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2012-08-15吴丽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信用卡国民金融

吴丽霞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108)

金融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吴丽霞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108)

金融的深化发展要求居民的金融素质相应地提高。然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的金融素质状况都不容乐观,加强金融教育成为提高国民金融素质的重要措施。美国、印度、英国在加强金融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居民在使用金融产品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采取措施多方位提高我国国民的金融素质。

金融教育;美国;印度;英国;金融素质

0 引言

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金融业在不断发展创新。金融不断深化,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且呈现复杂化趋势,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金融常识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不仅需要理解金融产品的内涵,还需要提高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人们的金融素质要与金融产品的复杂化相适应,与经济发展金融深化相适应。

虽然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大量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美国居民在金融知识方面处于无知状态。美联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美国高中学生中,能对个人财务和经济问题提供正确答案者平均仅为48.3%;在调查的样本中,只有16.8%的人认为股票市场收益一般高于银行储蓄收益;而且不了解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收益率情况,有37.3%的调查对象误认为政府债券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项目;作为信用卡的持卡人,许多使用者不知道持卡人的权利,有将近53%的调查对象回答不知道,能完整、准确作答者仅为13%。另外,13岁至26岁的美国人中,家长主动传授金钱管理知识者仅占26%[1]。

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国家国民的金融素质都比较低,包括部分发达国家。例如,在日本,71%接受调查的成年人对股票和债券投资一无所知;在美国和朝鲜,很多高中学生无法通过管理信用卡和安排退休储蓄的能力测试。表面上,人们金融知识的多少与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关,但是事实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收入的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可能与教育程度较低的低收入的消费者一样无知。可见,增强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兴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加拿大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认为对退休计划做出正确的投资计划是艰难的事[2]。在对印度民众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的调查对象的积蓄是用现金存放在家里,这些人同时又借有高利贷[3]。

缺乏金融常识的人在办理金融业务方面也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显然,国民金融素质不足是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一。美国金融危机显示出次级贷款借款人缺乏金融常识的问题更加严重。相当部分次级贷款借款人在贷款时并没有深入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利率浮动情况。由于次级贷款利率是浮动的,先低后高,导致在贷款利率增加之后,超过自身的偿还能力,被迫违约。如果在贷款前就充分意识到贷款产品的特点、利率的浮动情况、贷款几年后偿还本息的增加情况,那么就可以有效抑制一部分借款人的购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减缓危机的深度。

综上可见,国民的金融素质是一国金融业乃至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国民金融素质,而加强金融教育是提高国民金融素质的重要途径。美国、印度和英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1 美国、印度、英国金融教育的实践

1.1 美国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

美国金融产品高度复杂化,但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国民金融素质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住房贷款消费者不了解浮动汇率,扭曲的市场价格误导了一部分信用等级不佳的个人购买住房,到了后期贷款利率大幅上扬时,负担过重,再加上其他因素如低储蓄率、负储蓄率、透支消费习惯,导致了高负债。居民是金融产品的重要消费者,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石,如果居民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大面积欠缺,那么不仅会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还极易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针对国民金融素质存在的问题,美国大力加强居民的金融常识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1.1 联邦20个机构共同协作提高政府官方网站的金融教育效果

2003年美国通过金融扫盲和教育改善法案,由美国国会设立并由联邦20个机构共同协作提供各类信息和协助的政府官方网站mymoney.gov,致力于向公众提供可信赖的金融信息。该网站针对年轻人、父母、研究人员、退休人员、雇主、教师等特定群体进行信息收集分类,以更好地服务不同的群体。网站提供多种材料、工具以增进人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各类课程、简讯、小册子等也免费提供给公众。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突显了美国金融教育的不足,为了加强金融教育,使国民的金融素质适应金融产品复杂化的需要,使人们提高对金融产品风险的识别能力,该网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建。针对金融产品的特点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进行详尽的多方位指导,不断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针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给予详尽的回答与提醒。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努力从金融产品的特点、消费代价、存在的风险等不同角度提醒、指导消费者,以帮助人们提高认识,从深层次识别金融风险,采取主动的行动,保护自身的利益免受各种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欺诈等带来的侵害,对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个人和企业都有帮助。

