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12-08-15苏健涵
苏健涵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创先争优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苏健涵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从阐述创先争优活动为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新契机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目标要求和途径。
创先争优;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与持续发展。可见加强与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中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高校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对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前创先争优的有利时机,努力探索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先锋战士。
一、创先争优活动为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新契机
实践证明,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2005年、2006年,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优化党员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代表了新世纪党员教育应该始终坚持的方向,大力推动了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蓬勃深入地开展。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必将为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难得的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如此看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活动能够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可以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第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现在一些党组织存在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存在先进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第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促进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需要。通过开展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地区、单位的中心工作,促进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庆祝建党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需要。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对党的发展和壮大将产生重大的作用。第五,对于广大大学生党员来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创先争优活动有主题、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还有活动方式等,活动要求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创新性,各高校还对大学生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活动开展已初见成效,也涌现了一批在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先进的大学生党员典型。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接受新事物快,革新意识强,情性奔放无拘,但又普遍缺乏复杂生活磨砺,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渗透、社会转型的冲击、互联网的影响等,使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坚持为党的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如有的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就是为将来好就业作铺垫的;有的学生党员不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全面理解,而热衷于网络上或小道上传播的信息等等。据某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问卷调查,可略见一二。该调查共发出问卷252份,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应是“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有73人,占28.97%;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应是“因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的有121人,占48.02%;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应是“因为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的有66人,占26.19%;认为大学生入党的目的是“从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或考公务员在政府部门求职或到其他事业单位找一个好工作”的有129人,占51.19%,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
(二)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
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学习不够努力,工作不够积极,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同消极现象作斗争的勇气;一些大学生党员还用低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同学,甚至还不如普通同学。据某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评价方面发出的252份问卷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党员评价认为“我身边的学生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学习的榜样”的有107人,占42.46%;对大学生党员评价认为“有的学生党员在学习、思想和行为上与普通学生一样,甚至还不如普通学生”的有96人,占38.09%;对大学生党员评价认为“有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有45人,占17.86%[1]。后两者合计所占的比例已超过50%。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够到位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在迅速增多,但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没有同步跟上。突出表现在:一是有些高校在发展党员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思想政治表现;二是有些高校对党员教育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倾向,认为发展党员是硬任务,党员教育是软任务,抓不抓教育,抓多抓少,效果不一定明显;三是有些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投入不足,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党员教育活动所需经费不够,活动阵地不多;四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甚至即使有制度但对制度执行力度也不大;五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形式缺乏多样性,手段缺乏先进性。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目标要求
(一)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任务,指出要以科学制度来保障党的建设,它要求高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者要执着地追求真理,正确认识党建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遵循一定规范,按照一定的制度,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有关制度正常运行以及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要有利于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要着眼和有利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要求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意识、责任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学习的主要内容贯穿其中。
(三)要有利于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形势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主要源头。能不能把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成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不断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就是要为优化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规范,健全大学生入党前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四)要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高校学生党组织成为凝聚优秀大学生的核心,这是高校党组织的最主要的目标任务。而要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大学生党员个人的自觉要求,又要靠制度保障和严格管理;既依赖于大学生党员内部积极性的调动,又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督促和制约;既需要进行适当的集中教育活动,又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2]。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要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目标内容、制度规范、实施途径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切实保证大学生党员能够自觉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途径
(一)将创先争优作为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题
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理应将其列为教育的主题,组织大学生党员围绕着“带头努力学习、带头立志成才、带头服务师生、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开展活动。要求大学生党员带头努力学习,要做到重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用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能力[3]。要求大学生党员带头立志成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大学生党员带头服务师生,要做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全心全意为集体、为师生服务。要求大学生党员带头遵纪守法,要做到组织纪律观念强,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要求大学生党员带头弘扬正气,要做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有强烈的正义感,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载体
一要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开展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学理论知党情”教育活动、“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我伴改革开放成长”教育活动、“我为党旗添光彩”教育活动、“学生党员服务周”活动、“学生党员奉献日”活动、“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活动、参观革命纪念地活动等,使大学生党员广泛地受到激励、锻炼和教育。二要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实践锻炼,如开展公开承诺制、在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进行答辩和测评、开展志愿服务实践等,使大学生党员切实经锻炼、受教育。三要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载体,如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开展多媒体课件、网络党建的研讨活动、开展党课案例教学等,并使之融入创先争优的活动中,以保持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考评制度
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考评制度。一是完善共青团推优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考察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票决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把好“入口关”,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保质量。二是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制”,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专业学习情况、社会工作情况、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大学生党员评价机制,确立大学生党员评价指标,定期进行自评、互评、上级评价和群众评价。四是建立大学生党员监督机制。公示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标准、程序、对象、结果等,实行定期检查和测评等手段,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五是建立大学生党员奖惩机制,注意发挥大学生党员优秀典型示范作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培训制度
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培训制度。一要开展分阶段递进式的教育。新生入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对新生进行认识党、热爱党的教育,激发他们入党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申请入党,在此基础上确定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则要强化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入党条件,端正入党动机,牢记历史使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应开展党员党性和先进性教育培训,使他们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则应重点开展爱国爱校和创业敬业教育,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二要多形式多阵地进行培训。依托校、院、党支部三级组织,以校、院党校为主阵地,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网络学习、自学、观看教育影片、小组讨论、撰写心得、知识竞赛、技能培训、主题实践、在线考试等形式培训,并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各类大学生党员示范岗
要设立学生党员各类示范岗,以突出党员的示范与标杆作用。如政治学习示范岗、专业学习示范岗、社会工作示范岗、文艺体育示范岗、文明宿舍示范岗、志愿服务示范岗、创业实践示范岗、科技创新示范岗等,对各类示范岗提出具体要求,制定考核措施,将每位大学生党员分配到各示范岗。如此操作,可以收到“一举四得”的效果。一是通过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使大学生党员能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奉献;二是通过学生党员示范岗,使大学生党员能向普通同学展示自身风采,在各方面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三是通过学生党员示范岗,能够扩大大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的交流,每个大学生党员都可以随时向普通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四是学生党员示范岗建在普通同学中间,大学生党员可以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
(六)落实大学生党员教育各项保障措施
要落实大学生党员教育各项保障措施。一要落实组织领导保障。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形成学校党委领导、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学院党委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党支部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和检查、监督。二要落实人员队伍保障。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三要落实物质经费保障。要加大学生党建工作投入,增加党员教育活动所需经费,增加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建网站等活动阵地的建设和设施配备,改善大学生党员培训教育的工作条件。四要落实时间精力保障。要在重视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同时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教育,认真规划大学生党员教育,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
[1] 郭淑敏.高等学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49,254.
[2] 韩景阳.高校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5,266.
[3]“创先争优”活动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75.
G645
A
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创先争优背景下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B11083S)
苏健涵(197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