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家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12-08-15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个体

尚 伟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012)

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总结、拔高、典型化,是把人生理想与热情通过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意象传达出来,是一种艺术化的自我情感宣泄。因此,任何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创作,从大的方面来看都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带有普世价值与情感的共性内容。这种普世价值与情感是跨越时代与国界的,如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歌颂与反映,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民族与国家在文学作品创作中都会涉及到的主题,这种价值和情感也是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代与国界,长久流传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层次的内容是作家的个性意识、个性思想、自我情感的一种反映,而作家的个性意识、个性思想和自我情感是作家个性体验的集中反映。这是文学作品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在特定时代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1 时代个性体验与个体个性体验

从总体上来讲,作家的创作个性体验与普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生活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中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自然就会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这是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无法逃避和选择的。如盛唐时期的作家,大多数都有开阔的胸襟、对功名强烈追求和及时享乐的思想,而在行为上,大多表现为狂放不羁、渴望成功,无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体来进行文学创作,都无法摆脱盛唐时代的总体风格特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的个性体验是相对的,都是在特定时代和背景之下的一种个性体验,都是带有普世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个性体验,都是一种相对与其他历史时期的个性体验。一个朝代的作家作品相对于另一个朝代的作家和作品而言,它就带上了个性色彩,而这种个性色彩往往大于普世精神的共性内容。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1]正是这种时代差别对文学创作所造成影响的体现,一个朝代特殊的文化、生活、时代背景、文学自身的发展,就使得那个时代作家的个人体验不同于前代,也不同于后代,也就决定了他们作品创作能够形成自己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空间与传达方式。正是因为后代与前代的作家都没有这个时代作家特有的生活背景所造成的独特体验,所以无论是前代还是后代作家在同类传达方式上就很难超越,只能寻求适合于自己时代和时代个性体验的传达方式来进行文学创作。如果从同一时代的作家作品创作方面来看,却往往又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时代的大多数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趋于相同。如唐代诗歌创作,在初唐时期大多数诗人的创作都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语言比较艳丽,带有南北朝梁陈宫廷诗歌的风格;在盛唐时期大多重视内容,以气运诗,大多数诗人的诗歌都表现出宏阔的境界;而到了中唐时期的诗人,诗歌多表现为一种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风格特色;晚唐多写得缠绵悱恻,富有韵味,注意细节的刻画和描写。同样现代文学也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创作风格,在同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内容趋于相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的创作就没有作家的个性体验,即使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家创作共性大于个性,但作家的个性体验还是在诗歌当中得以强烈地表现出来。这是由于作家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境遇、作家的性格所造成的。如盛唐时期的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从时代特色来看,两位诗人的作品都表现了自己对功名的追求,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坎坷情感的宣泄。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李白的表达是一泄而出的,不加掩饰的,是对自己情感酣畅淋漓的抒发,当他第一次漫游长安干谒王侯而不得重用的时候,他就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毫不掩饰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金钱的看轻;当他借酒消愁时,他高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把自己的失望、愁苦、借酒消愁的情态一泻而出。这和李白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紧密相关。李白出生在中亚少数民族聚集区,后来移居到四川,从小受到道家、纵横家以及四川侠义思想的影响,养成了孤傲、狂放的性格,因而他的诗歌也是纵横捭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加上少年时家道中落,生活比较窘迫,感受到世间的冷暖,所以其作品多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百态。并且杜甫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他又不能像李白那样高声宣泄,只是把自己的各种情感压抑在心中,然后再缓缓地释放,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因此,在同一时代的作家创作的共性当中,也会表现出来作家个体个性体验的烙印。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我们可以说作家个性体验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时代个性体验,一是个体个性体验。时代个性体验,是时代的大环境和大背景赋予作家的不同于其他时代作家的个性体验;个体个性体验,它是由于作家的性别、性格、家庭和生活经历所赋予的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个性体验。这两种不同的个性体验在作家的文学创作中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2 时代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每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本层面,即语言层面,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作载体的,体裁的不同,篇章布局的不同,语言的选择不同,都使文学作品产生差别,都让文学作品体现不同特色,这一层面属于文学作品的建筑层面;二是语义层面,即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构成的意象等,这是文学作品的形象层面;三是精神层面,即是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意境、作家的精神追求、哲学的理想等,这一层面属于文学作品的价值层面,即作家创作的作品所隐含的人文价值。作家的时代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虽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但影响最大的是在第三个层面和第一个层面的文学体裁上。因为作家时代的个性体验是特殊的时代所赋予的,是主观意识下的客观内容,它往往超越作家的自我管制与束缚,是时代集体潜意识在作家身上的体现。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常常没有意识到这种时代个性体验的存在,它是以潜性的方式存在,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支配着作家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它往往支配着作家选择什么样的体裁,表达什么样的价值和精神追求,阐述什么样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不仅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常常意识不到时代个性体验的存在,就是同时代的读者也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只是相对于其他时代而言,它是一个显性的存在。如在唐代,大多数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都选用诗歌的方式来进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作家最习惯的文学创作方式就是诗歌;在宋代,许多文人在表达内心细微情感时选用词的方式,那么处身那个时代的作家常选用的表达类似情感的文学创作方式自然就是词(当然“言志”的创作仍然大多采用诗歌);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你身边的人大多采用某种方式来处理问题,久而久之你就会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3 个体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对于时代个性体验以潜性的方式影响文学创作而言,个体个性体验是以显性的方式存在。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去追求个体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使自己的文学作品与同时代其他作家区别开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以引起读者注意,它是共性中的个性追求与体现。它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即文学语言的风格、语言的选择、谋篇布局的不同,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品意象的不同。具体说来,作家个体个性创作体验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由于语言的选择、谋篇布局等语言要素共同构成的文本特征,或者是作家的语言总体性特征。如现代作家沈从文,由于深受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响,在语言方面他追求一种含蓄、雅致的古典之美,并且在古典语言的追求方面偏向于陶渊明的风格,要在本色的语言中描绘出诗意、富有层次感的意境内容,使读者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来感受藏在文本后面的不尽韵致,所以他的语言是淡雅、清空、灵动,就像流动的水,清澈透明,不带杂质,富有动态细致之美。他的代表作品《边城》就是他这种语言风格的集中体现,这是和他的儒雅性格,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出身于湘西边城的淳朴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而鲁迅的杂文语言风格就追求一种犀利、峭拔、亦庄亦谐的风格,这是和鲁迅刚毅、冷峻的性格,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生活态度,揭开人性与社会的黑暗与伤口,以寻求救治方法的人生追求紧密相关。