该网站的功能特点如下:

(1)重视信用卡知识的教育。

信用卡透支是美国人负债消费的重要形式。2010年2月信用卡改革法案生效,信用卡是金融教育的重点。美国居民有超前消费的观念,习惯于“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国民储蓄率低,消费占比非常高。约八成的大学生拥有信用卡,2010年末美国可循环的消费贷款余额为8006亿美元,2009年更高,为8658亿美元,其中大约98%是信用卡透支[4]。2010年2月信用卡改革法案生效,该网站在个人用卡安全与权益保护方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针对信用卡规则的新变化,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信用卡方面的新规定,以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权益,对信用卡透支利率、信用卡费用的改变做了详尽的说明。强调了信用卡宽限期、最低付款额、最迟还款日期、付款总额等内容,提醒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加强认识信用卡的特点,在信用卡透支消费后,注意何时是最后还款日,清楚对未还款部分利息的计算方法,以更好地保护持卡人自身的利益。

(2)抑制过度消费,增强人们积蓄的积极性。

2010年末美国向个人发放的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4073亿美元,比2009年减少了421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了1538亿美元[4]。针对国民过度消费的习惯,该网站设计了居民家庭一周中的每日日常生活支出表,人们可以上网填写并打印,以帮助人们明确支出项目明细情况,使人们更加清楚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各项开支与总开支的关系,引导人们关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试图抑制居民的透支消费,认识储蓄与个人信用记录的关系,多方面引导人们重视积蓄的重要性,认识积蓄对财产积累的重要作用,增强人们积蓄的积极性。

(3)帮助国民解读金融政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周到的人性化的服务。

一是针对2008年秋季存款保险条款改变,该网站进行详尽的指导,努力使存款的企业和个人明确他们现有各类资产受到何种程度的保障,并提供网络在线指导,提供计算工具,对不同的客户的不同账户进行风险与保障测算,教会人们计算不同的资产组合与面临的风险,引导人们更加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降低资产的风险。

二是多方面帮助弱势群体。针对金融危机中大量的次级贷款人没有能力偿还住房贷款,被迫放弃房产、丢失家园的局面,该网站积极努力帮助他们特别是他们中的低收入者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移民等弱势群体,学习各种金融知识,认识金融机构的各项金融产品,指导他们在购房时如何避免抵押品赎回权被取消、如何避免欺诈、如何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保护切身利益免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多方位帮助企业主组建、运行和管理企业。针对雇主,该网站对企业主在开创初期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进行资金运作、组建企业后如何管理账户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小企业主认识金融产品的内涵,在企业成长中如何运用金融产品为企业的发展铺路,有效识别金融产品的风险,并据此采取对企业主个人、家庭、企业和雇员都负责任的决策。

1.1.2 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企事业部门积极协作

金融危机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失业率增加,大量美国人失去了家园。痛定思痛,金融素质不足被广泛认为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为此,美国更加重视金融教育,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于认识到金融教育是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美国联邦政府有关部门、中小学、大学、研究机构、军队、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协作,发挥企事业各个部门作用,联手共建,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如下工作:

(1)由联邦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进行国民金融能力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研究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美国国民的金融知识、态度、金融行为进行国民金融能力调查,认真调研居民已经认知的金融知识,确定尚未认知的金融知识重点,并列出清单,制定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合理的实施计划。其次,重视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调查与研究,如专门对拉美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和印地安人的银行开户与未开户情况进行调查,并拟定解决方案,以促进每个国民都能够得到基本的安全的支付得起的金融服务。此外,针对金融教育与扫盲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进一步进行研究与合作,制定国家战略,以提升金融教育的效果。

