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编码解码”角度解读娱乐节目
——以《年代秀》节目为例

2012-08-15王爽

关键词:解码编码受众

王爽

从“编码解码”角度解读娱乐节目
——以《年代秀》节目为例

王爽

《年代秀》是深圳卫视2011年推出的一档全明星代际互动娱乐节目,其在主持人选、舞台设置、嘉宾组合、道具使用以及嘉宾互动等方面独具匠心,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娱乐范式。从“编码解码”的角度探究了该节目的创新之处及受众接受状况。

《年代秀》;编码解码;娱乐节目

2011年5月,深圳卫视推出了一档名为《年代秀》的娱乐节目,该节目打破了传统娱乐节目的窠臼,是一档全新的由19世纪60、70、80、90和20世纪00年代嘉宾组成的代际明星互动秀。即由10位明星嘉宾领衔五个年代小组通过年代答题、游戏竞技等环节进行同场PK,并且结合影像、实物、音乐表演、时尚秀等元素寻找浓浓的当年情[1]。其内容丰富多彩,,且贴近各组嘉宾所处的年代特色,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吸引了大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年代秀》在播出后广受好评。其节目编排有何特色以及受众接受程度如何,本文从“编码解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探讨。

编码解码理论最早来自斯图亚特·霍尔的文章《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在此文中,霍尔重点运用符号学和文化霸权理论对电视传播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探讨,详尽揭示承载着意识形态的电视话语的意义流通过程,以及在解读环节中受众与主导意义结构争夺霸权的实践[2]。

一、《年代秀》的编码特点

(一)成熟睿智的主持人:承上启下,衔接各个年代

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主心骨,节目进程的流畅与否与主持人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及应变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节目主打“代际明星互动”,即每期都有五个年代的嘉宾同台互动。编码者试图在节目中传递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世界观,以及该节目所呈现出来的层次和深度都应当选择一位适当的主持人来作为编码者的代言。

试想,如果主持过于年轻,则不免在老一辈面前显得稚嫩、浮躁而且对较久远的年代一无所知,临场反应的经验可能不够丰富;若是中年靠上,则不能很好接受当今青年的潮流和文化或风格过于程式化而使节目说教意味太重。这两种情况都容易造成冷场或者尴尬的局面。《年代秀》的主持人赵屹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赵屹鸥自身经历丰富,当过飞行员,后考入上戏导演系,他还担任过多部电视剧的导演和主演,主持过各类风格迥异的谈话、娱乐节目以及大型晚会。丰富的阅历给予了他幽默又不失庄重、轻松且潇洒的主持风格,而其与生俱来的好嗓音和超强的适应能力和模仿能力更是其不可多得的优势。因此,在与不同年代的嘉宾交流情感时,赵屹鸥对前辈可聊起知青、雷锋等老一辈如数家珍的往事,对后辈可以畅谈时尚,偶尔哼起一段Rap,顺手拈来风靡一时的歌曲或者电影台词。他目睹过前辈的辉煌,也正在经历后辈们的成长,承上启下的年龄优势使他能游刃有余地打开嘉宾记忆的大门,带领观众领略见或未见的年代风采。

(二)嘉宾组合:时代的见证和标签

通常的娱乐节目所请嘉宾往往是宣传个人电影、音乐专辑等,其花哨的风格总让老一辈所不适应,而适合中年甚至以上年龄段人看的电视节目,又容易使青年人感觉节奏过慢或了无生趣。《年代秀》独辟蹊径,在每期节目中都邀请分属五个年代的十位嘉宾,自然其经历的岁月也印证了中国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例如:60年代嘉宾,对上山下乡等知青生活有切身体会;70年代唐国强、陈冲等已是较早一批的全民偶像;80年代改革开放,兴起下海、留洋等热潮,春晚的首播也火了相当一批明星;90年代青春偶像这一概念更加渐入人心,歌坛四大天王、小虎队、影坛周星驰等都是那一时代人们追逐的焦点;2000年后,选秀明星、青春作家、网络游戏等纷繁复杂。各个年代的嘉宾对自己青春时期风尚的熟稔程度造成对各种代表当年潮流的歌曲、演员如数家珍,可以很好地带领现场还有电视前的观众追忆各自的青春岁月。