二是独特的作品内容。由于作家个体个性体验的不同,他们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常常写和自己个体体验紧密相关的内容,来展示对这种生活的理解与观念。正如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沈从文,他的作品大多以塑造淳朴乡村生活的恬淡和谐之美为主要内容,虽然他也写过一些城市题材的作品,但从各个方面来看,艺术成就都赶不上他所描写的乡村生活的题材,这是和作家追求恬淡的个性、热爱没有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传统农村,不熟悉也不渴望城市生活的个人追求紧密相连。而同时代的巴金作品,却以描写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为主要内容,这是和他出身于封建大家庭,深刻感受到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封建大家庭的摇摇欲坠、必然灭亡的命运紧密相关。

三是个体独特的精神追求。作家的个体个性体验也表现在作品中独特的精神追求上。如当代作家陈染,在《与往事干杯》中就从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角,来审视男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她在作品中认为,女孩子喜欢的男性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年龄比较小,外貌有棱有角,自己可以把他们当作孩子去关爱,可以使自己的母性得以充分展示出来;一类是比自己年龄大,在思想上比较成熟,可以做自己的精神导师,作为父亲,从而可以满足自己的恋父心理。但无论是哪一种男人,作者都是站在以女性为主的角度去考量的,从而阐述自己对女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样被称为美女作家的卫慧,在《上海的宝贝》中体现了自己对及时享乐的追求和对物质的崇拜,这同样是由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赋予了作家特殊的个体个性体验所造成的。卫慧生活的城市——上海正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高度物质化的城市,对物质的崇拜充满了许多人的头脑,这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特殊体验的来源。

四是特殊的意境。意境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整体风格,是一个作品给人的整体感受。这同样和作家个体个性体验紧密相关。如汪曾祺的作品就表现出一种空洁、明净、悠远的意境,就如行云流水自然而成,《受戒》的结尾作者就用水上的蜘蛛、男女主人公的对答、芦苇、惊起的飞鸟和天空构成了韵味隽永的意境,让读者过目不忘。这和汪曾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一种自然之美紧密相关。

总之,作家个性体验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反映在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仍需要研究者不断地深入地去探索和研究。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个体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