(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金融教育。

美国各界在意识上达到高度一致,认为美国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所有美国人的金融安全,这为全国范围内开展金融教育奠定了基础。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重视发挥教育系统的作用。由于认识到人们必须尽早接受金融教育,而且必须从学校开始抓起,因此在全国范围的学校内,针对教师进行金融教育,针对从幼儿园到高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金融教育,针对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二是从经济效益角度和社会责任角度鼓励和督促金融机构行动起来,如花旗银行与许多重点大学和学院及非政府盈利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通过捐赠等方式与一些著名非政府机构和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重视发挥社区的作用,多方面联手帮助国民提高金融知识,防止欺诈和受到掠夺性的银行业务的危害,促进国民提高金融能力,为个人和家庭制定安全的财务计划。

1.1.3 设立“金融扫盲月”,进一步强化国民金融素质教育

2007年美国众议院以决议形式规定,每年4月定为“金融扫盲月”,也称为“金融普及月”,以此强化对国民的金融知识教育,让国民充分意识到不论是作为学生、企业员工、家长、投资者或企业家,个人金融知识都必不可少。个人金融知识是个人管理现金、办理信贷业务、管理资产与负债的必备知识。在“金融扫盲月”,许多金融机构、学校联合举办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宣传与其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和业务。如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宣传上,一方面,积极帮助低收入群体了解金融知识,提高对金融产品的认识,正确理解金融产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基于低收入群体资产情况,帮助他们提高运用金融知识、金融产品为经济生活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把握经济机会,缓解贫困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

1.1.4 进行金融监管改革,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1)监控大面积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010年通过立法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是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中心部分。该机构收集和整理客户的意见,并向国会报告,在监控大面积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具有权限,包括信贷咨询、发薪日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按揭贷款、信用卡及其他银行产品。其他机构不得越权干预该机构的规定。

(2)制约金融机构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消费者认识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保护消费者免受银行、信用卡公司、投资公司的敲诈。对金融新产品进行严格审查,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公正性,确保金融合同通俗易懂,禁止诱导性的金融行为,禁止在金融合同中使用晦涩的、深奥的和误导性的语言,增强信息的对称性。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帮助消费者充分认识金融产品,理解有关的信息,并适时提出风险警告,进行风险预测和预警,以协助投资者和消费者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如针对信用卡,制约信用卡公司不公平的信用卡加息,提醒消费者注意滞纳金的陷阱;在抵押贷款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发放普通型的抵押贷款,要求明确还贷支付,禁止收取提前偿还罚金。对出现的有危害性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其职责是迅速做出反应,以免这些金融产品深度扩散到国家层面,或严重动摇家庭的经济稳定,威胁经济的发展。

1.2 印度中央银行促进金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印度语种复杂,有23种官方语言、2000种方言。印度金融服务覆盖面有限,至少有3亿人口没有银行账户。印度储备银行为印度中央银行,在全国的金融教育方面起着主导、检查和督促的作用。印度储备银行不断完善组织建设,保障金融教育的有效实施。

1.2.1 为金融教育的开展提供多层面保障

一是由银行的高层领导直接参与,由执行董事、各部门的高级官员、外部专家领导的指导小组,由具有创意和写作才能的银行年轻官员组成的工作组,为实施全国范围内金融教育推广方案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发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村务委员会、银行网点,广泛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开展金融教育。

三是重视现场考察。高层领导在每个省至少实地调研一个村庄,主要是通过直接到村庄了解金融教育的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来检验有关政策、方案的实施情况,并认为通过实地考察比阅读报告和参加会议了解的情况更为详实。

四是督促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金融教育计划。央行要求每个地区的牵头银行在2010年3月前提交计划,确保在2012年3月2000人口以上的村庄都有银行的营业网点提供金融服务,并要求2010年3月前国内所有国营商业银行和私营商业银行制定3年内的金融包容计划(Financial Inclusion Plans,即FIPs)。以印度联合银行为例,为了帮助农村人口发展创业能力,印度联合银行已建立201个“乡村知识中心”、13个“农村自我雇佣训练机构”、90个联合中心以及1个“金融扫盲及信用咨询中心”。此外,印度联合银行还通过设立“联合银行社会信托”计划捐款60万卢比给儿童基金,以改善农村基建设施,致力于金融扫盲,推行社会责任[5]。

