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有为《大同书》的苦乐观

2012-08-15樊朝乐

关键词:康有为根源人类

樊朝乐

康有为《大同书》的苦乐观

樊朝乐

康有为《大同书》认为人世间无论古今中外都充满了苦难,所有苦难的根源乃是由九种原因造成,这九种原因称为“九界”,“九界”之间盘根错节互相作用使追求免苦求乐的人类生活在苦难之中不可自拔,只有“破九界”才能使人类脱离苦海,破除“九界”后人类才能进入完美极乐的大同世界。

康有为;《大同书》;苦乐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政治思想家,《大同书》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他政治社会思想的最集中的体现。在书中,康有为深刻阐述了他对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平等世界的义愤,他还试图探寻其中的根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即建立全人类的大同世界。而《大同书》中所体现的康有为的苦乐观则是所有这一切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苦难的普遍性

康有为《大同书》把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定性为一个苦难的社会。他说:“盖全世界皆忧患之世而已,普天下人皆忧患之人而已,普天下众生皆戕杀之众生而已;苍苍者天,抟抟者地,不过一大杀场、大牢狱而已。 ”[1]6

康有为认为人道之苦无量数,不可思议,且同时因地,苦恼变矣,不可穷纪,粗略列举其中大的苦难,人生之苦有七种,天灾之苦有八种,人道之苦有五种,人治之苦有五种,人情之苦有八种,还有人所崇尚之苦也有五种,总计共有三十八种苦难。统观上述列举的如此繁多的苦难,它们既有人生理的痛苦,也有人精神的痛苦;既有孩童的苦难,也有成年人的苦难;既有男子的苦难,也有妇女的苦难;既有自然原因造成的苦难,也有社会因素造成的苦难;既包括中国在内的贫弱国家人民的苦难,也有欧美列强国家人民的苦难。林林总总苦难的列举,充分体现了康有为对人类社会认识的全面与深刻。很显然,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明显受到佛教“苦谛”观念的启发和影响,但也可以看出,康有为揭示的人类之苦,要比佛教“苦谛”归纳得更具体,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这里,特别应当提及的是康有为所列举的五项人所崇尚之苦,即“富人之苦”“贵者之苦”“老寿之苦”“帝王之苦”和“神圣仙佛之苦”。“富人”“贵者”“老寿”“帝王”乃至“神圣仙佛”都是普通大众汲汲以求而不可得的人生目标,但康有为却认为它们也有苦的一面,并不是完美理想的人生。他说:“人之情,在心之乐耳,岂在家之富耶!”[1]64又说:“人道本与状同来,苟非大同极乐之世,则寿者愈长,得忧愈多耳。久忧不死,何其苦也!”[1]66“今以乱世之帝王,其苦若此,岂若大同世之一民,其乐陶陶,不知忧患哉! ”[1]67“生于乱世也,凡人之有神圣仙佛之名者,其亦不幸也哉!”[1]68康有为所列举的人所崇尚之苦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问题造成的,从辩证的角度看,包括帝王在内的富贵者与一般百姓所体验的苦难并不在同一范畴的划分标准之内,也就是说,康有为混淆了人世间各种各样苦难的界限,他认为凡是在据乱世,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统治阶级,都一定经历过且目前仍旧还正在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苦难。顺着这个思路发展,他所提出的建立太平世的大同世界就不仅仅只是为了部分穷人卑贱者谋福利,也是解决统治阶级苦难的灵丹妙药,因为大同世界是面向全世界、面向全人类的,自然而然地包括所有人,无论贫贱者还是富贵者。另一方面,从反对专制制度的角度来看,既然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众人皆苦,那么消灭现有制度的必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列举统治阶级的苦难实际上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意义。

