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外研究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2012-08-15三峡大学外语学院

电子世界 2012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生交际

三峡大学外语学院 陈 晔

公外研究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三峡大学外语学院 陈 晔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成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且不同的语言又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导入目标语的文化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文化导入;目标语;差异;跨文化意识;公外研究生

每次走进公外研究生教室,和同学们互相问好的时候,总是会听到他们特别“自然”的“Good Morning,teacher.”;和外教交谈时,也听他们说起中国学生打招呼总说“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等等这类“汉语思维+英文词汇+英语语法”的对话。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的问候,如果被问者是母语为英语的人,往往会造成交际上的误解和障碍。

公外研究生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尤其是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过程中,几乎忽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在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缺乏自觉性和系统性,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在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目标语的文化导入已势在必行。

一、公外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目标语的文化导入

公外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导入目标语文化,是因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性的联系,而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语言作为交流思维的重要工具,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而文化的范围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2)制度、习俗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3)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包括其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词汇作为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除一部分核心词汇外,大部分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词汇家庭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成员,如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望子成龙(long to see one’s son succeed in life);穷得像乞丐(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水底捞月(fishing in the air)等等。

2.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自然会迥然不同。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比如说,莎翁有一名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句中的“summer’s day”如何理解?英国人所谓“summer’s day”其实是令人惬意,堪于“小阳春”似的天气,因此,“summer’s day”在英国人心中的联想意义是美好的。但对于生活在以“火炉”著称的重庆人或者武汉人或者南京人来说,“夏日”就意味“烧烤”。所以朱光潜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英文中shepherd,sea,castle,nightingale等词对于英国人具有较为丰富的联想意义,对中国人则不然。同理,中文中的‘风’、‘月’、‘江’、‘潮’、‘梅’、‘松’等词对于中国人所引起的联想和情趣,也会令西方人感到茫然。”难怪当中国人毫不留情地“痛打落水狗”时,西方人的同情心会油然而生。

这里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位从美国来任教的女教师,在参加完“英语角”活动回来后,极为不悦,说:“我好像去了一次海关或警察局,因为他们老是问我:‘你叫什么名字?’(What’s your name?)‘你几岁?’(How old are you?)‘你有几个孩子?’(How many children do your have?)‘你丈夫是干什么的?’(What does your husband do?)‘你在中国挣多少钱?’(How much do you earn in China?)”这些寒暄的套语,在中国无可厚非,但对西方人,这种无意识的探隐问私的交谈方式未免给人留下粗鲁无理的印象。在西方,随便问一个人的年龄、工资、婚姻、宗教信仰等情况,都是不能为人所接受。

有人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文化错误”归分为四大类型:(1)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不适当的。如称呼外国人直接叫他们的姓,而不加任何头衔;把“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问题误当作问候等等。(2)在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如中国人邀请外国朋友到家做客,出于谦虚,无论家里条件多好,都会说一些自贬的话,外国人则不然。(3)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中国人习惯过问别人的隐私,因为这样会更显得友好和亲密,而外国人则认为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4)过于简单化或过于笼统。中国的学生普遍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迪斯科音乐;所有的美国人都很富裕,看问题过于简单化。事实上,一些明显的错误是很容易纠正的,但另外一些与价值、信念、观点有关的错误却要经过一段时间花很大的努力才能纠正。

3.目标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专家已经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外语专家N.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流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现在,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经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既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社会交际能力)。

可见,一种语言的掌握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如果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

二、公外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加强

其实在本科阶段,众多英语老师就在教学中很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但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前两年,学生在后两年的本科学习中只重视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要求的笔试能力,根本无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从而导致在研究生入学以后的教学中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显得很薄弱,在实际应用中就更不能令人满意了。

正是基于人们对这些特殊关系的逐渐认识,对公外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加强的重要性已成为一个不容争辩的论题。那么,如何加强研究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注解法

对于教材里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材料在课文后用专门篇幅加以注解。这种方法灵活、简便。

2.比较法

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3.实践法

接触外国文化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浸入所学语种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去英语国家生活学习成本太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个人交往、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专题讲座等都是非常好的途径。

4.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文化习俗、词语掌故、历史事实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材料本身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5.专门讲解法

这种方法是对容易引起交际上困难的文化特征编成教材,开设专门的目标语语言文化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胡文仲教授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工作(撰文著书)。目前三峡大学就在公外研究生中开设了西方文化课程,但要全面开展还有相当困难。

如果能够有系统地实施以上方法的话,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习俗的理解一定会有提高。而作为外国文化的介绍者和教育改革的促进者的英语教师,也应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培养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同步进行,使学生在有意识的语言习得中习得必备的文化规范,成为“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兼备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1]Claire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5]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跨文化研究生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