1.2.2 开展前期调研,明确教育对象,重视孩子和弱势群体的教育

针对信用卡知识、银行储蓄、无担保品债券、金边债券、回购利率等知识点,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国民金融常识状况,明确教育的目标对象。印度金融教育的目标对象是普通人,普通人被定义为不具备金融知识,在银行业务、金融和经济方面缺乏操作技术知识的人。印度重视金融教育从孩子抓起,认为教育越早越好,同时关注农民、城镇贫困人口、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1.2.3 结合印度的国情,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教育活动

印度语种复杂,金融扫盲材料以多种语种印刷,为了分发金融教育资料,还配备了运输金融教育材料的专列。央行通过开办展览、为学校的孩子举办作文竞赛、在偏远的村庄建立金融扫盲营地、请外部专家、为大学生设立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教育。此外,还设立了货币博物馆、咨询中心。咨询中心在特定区域促进金融扫盲,促进和指导农民使用金融服务,为农民资金周转困难提出解决办法。

1.3 英国的金融教育实践

1.3.1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提高国民的金融知识和操作技能,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简称FSA)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运动,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金融产品,正确认识金融工具中的风险与收益。The FSA开展调查,选取了5300份调查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注意通过多部门协作提升金融教育的效果。参加金融教育的主要有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金融企业、社区和志愿者。

1.3.2 按年龄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英国的金融教育主要将人群分为16岁以下和16岁以上两组。

(1)对16岁以下群体的金融教育:通过正规的教育系统提供金融教育,根据各个区域的日程安排略有微小的差异。目的是促进人们获得金融方面的技能、知识,提高对金融产品的理解程度,提高人们对采取金融决策的责任感。

(2)对16岁以上的群体,有各种机构协助继续金融教育,包括成人金融扫盲咨询小组、公民咨询部门、金融服务业。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对该群体继续金融教育,如政府制定的社会包容议程、金融普及计划、成人金融能力计划、FSA法定要求。

1.3.3 英格兰银行在金融教育方面的做法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年龄组进行特色展览。一项新的学校课程“货币制造”,开设的目的是针对14-16岁的高中生,描述经济如何运转、经济如何与人们相关。针对大学生,英格兰银行准备了反映经济运行规律的电影。大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免费参观英格兰银行,参观内容包括使用多媒体演示的英格兰银行历史和现代角色、如何洞察货币的历史、黄金储备和银行每天运行情况。作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履行职责,通过利用银行现有的各种资源,增强民众金融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英格兰银行还鼓励员工积极加入社会和教育系统的扫盲机构,重视发挥银行员工的作用,增强金融教育的辐射效果。

2 我国国民金融素质现状

金融深化发展,日益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金融的深化发展离不开理性的金融活动参与者。首先,居民的金融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财务状况、财产性收入的高低、生活中的重要决策。其次,零售业务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利润来源,国民的金融素质状况还关系到金融业的发展后劲。而目前我国国民的金融素质不足,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民金融素质的不足表现在许多层面:

2.1 关于银行卡的知识有限

持卡人用卡知识有限,特别是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知识不足,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和银行产品的推广,更不利于金融业的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注重银行卡的保管与信息保护形成用卡的安全隐患。如不注重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不能识别电话欺诈而轻易地透漏个人信息;使用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大量开卡却不能有效使用,等等。

(2)不能正确使用银行卡。持卡人对银行卡在ATM机上的使用、银行自助终端的使用、银行卡转账、异地存取款、异地POS机消费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或产生的费用认知有限,从而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卡的使用。

(3)对信用卡认识不足。就信用卡而言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信用卡具有更多的知识点,如透支、透支期限、宽限期、信用卡还款、逾期还款、滞纳金、逾期还款利息的计算等知识点,在办卡之前大部分消费者是不甚了解的,可能在被收了滞纳金、逾期还款罚息后,才渐渐有所了解。虽然办卡时营销人员都会告知办卡申请人有关情况,但也难以保证办卡申请人都会仔细阅读信用卡使用手册,因而导致了部分消费者在用卡出现问题时对银行产生不满,甚至办理销卡手续。