二、苦难的根源与解苦之道

既然人间的苦难如此之多,人类的苦难如此之深,那么它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康有为指出,“一览生哀,总诸苦之根源,皆因九界而已”。“九界”盘根错节的影响共同造成了人类的苦难。“九界”分别指的是:一曰国界,分疆土、部落;二曰级界,分贵贱清浊;三曰种界,分黄白棕黑;四曰形界,分男女;五曰家界,私父子、夫妇、兄弟之亲也;六曰业界,私农、工、商之产;七曰乱界,有不平、不通、不同、不公之法;八曰类界,有人与鸟、兽、虫、鱼之别;九曰苦界,以苦生苦,传种无穷无尽,不可思议。其中,“国界”的存在酿成了各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战乱,使得千千万万的人生灵涂炭;“级界”指的是社会的阶级划分,把社会上的人分为贵贱清浊,这是造成人类社会中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根源;“种界”是说全世界人种的差别,因为这种差别酿成了种族歧视,形成了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形界”是说人类分为两种性别,产生了男尊女卑式的不平等,男女的差别本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强行把男女性别的不同与尊卑、贵贱、优劣对等起来,是很不合理、也很不公平的;“家界”是说家庭的存在造成人们只顾自私其家,不考虑公共的集体的利益,结果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家庭制度也是不合理的;“业界”指的是社会财富私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为私有制的存在,造成贫者愈加贫困,富者愈加富有,财富分配不均,这不但使得人心大坏,也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乱界”是说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合理,也促使了阶级之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而且也不利于财富合理分配;“类界”指的是人类的自私,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毫无节制;最后“苦界”是总论,意为前述种种苦痛的原因和它们的结果共同作用,使人间变成了“大杀场、大牢狱”。

可以看出,“九界”的实质是指人类社会中有国家、阶级、家庭的存在以及种族、性别、经济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很明显,康有为对人类苦难原因的分析多是从社会因素方面考虑的,且不说“九界”的存在是否真是人类苦难的根源,但至少他给人们揭示苦难根由、摆脱苦难境地提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途径,具体的做法就是改造现有的社会,使之更加合理,用康有为的话说就是必须 “破九界”,康有为说:“吾救苦之道,即在破除九界而已。 ”[1]69破“九界”就是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业,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

三、乐的世界

康有为说:“普天之下,有生之徒,皆以求乐免苦而已,无他道矣。”他认为人性都是“求乐免苦而已”,可是社会现实却常常是有苦无乐,所以才会有必要研究苦的根源,进而“破九界”,那么破去“九界”之后,人类社会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康有为设计的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模式就是太平世——也叫大同世界,这也就是他所要达到的最终的、最美好的,只有乐、没有苦的世界。《大同书》中用多一半的篇幅来描述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不但没有国家、没有家庭,没有私有财产,更重要的是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不平等,世界一片和谐,人人得享安乐。“于是时,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1]95“当是时也,全世界人皆美好,由今观之,望若神仙矣。 ”[1]142“于是时也,人道几有喜乐而无悲哀,岂非佛所谓极乐世界耶!佛欲强逃烦恼世界,别觅极乐世界而不可得,今为演出极乐世界于全世界中,后此世界无复烦恼世界矣。”[1]271总之,康有为笔下的大同世界是一个至公、至平、至仁、至治,尽善尽美的美好社会。

四、结语

康有为《大同书》所体现的苦乐观念深受佛教“苦谛”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人民所经历的苦难,虽然他的描述在某些方面过于偏激,但认识是很深刻的。从改造社会的角度看,只有不合理、不幸福的现实存在,也才会有去实现社会变革的必要,这一点同康有为的政治理想是统一的。康有为总结的“九界”为苦难之根源,其实也并不恰当,《大同书》中的《甲部——入世界观众苦》部分所列举的苦难各式各样,且划分标准不一,而“九界”与“破九界”则仅从社会问题角度考虑,显然问题过大,解决之道显得有些单薄。即使破了“九界”,其实也并不能解决全部的苦难,这一点体现了《大同书》理论的不周全之处。康有为认为人性都是免苦求乐的,这样人们也才会有去苦得乐之愿望,进而去寻找脱离苦难获得快乐的方法,这种思想暗含的背景就是现有的社会状态、生活状态并不很理想,甚至往往与理想正相反,古今中外的“乌托邦”思想家其实都是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的。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大同思想也试图在人间建立天堂,在人间创造极乐世界,且不论他所提出的方法能否把人类带进幸福快乐的完美世界,只是他对人间苦乐的认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探索,也都是人类思想的光辉之处。

[1]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B258

A

1673-1999(2012)04-0031-02

樊朝乐(1982-),陕西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12-06

猜你喜欢

康有为根源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康有为撰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