除了年代嘉宾对各自年代拥有珍贵回忆,每个年代的嘉宾往往也是某个时代的标签。1960年代的姜昆曾经是相声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其代表作《虎口遐想》等脍炙人口;被全国少年儿童亲切称呼的“董浩叔叔”也为60年代增添一丝童年的怀旧色彩。70年代的黄健翔带领全国人民见证过许多足球场上的精彩瞬间,傅艺伟著名的“苏妲己”形象深入人心,广受好评。80年代的何炅无论其早期的“大拇哥”角色还是近年“何老师”以及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形象,都堪称一代青年人的偶像。90年代的金铭,其幼年在琼瑶剧中楚楚可怜的小婉君等形象,都鲜活地存在于那个年代人们的脑海中。00年代的苏醒、娄艺潇等则是新时代青年人唱作俱佳的好榜样。因此,对观众来说,嘉宾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的象征。无论60到00哪个年代的观众都可以在嘉宾的回忆、模仿、表演中找到自己年轻的影子,在心中唤起对往事缱绻而悠长的回望。

(三)道具的使用:醒目的年代符号

霍尔认为,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存在一些表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成了意义。《年代秀》节目中有诸多通过着装、地点、舞蹈、歌曲以及特邀嘉宾等方式来诠释某个年代的特殊情结,其中运用的道具多种多样,但每个道具都是一种符号,代表特定年代的醒目标志。例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歌曲的想起,60年代的人无疑会想到龙梅、玉荣两位勇敢的女孩及当时大力提倡的集体主义;而红旗袍、白围巾以及黑布鞋的装束,则会引起对江姐以及红岩精神的高度赞扬。海魂衫、北大荒等场景的出现,是70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写照;搪瓷痰盂、搪瓷脸盆、搪瓷茶杯等用具,更是当时人们洋洋得意的陪嫁物品。提起费翔,可谓80年代当之无愧的全民偶像,红领巾、黄书包还有体操鞋的再现,顿时让人回想起80年代的小学生。进入90年代,电视里铺天盖地的清装、旗头以及“小燕子”不可不提,浅蓝色粗布牛仔裤及上衣塞进裤子并用皮带固定的装扮,更是当时fashion的体现。到了00年代,李宇春、韩寒、刘翔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和代言人,愤怒的小鸟、iphone、ipad等虽纷繁复杂,但却是独有的00后符号。

一些看似普通的物品、人物形象,在不知情的人面前就是物品本身,不会唤起什么特殊情感,如果呈现在知情人的面前,一件物品就是一个符号、一种标志,它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过自身的使用属性。因此,《年代秀》节目中再现的仿制或真实的年代标志物,即是利用了符号的引申意义,其代表的是符号(即特定物品)背后隐藏的文化或文化使用者(即观众)的价值系统。并将节目制作者的立场和目的——引发观众怀旧热潮,吸引不同年龄的受众隐含其中,表明了编码者潜在的、微妙的组织原则——意识形态的存在。此种编码方式,对于熟知的嘉宾和观众,会引起浓浓的怀旧情感;而对不知情的观众,也可作为知识普及或者开拓眼界之用。

综上所述,在编码方式上,《年代秀》通过主持人选、嘉宾组合、道具辅助、场景再现等方式,巧妙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编码者的立场和目的彰而不显,却使一幅幅存在于往昔的画面重新在观众面前变得鲜活,无论是嘉宾的表演或是相互间的讨论、切磋都在受众脑海里形成了一种贯穿古今的穿越感,让观众在娱乐轻松的氛围中回味逝去的经典、评论当今的潮流。

二、节目解码

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年代秀》节目的观众接受程度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盘接受

这种也称为“主导—霸权”模式,即假定观众的解码立场跟电视制作者的制码、编码立场完全一致,意味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完全对等,受众对编码者所传递出的信息全盘接受。在对年代秀的评价中,此种模式占据大多数。如网友DOU兜说:我挺喜欢这个节目的,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像现在很多节目都是抄袭成风。这个节目可以带回很多童年时的记忆,也有很多我们前辈的故事,觉得是一家老小都可以看的娱乐节目[3]。

这种解码方式表明,《年代秀》对观众产生的感知、认知、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是积极的。并且编码者在节目中潜藏的文化规则和立场与观众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使受众(即解码者)在文化惯例、社会背景、当前利益等方面产生了共鸣。因而,这些观众对《年代秀》所传达的代际沟通、召唤时代精神、回顾往日经典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理念完全赞同,认为这档节目虽以娱乐为名,但却拥有思想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可以契合自身的年代特征、引起共鸣;同样可以满足对陌生年代的好奇、窥秘以及求知的心理,拓宽眼界,可谓是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这种态度是电视节目制作者最为满意的模式。

