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选择与顺应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看软新闻汉译

2012-08-15王作伟

关键词:译者译文语境

王作伟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语言选择与顺应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看软新闻汉译

王作伟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来顺应语境的过程。这一理论给软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软新闻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做出无数的语言选择去顺应读者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运用语言顺应论对软新闻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目前的软新闻的翻译现状进行评价,旨在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理论支撑,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顺应论;语言语境;交际语境;软新闻汉译

新闻是促进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今世界全球各地之间联系日益加强,新闻翻译在这一进程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可分为软新闻和硬新闻[1]318,软新闻主要指简明软消息和特写。软新闻贴近人们的生活,人情味较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不枯燥。由于软新闻独特的语言、内容和风格形式,其翻译要求更为灵活的翻译策略,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兼顾文化差异、读者期待、作者意图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语言顺应论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语言顺应论是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1999)中提出的语用学理论。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的原因,有意识或无意识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2]55-56。他认为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交际中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三个属性,即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顺应性是三个属性中最重要的,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各种变异可能的选项中作出符合交际需要的商讨性选择[2]173,从而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特性。

按照顺应论,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要对语言本身进行选择,还涉及到双语间更为复杂的转换活动。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必然涉及到目的语的重构。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就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顺应的过程。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翻译可以是顺应文化语境内容的直接转换,也可以是顺应文化语境内容的间接等值[3]47。语言顺应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用来研究言语交际中的各种现象,如语言代码转换、误解、话语标记、语言模糊及信息互动等的。自从被引入语言学以后,就成为一般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工具。很多学者都曾尝试去发掘顺应理论在翻译方面的运用。翻译过程中的顺应体现在很多角度和层面上,但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的客观存在,所以全面地顺应不可能在一次翻译活动中得到全部实现。但是译文只有顺应了整个交际语境的方方面面,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才有保证[4]44。译者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出发,顺应具体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有意识地选择文本和翻译策略,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就可以算是成功的翻译[5]20-22。本文主要是从语境顺应因素来讨论软新闻的汉译。Verschueren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后者指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二、软新闻汉译中对语言语境的顺应

根据顺应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如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词汇 、语义等[2]55-56。同样地,在软新闻汉译中就需要在语言各个层次上做到顺应。软新闻中的一些音译词,如 cool(酷)、El Nino(厄尔尼诺)、show(秀)、AIDS(爱滋病)等,这些词的翻译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而采取了发音上的顺应。语言语境上的顺应还发生在句法、词义和修辞手法上。陈明瑶认为新闻翻译中对句式篇章的处理必须尊重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对放弃英语记者的个人写作风格,使汉语读者觉得与母语新闻相似,易于接受[6]34。

例1 HK-born to Indian parents but Vehka is now Chinese

What is being hailed as a breakthrough for the rights of ethnic minorities,an Indian girl has been granted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a Hong Kong SAR passport.The government denies any change in policy but politicians and sources in the Indian community said there had been an obvious softening of criteria and change in approach to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law.Vehka Harjani,15,who was born in Hong Kong,is the first known case of a person from an ethnic minority with no Chinese relatives being granted an SAR passport.Her father,Vijay Harjani,said an Immigration Department officer…

(SCMP,December 2,2002)

译文:

印籍父母香港出生 维卡取得中国国籍

一位印度少女取得了中国国籍,并拿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这一事件被誉为是少数族裔权利方面的一项突破。政府否认在政策上有任何变化,但政界人士和印裔社区都认为,在实施中国国籍法问题上,标准已经明显放宽,申请方面也有变化。今年15岁的维卡·哈贾尼出生在香港。这件事情是首宗没有任何中国亲属关系的少数族裔人士取得香港护照的案例。维卡的父亲维杰·贾哈尼说……

(南华早报,2002/12/02)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常常使用主动语态。在软新闻的翻译中,译者经常将原语中的被动语态转化为目的语中的主动语态。在以上节选段落中,译者就把六个被动语态的句子译成了中国读者易接受的主动语态的句子,目的就是为了在句法层次上顺应读者的句法习惯。

例2 Study reveals Australia suffering from“man drought”

Australia is in the grip of a “man drought”where women increasingly outnumber men and a good bachelor is hard to find,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from a leading demographer.

