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2012-08-15谢菲

关键词: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谢菲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谢菲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于如何使教师统一认识,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构建新型的、知识传授和思辨能力培养并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1世纪的基本特征是知识更新加速,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此情形下,我们必须善于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思辨能力涵盖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内涵。事实上人的思辨能力有差异,更可以训练。人的思辨能力差异直接表现为人的素质差异,这种差异绝非缘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多寡,而在于其思维能力的差别。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很多国家已经将思辨能力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在大多数高校,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目标。许多学生埋头记单词,背语法,思辨能力培养被严重削弱,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口语交流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对问题不能形成独立的看法,或语无伦次,令听者感到不知所云。英语写作不知如何下笔,或中心不突出,无明确观点,缺乏综合、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中的学生表现也可窥见一斑。有些学生虽然语音、语调都不错,但只能笼统粗浅地表达几句,无法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缺乏独特的视角和看法,更无法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可见,大学生思辨能力亟待提高。

二、把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毋庸置疑。一些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他们尽管在思想上认同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仍坚持外语课应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与质疑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培养语言能力仍居于英语教学中的首位,英语语言难度的有序递增,以及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的提高,一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中心目标,并未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培养目标。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掌握英语相当费时费力的,需要巨大的精力的付出与投入,学习中把自己幽闭在英语的某些单纯语言现象中,无暇顾及语言的精华与灵魂,即其所承载的内容与思想。

教学方法上,一些教师长期存在着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的问题。例如教师提供的语言练习往往局限于单纯地模仿、复现,未对学生的基于模仿基础上的创造加以强调和引导。在练习形式上,很少提供能挑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思辨的讨论、研讨、辩论,而是多为体现模仿记忆的,以替代、复述为代表的浅显的对话。造成了学生在客观上缺乏发展思辨能力的机会。特别在评判学生课业表现时,教师往往把目光紧紧盯在语言的准确性方面,对于语法错误、搭配不当、用词欠妥等等特别关注。任何类似的问题,无论出自口头还是书面,都难逃老师的法眼。而对于体现学生思辨的内容的逻辑性,论述的合理性,有没有明确的观点,有没有体现具有创意的,丰富的思想,则不能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一些语言表达不错,内容却一般甚至内容空洞乏味的文章备受老师的青睐。而一些文章内容相对比较丰富,能显示出思想的创造性,却因为语言上的错误而遭到贬低。

要解决重语言,轻创造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明了语言的本质,认识思维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的重要目的在于交流思想,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语言更是一种思维工具。思维的形成、存在与发展,必然以语言为基础,因此语言使思维得以实现。这种语言活动与思维活动同步的特点,决定了应将语言训练融入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过程绝不能是单一的,更应将其视为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交流的过程。语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拥有精确、概括的思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准确和逻辑性,更体现了思维能力的强弱。语言与思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即既要保证对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技能的培养,也要将学生的思辩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思辨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

既然思辨能力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可训练的,课堂教学又是促进思辨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那么教师就必须考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改善学生的思辨能力,把思辨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一)创设良好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我国学校教育多是主题思维下的 “一元权威”教育。知识即使真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质疑即是对教师权威的蔑视。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形成了被动听讲、理解和接受的惯性,缺乏主动思考,相信老师绝对权威,摒弃质疑和判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更易表达自己的见解,更易于进行大胆的猜想,发挥潜能,产生新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其在课堂上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接纳和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行为和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积极、平等、开放、亲切的课堂氛围靠教师精心缔造和悉心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往往来自于教师赞许的目光和言辞。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所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不能简单地用“Yes”或“No”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而要用信任、鼓励和宽容将学生引至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培养他们提问的习惯。思辨能力强的学生必然是个好的提问者,无论是名家所著,还是其亲身所历,他总会不断自觉地对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发现事件的区别,寻找合理的解释,努力建立起该事件与已有经历之间的关系。他们要经常询问:这意味着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有哪些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 它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来确定它?

(二)拓宽学生知识面,努力发掘教学内容

广博的知识是思维形成的基础,知识创新的前提。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只一心读好英文课本和专业课或考试类书籍,完全忽视有助于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的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懂得怎样有效利用报刊杂志,导致其知识面狭窄,自我封闭,思维模式化,缺乏创新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宽广的知识面”的向往,鼓励并多方引导学生对别类书籍的学习兴趣,建立努力拓宽知识面的信心,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在学习英语课本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强调不能仅从课文的功能不是仅限于用于掌握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的语言实体;其更具备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所学课文承载的及相关的信息。并积极体现思维活动的参与,即对课文和相关信息的综合、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并最终走向独立思想的形成与创新。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才是其精华之所在,对思想的关注才是有效地拓宽视野的途径。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缺少有关思维能力训练的教材。尽管各大出版社不断对教材推陈出新,但这些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内容仍以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思想难度不高的科普文章居多。那么,如何才能把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自己去努力发掘、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思索机会。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以下简称《精读》)。以第3册第1单元“A Brush with the Law”为例。基于文中所出现的“Youth Counterculture”一词,我们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关于“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兴起,发展,没落;思考嬉皮士与政治运动,嬉皮士与无政府主义,嬉皮士与摇滚乐、吸毒、性解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再与学生共同讨论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对电影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的美国历史事件的了解,如3K党、南北战争、猫王、性解放、美国总统遇刺、黑人运动、黑白人同校、黑豹党、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真正理解电影所表达的美国梦及其破灭。通过引导,学生们表现异常积极踊跃,在课堂上十分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望,对课文主题的思考。他们能够有意识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时常提出很有创见的观点和分析角度,令人欣喜。

(三)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应改变以记忆性的问题充斥英语课堂的现象。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提问的水平高低往往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水平,教师应该用不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据相关研究,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多不具备挑战性,有近百分之九十属低层次的记忆性问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教师要多提一些促进思辨能力发展的问题。例如,“其隐含意义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同角度?”等。仍以《精读》第3册第1单元为例,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1)好的法律的评判标准是什么?(2)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3)你对法律不外乎人情怎么看?(4)当年轻人不满于社会现状时,有哪些更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方法可供参考?(如《阿甘正传》中珍妮逃离通过和陌生的男人亲密接触,填补内心空虚与恐慌;而阿甘则通过跑步能够把感情的失落转换成一种健康的生命力量。)总之,老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为学生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四、结论

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决不能忽视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此,分析造成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始终举步不前的原因,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增强这方面的力度,寻找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最终构建新型的,以知识传授和思辨能力并重的大学外语课堂势在必行。

[1]康燕彬.英语电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读与写杂志2010(9).

[2]郑志恋.英语教学中思索性问题策略与思维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5).

[3]陈树平.试论大学外语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

[6]陆谷孙.关于英语教学的三点杂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7).

[7]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H319.3

A

1673-1999(2012)04-0202-02

谢菲(1971-),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河南开封475001)外语教学部讲师。

2011-12-1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培养思维能力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