(二)协商型

在这种类型中,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和对抗因素,也就是解码者在接受过程中,对编码一方认同中有抗拒——即不完全接受,也不完全否定。即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协商过程[4]。在对年代秀的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此种立场占据一小部分。如网友念烟水重重说:年代秀看了几期,感觉很不错,寓教于乐,适合一家老小一起看。但感觉节目怀旧意味浓了些,时尚感潮流感不足。知识点都以六七十年代为主,80年代为辅,这样请的港台艺人完全没有发挥,还有90、00年代的嘉宾也不能有所发挥[5]。

持协商立场的解码者一方面承认编码的权利话语,一方面又保留着对自身特定情况的特殊对待的例外运作。即这部分观众赞同编码者对整档节目的定位以及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娱乐方式,每期的五个年代嘉宾较一般节目更有特色,而且节目主打回顾经典的招牌,适合老中青三代共同观看,这表明观众接受了编码者对节目理念、编排方式的组织,与编码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同时在涉及到个人喜好、年龄差距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异议或者不满,例如认为嘉宾组合不甚合适,没有给年轻嘉宾更多的发挥空间,过于怀旧而有失时尚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解码者即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即他们并非如早期“子弹论”所描述的对电视节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完全接受、毫无质疑,而是拥有个人的认知和判断,期待编码者更加倾向自己的价值和喜好来编排节目。因此,对制作者来说,在保持节目整体理念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的制作和编排做适当的改进,或许会减少此类观众解码时的抗拒态度。

(三)对抗型

网友栳富说:年代秀娱乐大众的能力确实不能忽视。如“我在哪里”这个环节为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主持人的提示是(这个地方很著名)然后中途给的提示是(人很多,很热闹)。你自己在家闭上眼睛试试,神仙才可以回答出这样的问题。不应该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做得这么假。现在一看到这个节目就换台,因为很讨厌它,自己看到的无非是戏剧性的一幕[6]。

这种对抗模式是解码形式中最为激进的一种,是因为电视观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节目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读信息。这种情况下,解码完全是对编码意图的批判和抵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是全新的意义。如对《年代秀》持完全否定态度的观众,她理解编码者赋予“我在哪里”这个环节的意义,即是通过嘉宾配合猜出某年代人尽皆知的某件事发生的场所、地点来唤起人们对往事的美好追忆,但对此环节的展现方式却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编码者对嘉宾蒙眼来使其不断猜谜,并有时间限制,目的是在此营造一种紧张和神秘的氛围,吸引观众寸步不离;而通过嘉宾的不断猜测、否定、肯定直至宣布答案的过程,都让被蒙眼的当事人和观众对此地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对某年代的致敬。而有些观众认为编码者采用的方式有造假之嫌,欺骗观众赚收视,表明观众并不是麻木不仁地完全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而是拥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体现了解码者对制码的意识形态的强烈对抗,虽然持此观点的受众少之又少,但其颠覆的态势却是不可小觑的。

三、结语

从《年代秀》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娱乐范式正在应运而生,主持人、嘉宾阵容以及节目的表现形态和细节编排都别出心裁,以其寓教于乐、重温经典的方式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大量观众,赢得较好的口碑。而从三种观众解码方式来看,观众在接受信息时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文化批评家所言是“被动的、消极的”[7]。观众积极地参与到对节目的分析、批判中,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观众对编码者传达的意识形态并非照单全收,而拥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因而存在协商的立场甚至完全对抗的态度。这对占据主流意识的编码者也是一种警醒,电视节目制作者只有在观众的不断质疑、批判中不断改进,才可能继续成功地吸引受众接受自身传递的价值理念,否则,观众颠覆性解读的力量不可低估,最终可能导致与电视文本完全的对抗,对节目的发展形成阻碍。总的来说,在编码解码理论的视角下,受众不再是“沙发土豆”,而是不断进行抗争的积极主体,主导—霸权意识形态要想把它一路推销下去,并不像它一厢情愿期望的那么简单[8],因为观众解码始终是认同和抗拒并存。

[1]百度百科.年代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745937. htm

[2]高红波.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J].文化发展论坛,2006(8).

[3]房网论坛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 118167156&projectid=100200&sort=1&page=1

[4]于文秀.注重对大众的本体研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

[5]百度年代秀吧http://tieba.baidu.com/p/1265107028

[6]百度《年代秀》吧http://tieba.baidu.com/p/1369029527

[7]余金声.浅谈编码/解码视角下的真人秀文化[J].北方文学,2010(5).

[8]陆扬.大众文化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G223

A

1673-1999(2012)017-0143-03

王爽(1990-),女,陕西人,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硕士研究生。

2012-06-07

猜你喜欢

解码编码受众
《解码万吨站》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Genome and healthcare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