(AFP,September 4,2008)

译文:

澳大利亚出现“男人荒”

澳大利亚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这个南半球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比例失调危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少了10万,特别是20~30岁年龄段男性人口缺口大,澳大利亚开始出现“男人荒”。

(中国日报,2008/09/05)

在例2中,译者的措辞非常有创意,因为在汉语中有“饥荒(famine)”、“水荒(water scarcity)”等词汇。因此,“男人荒”更易捕捉读者眼球并激起无限的想象。显然,例1和例2的译文是译者在语言语境层次上句法与词汇方面采取的顺应。

三、软新闻汉译中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作为交际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人们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社交的场合、对象等都影响着顺应的动态性[7]49。交际语境由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交际双方组成[8]81。新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实现对读者三个世界的顺应。

(一)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作为交际语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世界涉及交际者的心理状态,包括个性、情感、观念、信仰、欲望、愿望、动机、意向等[2]88-89。软新闻记者和译者都是社会和文化的人,所以软新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自然会进行心理世界各种因素的顺应。根据Verschueren的观点,像新闻报导、医疗报导和科学报导这样的书写文本,作者创作时都有虚拟的解读者[2]134。那么记者在创作新闻文本时为了使新闻更能吸引读者,肯定不会忽略读者的心理世界。对于新闻译者来说,在翻译软新闻时,就有责任使译文和原文一样地具有吸引力,因此翻译时选词和策略必须要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

例3 On the market for£ 200,000…the London flat that’s smaller than a SNOOKER TABLE

An Englishman’s home may be his castle-but in Ray Barker’s case it’s a converted broom cupboard measuring 11ft by 5.5ft.But location is everything,and thanks to its coveted spot opposite Harrods in Knightsbridge,the miniature pad has been valued at£ 200,000.

(Daily Mail,15th March 2010)

译文:

伦敦“蜗居”:台球桌大小要价20万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5日报道,这所公寓长3.35米、宽1.68米,原是一个储物间,1987年被改成公寓,由一名秘书花3.7万英镑购得。公寓配有厕所和淋浴设施。浴室为一个小隔间,可作衣柜。公寓地理位置优越,其价格近年不断攀升。

(广州日报,2010/03/17)

例3中,译者将“London flat”译成了“伦敦蜗居”,而不是“伦敦小公寓”,这样的翻译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而且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读到这样的新闻读者会想象在世界的另一端的英国人也有着同样的住房问题,因为这个翻译使人们想起了2009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也就有兴趣把这则新闻读下去。另外,译文中把“11ft by 5.5ft”也转换成了“长 3.35 米、宽 1.68 米”,这样的译文很符合中国读者的心理。因为在阅读时,在对“蜗居”产生兴趣的同时,房屋的大小也是读者好奇的地方。如果译成“英尺”,读者肯定迷惑这到底有多大。因此译文在处理上的确顺应了读者的心理。另外,在一篇名为“新西兰女子网上拍卖鬼魂网友花万余元购得”(Bottled“ghosts”fetch£ 1 300 at New Zealand auction ,Daily Telegraph,March 9,2010)的新闻中,译者把“鬼魂”、“驱魔”和“圣水”这样的词汇很详细地翻译了出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抓住人们猎奇的心理,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

(二)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社交世界指的是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定的原则和准则。交际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语言社团的交际规范[2]91-94。在所有社交世界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9]89。在社交世界中,顺应往往更加动态,更加复杂和微妙[2]92。在大多数情况下,语言选择必须受到特定社交场合和机制的制约,因为这些社交场合和机制会对言语行为的实施施加各种原则和规则[8]85。在软新闻的翻译中,译者必须要考虑这些原则和规则。本文讨论社交世界的顺应主要是从社会规则和文化方面来讲的。宗教信仰在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是人们普遍的信仰,而在中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此,由信仰而形成的这些社会文化准则和规约也是不同的。李锦和廖开洪认为“文化语境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译文语言的选择应动态地顺应文化语境”[10]52。因此,在软新闻的翻译中,译者需要使译文顺应目的语读者文化语境中的社会规约。

例 4 Moms-to-be delay births on June 6,2006

Around the country,some superstitious mothers-to-be took steps Tuesday to make sure their babies were not born on the most bedeviling of dates,6-6-6.

In New York,“people are canceling left and right because of what today represents,”said Liza Washington,a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at Children’s Hospital of the New York-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More than a dozen deliveries were postponed because of 666,which is said to be the“Number of the Beast”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AP,June 6,2006)

译文:

“2006年6月6日”吓坏美国准妈妈

美国一些迷信的准妈妈们在周二这一天纷纷采取行动,以确保她们的孩子不会在2006年6月6日——这个最为丧气的日子出生。

纽约长老会医疗中心儿童医院的行政助理莉莎·华盛顿说,在纽约,“由于这个日子的特殊含义,人们都将6号左右的分娩计划给取消了。”就因为“666”这个日子,十多个产妇推迟分娩。据说,666在《启示录》中是“魔鬼(反对上帝的兽)的数字”。

(中国日报,2006/06/06)