2.2 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产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由于金融知识的欠缺,部分居民在经济生活中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产品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境。购房需要大的资金量,一般需要将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银行存单抵押贷款等结合,才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部分居民不了解所买的房子是否可以办理抵押贷款、如何办理银行贷款;有的居民手持存单,却不知办理存单质押贷款,因而受到资金面的困扰。因此,如果能增加一些金融知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生活中遇到的资金压力。如银行推出了信用卡装修消费、购物、购车等的免息服务,装修消费一般还允许持卡人透支较高的额度,这样既可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又不增加持卡人的消费负担。

2.3 金融知识不足使资产配置不合理

资产能否优化配置直接与金融知识密切相关。金融知识不足可能直接导致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由于金融知识的局限性,一些居民的资产配置不尽合理,如部分居民将全部积蓄存到银行的定期存款账户,或是定期存款加国债的配置;有些居民常年将大量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上,既不办其他理财业务,也很少支取使用。由于金融常识的不足,部分居民对证券、基金、黄金交易知之甚少。居民金融知识的不足不仅不利于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拓展银行的生存盈利空间,也不利于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进而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3 多方位提高我国国民的金融素质

多方面提高国民金融素质不仅可以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深化发展,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增强国民的理财能力,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由于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而国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国民提高金融素质。

3.1 理财从“娃娃”抓起,重视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中小学生的知识、习惯对一个人成年后的思维模式、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教育应从根基抓起,中小学生好奇心强、记忆力好,不仅是一个人一生中金融教育的起点,也是金融素质培养的重要启蒙阶段。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可以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课程,制作音像资料等素材如漫画书、幻灯片材料、专题短片、学校专题演出等,使金融教育寓于生动的、丰富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生动形象地宣传储蓄、财务、证券等金融知识,潜移默化地灌输理财的正确观念;另一方面在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增补一些金融专业的课任教师,使中小学生有机会从小接触到系统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学会一部分金融操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从小培养理财的观念,这必将对其成年后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许多球星、电影明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到晚年可能靠领取救济金度日,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妥善地理财或缺乏理财能力。理财的概念涵盖范围较广泛,包括从超市采购到银行储蓄、购买基金、投资国债、公司债券、股票、银行贷款等内容。可见,理财能力是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必须从小抓起。

3.2 从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角度鼓励和督促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教育

3.2.1 鼓励和督促金融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

由于每年都有一批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可能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而且大学生生活居住集中,又有大学课堂等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供利用,便于金融机构的宣传,拓展大量的零售客户。如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大学生中进行金融教育,可能会带动人民币储蓄金额、银行卡、信用卡开卡数量、信用卡消费、投资额等的增长,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培养大批体验银行产品的零售群体。因此,商业银行是有一定的动力去实施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而有关部门的鼓励和督促配合则能提升商业银行到大学进行金融教育的效果。

3.2.2 鼓励和督促金融机构对城市高收入群体进行金融教育

在金融领域里存在帕累托法则,也称二八法则,即金融机构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城市高收入群体是金融公司零售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高收入群体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银行高端理财的对象,金融机构的许多金融产品也是专门为高端客户打造的。国外金融机构针对高端群体,往往配备了各种专业的理财顾问,如对球星、影星客户,金融企业专门配备懂这方面业务的员工,在为该群体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地沟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金融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重视实施对高端客户群体的金融教育,结合特定客户的特点,宣传基金产品、跨国投资、外汇买卖、黄金交易、期货期权、资产的全球配置、保值增值、避险等内容。

3.3 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

农民在我国人口占比高,农民的金融教育是我国国民金融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于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文化程度差异大,金融机构网点少而且分散,因而开展金融教育有一定难度,需要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3.3.1 教会农民熟练使用商业银行的基本金融产品,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银行的存贷款是最基本的传统业务,但是存款、贷款也存在不少知识点,存款有定期、活期,定期中还有通知存款,通知存款又有7天和1天之分,这些品种涉及起存金额、预约时间等问题;贷款涉及抵押品和质押品、贷款期限、偿还方式等问题,只有让农民了解什么可以作为银行的抵押品和质押品,他们才能办理贷款,获得资金,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资金需求。

