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使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出现,服务成本下降,进而促使工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从而使生产业服务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升级。吉林省的工业应该借鉴汲取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进一步深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结合。
(四)工业与信息业的深度融合
广义的信息业不光包括与电子计算有关的生产部门,还包括一切有关信息收集、存贮、检索、组织、传递等方面的部门,如新闻、出版、印刷、广播、通讯、广告、情报、图书、档案等部门。吉林省的一汽等企业都使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术来设计、生产、管理,使工业生产形成高度的自动化,即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但是,大部分工业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价值得不到体现。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应对这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建立网络化创新系统,促进有效价值链的生成。网络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产过程的联系、服务、销售、技术、信息,甚至是情感方面的联系,也就是说建立有效的网络机制,可以把其价值链有效地连接起来,甚至可以把大学、科研机构等其他行为主体一起纳入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网络中的行为主体都是基于能够通过网络各自获取收益的结合,由于网络中的的主体类型、规模和各自的目标的不同,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各自的不足,使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最优配置。同时,网络中的合作趋于稳定,合作更加便利,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实现多边共赢。
四、结论
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者之间在价值链中所处地位的差别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在价值链的活动中,只有战略环节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环节,企业赢得了战略环节,才会赢得竞争优势。我们正是要基于这种理念,打造这种优势,在资源、原材料、劳动力方面克服自身产业发展的障碍,在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我们要立足于企业根本,视野放宽,控制战略环节,打造更深层次的产业价值链。
[1]孙政才在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N].吉林日报,2012-05-08.
[2]高煜.国内价值链构建中的产业升级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吉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2011-03-04.
[4]雷鹏.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潘福林(1960-),男,博士,长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工学院管理工程系1982届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