在这则新闻中,有些信息与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在《圣经》的《启示录》中,666被认为是魔鬼的数字,会给人们带来不快和不祥之感。然而,在中国,人们则以不同的方式解读这个数字,认为这个数字是幸运的象征。在新闻标题中的“delay”,译者译成了“吓坏”,这样的译法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外“Number of the Beast”也译成了“魔鬼(反对上帝的兽)的数字”,括号当中信息的加入帮助读者了解了这则新闻的主旨。因此,这则软新闻的翻译在语言的处理上顺应了读者的文化语境。

文化拥有标准和价值的内涵,与社交世界有很大的关联性[2]92。文化标准和价值对译者的语言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社会文化规范和标准在翻译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翻译中加入原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实现文化顺应的方式。

例 5 He also poured forth showmanship.A sixfooter who weighed 300 pounds or more for much of his life,he had Rabelaisian appetite for food and fun.

(Time,September 6,2007)

译文:

他的表演才能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身高六英尺,一生大部分时间体重在300磅以上,对事物和乐趣有一种拉伯雷式(法国文学巨匠,笔下巨人饕餮好酒,纵情娱乐)的好胃口。

(参考消息,2007/09/12)

这则新闻的原语中没有“法国文学巨匠,笔下巨人饕餮好酒,纵情娱乐”这一部分,译者加入这个信息是为了使读者理解什么是“拉伯雷式的胃口”。此外,如果没有括号中的解释,读者也会感到迷惑,这样的译法顺应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便于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新闻内容。

(三)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物理世界主要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就时间而言,它包括有事件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空间的指称则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指称空间以及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2]95-102。不同地方的人思维和行事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同一事物在各自世界中的解读方式也不一样。在物理世界中,时空因素对语言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8]85。除了时空概念之外,交际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的位置及彼此之间的相对的空间距离对交际也有影响[2]95-103。所以,在软新闻的翻译中,对物理世界的顺应主要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表达的顺应上,也就是说译者要做语言选择上的顺应。

例6 Placido Domingo Says He Has 5 Years of Opera Left

MEXICO CITY(Reuters)─Spanish tenor Placido Domingo said on Tuesday his opera singing is likely to last only five more years,although he will continue to give concerts.

Domingo was in Mexico City to give a concert but stayed on to pay his last respects to Mexico’s foremost movie legend,Mafia Felix,who died early on Monday.

(Reuters,April 9,2002)

译文:

多明戈还要唱5年

[路透社墨西哥城四月九日电]四月九日,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宣布,自己的歌剧生涯将持续5年左右,不过音乐会还将照常进行。

……

多明戈将要在墨西哥城举行一场音乐会,并滞留该城吊唁四月三日辞世的墨西哥最具传奇色彩的电影人玛利亚·菲力克斯。

在讲英语的国家,人们习惯于用一周的日子来标识时间,而在中国,新闻中更习惯于用日期来标识时间。在这则软新闻的翻译中,为了方便读者,译者就把原文中的星期译成日期,如“said on Tuesday”译成了“四月九日宣布”,后面的“early on Monday”也译成了“四月三日”。显然,这样的处理就是为了顺应读者的时间概念。

四、结语

本文在顺应论的框架下,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因素来分析软新闻翻译,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给予了新的解读。顺应的过程发生在很多层面,如语言(词汇、句法、语义和修辞)和交际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软新闻译者倾向于选择合适贴切的语言来顺应与语境相关的因素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以顺应论为视角的软新闻翻译研究使人们能够探究软新闻翻译过程的各种现象,对翻译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描述,从而对软新闻翻译过程能有一个更深更广的理解。

[1]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3]戈玲玲.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解码[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44 -47.

[4]王小凤.文化语境顺应与文学翻译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41 -44.

[5]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2):19-23.

[6]陈明瑶.浅论英语新闻编译加工[J].中国翻译,2001(5):33-35.

[7]杨峻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47-50.

[8]何自然,谢朝鲜,陈新仁.语用学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9]杨蒙.语言顺应与文化翻译[J].外语教学,2006(3):87-89.

[10]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2):49 -52.

Linguistic Choice and Adaptation——E-C Translation of Soft News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WANG Zuo-w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China)

Jef Verschueren’s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proposes that using language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linguistic choice-making to adapt to the context.This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C soft news translation.During the translating process,the translator should try to adapt to the target readers’linguistic context and communicative context.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soft news translation and assessing the translated n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aim to lay a theoretic foundation for soft news translation and thus facilita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Theory;linguistic context;communicative context;E-C translation of soft news

H059

A

1674-8425(2012)05-0076-05

2011-10-26

王作伟(197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王烈琦)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I Like Thinking
跟踪导练(三)2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