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2012-08-15叶福兰
叶福兰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2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并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熟悉软、硬件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应用程序,如office、计算器、媒体播放器、千千静听及OFFICE软件等,学会在网上获取或交流信息的方法,应用所学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情况来看,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情况.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未按专业需要设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基础课的形式开设,采用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进度,期末统一参加等级考试.这种设置方式忽视了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不再是“零起点”,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讲,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碰到过电脑.这就使得在同一班的不同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上难以把握,课堂纪律也随之下滑.这对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没有考虑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势必出现有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生难以消化的状况[1].
1.3 以应试为目的,片面提高过级率
部分高校以拿到等级考试证书为毕业条件,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甚至各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相似,加上等级考试的题型和内容相对不变,教师教学过程中以提高等级考试过级率为目的,让学生大量操作模拟习题,教学内容较单一,学生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时只是稍微变换题目就无法完成,同时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需要.比如,学生等级考试通过后,仍然不懂得毕业论文的排版问题,计算机崩溃后不懂得重装或还原等.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1.4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以等级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学生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对与考试无关但实用性极强知识点的重视程度.
1.5 眼高手低的怪现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很多高校将理论课放于多媒体教室,实践课放于机房.很多学生在理论课中能听懂教师所讲内容,但是到了上机操作时就无从下手,理论和实践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
2 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2.1 划分层次,因材施教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本技能差异较大问题,有的高校采取分级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排课问题上.结合本校特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从2012级本科新生开始执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免修测试.学校定于10月中旬举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免修考试,考试形式由笔试+机考组成,考试内容与等级考试内容基本相似,全校新生可根据自愿原则报名参加.凡考试成绩在75分以上者准予免修,并给予相应学分,但仍要求参加福建省计算机等级一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相应证书.免修者允许选修“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等课程[2].
2.2 多样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测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一种手段.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以往纯粹以参加省级等级考试为考核手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忽视了课堂纪律等其他因素的存在.通过本次改革后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等级考试成绩三者组成.应该说所考虑的面较广,在较大程度上对教师管理课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以死记操作、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3].
2.3 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教学内容以等级考试大纲为标准,以厦大出版社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依据,教学过程中以往年等级考试题目为示例.目前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与专业结合,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应能基本满足专业课的需要,所授内容应与时俱进,应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基本同步,多举些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觉得新鲜、有趣,才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课程改革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包括以老带新、送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等等.目前有计算机教师13名,其中双师型教师6名,是一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积极编写教材.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结合学生情况恰当使用教学方法,经过教师的不断努力,本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名列前茅[5].
3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1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案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讲,计算机是工具,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将该工具应用到专业领域中.教师在设置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不同的教学案例,使计算机与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机的价值所在.
3.2 编写适用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要么只针对等级考试,要么只针对课堂教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目前专科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由本校自编的教材,由于本、专科在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自编教材并不能适用于本校本科生.望能在近2年内编写出既能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适合本校各专业需要的教材及上机指导练习[6].
3.3 创建课程网站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较有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建课程网站,增加网上教学资源.课程网站可以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作业的布置及提交、习题下载、优秀学生作品以及学习交流论坛等[7].
4 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深入、持久的事情,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把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方向,才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更新、更实用、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
[1]周钦青,傅仁毅.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5 -47.
[2]潘东梅.不同起点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新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5):9180 -9181.
[3]吴宪传.独立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2,(5):89 -90.
[4]王改香.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4):78-79.
[5]王利利,吴方,谭忠兵,等.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9):17-19.
[6]潘有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94-496.
[7]陈娟.关于高等院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福建电脑,2011,(10):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