3.3.2 群策群力促进农民学习金融常识,掌握证券、保险等基本知识

鉴于对农民进行金融教育的高难度,需要群策群力,发挥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村中刚毕业的高中生、大中专生的作用,发挥部分能够熟练使用金融产品的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中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并通过农村固有的地缘、血缘关系,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此外,还需要发挥农村村镇政府的作用,督促金融机构担负起社会责任,发动金融机构懂方言又熟悉业务的员工组建志愿者队伍,深入县市、乡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进行现场金融知识宣讲和普及,从而扩大宣传辐射范围。

3.3.3 金融机构联手组建客户经理队伍,为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帮助农民将金融产品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引导农民在其现有的财力、资产条件下理智地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进行家庭理财,正确测算不同理财方法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解决资金需求,增加财产性收入,帮助贫困的农民走出恶性循环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为金融机构的持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4 发挥特定群体中一部分先行者的带头作用

不同群体中都有一部分人能够熟练运用一些金融产品为生活服务,金融机构可以与这部分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重点促使他们体验有关金融产品,这样不仅能够反馈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其亲朋好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从而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将金融产品服务范围扩展到金融机构员工难以触及的“空白”地带。

3.5 组织志愿者服务队

国民金融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群策群力,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具有积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践行志愿精神,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通过选取不同专长的志愿者组合成团队,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进行现场金融知识宣讲和普及。商业银行的员工可以教授实用银行课程,为基层群众进行解惑答疑,指导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和对家庭资金余缺进行合理安排;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员工志愿者可以教授证券投资、家庭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方面的基本知识。志愿者队伍的努力付出有助于帮助基层群众提高金融素质,增强金融产品的运用能力、操作能力。以福建省为例,由于福建方言复杂,方言差异大,沟通存在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挥金融机构员工的积极性,让那些懂方言又熟悉业务的员工志愿者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福建部分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还可以利用金融机构员工回家乡探亲的机会,分配任务,将探亲与志愿工作结合,携带宣传手册等资料,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1] 徐勇.次贷危机下金融扫盲时[N].经济参考报,2008-04-21.

[2]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Education[EB/OL].[2006-07-].www.oecd.org/dataoecd/8/32/37087833.pd.

[3]D.Subbarao.Financial Education:Worthy and Worthwhile[EB/OL].[2010-03-22].http://www.rbi.org.in/scripts/BS_SpeechesView.aspx?Id=483.

[4]Federal Reserve.Consumer Credit[EB/OL].[2011-08-05].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g19/20110805/.

[5] 范璟.印度银行业的“另类”社会责任[N].21世纪,2010-08-20.

[6]V.S.Das.Financial Literacy:Reserve Bank of India’s Initiatives[EB/OL].[2007-07-11].http://cab.org.in/CAB%20Calling%20Content/Financial%20Inclusion%20-%20The%20Indian%20Experience%20(Special%20Issue)/Financial%20Literacy%20-%20Reserve%20Bank%20of%20India's%20Initiatives.pdf.

[7]Eileen Ambrose.Financial reform creates new consumer protection agency[EB/OL].[2010-07-18].http://articles.baltimoresun.com/2010-07-19/news/bs-bz-ambrose-consumer-bureau-20100718_1_consumer-financial-protection-wall-street-reform-financial-reform.

[8]What You Need to Know:New Overdraft Rules for Debit and ATM Cards[EB/OL].[2007-06-22].http://www.federalreserve.gov/consumerinfo/wyntk_overdraft.ht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s in Financial Education

WU Li-xia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Financial deepening development requires that residents have good financial quality.However,financial literacy of them is not satisfactory both in developed a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trengthening financi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improving financial literacy.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ted States,Ind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financial education are worth learning.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Chinese residents to use financial products,and we should search a route to improve financial literacy with all possible means in China.

financial education;US;India;UK;financial quality

F833

A

1009-3907(2012)01-0007-07

2011-09-08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123)

吴丽霞(1966-),女,福建莆田人,经济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沈 玲

猜你喜欢

信用卡国民金融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信用卡诈骗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