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
2012-08-15廉明
廉明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
廉明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义利统一和谐人格形成的价值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大一每周2节的政治课程和辅导员来完成。对于政治课程,学生更多地是为了完成学分的修取。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几十或上百的学生配备一名,因此,他们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只注重整体,无法全面地顾及个体,他们主要是注重普遍性,忽略特殊性。对于接触并不是很多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并不太了解,所以不善于挖掘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潜在思想意识。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的特殊性、复杂性缺乏必要认识,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针对性教育上做得不够。
(二)方式单一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层次性增强,他们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在政治思想的教育上,需要更加直接;对成功的需要更加强烈;为适应社会竞争需要,他们在文化上的需要更加多样;在社交方面,需求更加广泛,更强调实践经验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说教为主,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三)管理理念落后
如今的学生,对社会的敏感度大大增强,自我意识较强,强调自由。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仍然停留在人治的层面上,管理理念落后,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作出了过多的限制,缺乏对学生人性尊严的维护。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一些学生对一些规定产生反感情绪,甚至表现在行为的对抗上。
二、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针对当前人们在政治观念、道德取向上新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适时地满足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切实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理论基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全国人民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历经无数曲折总结出来的伟大经验,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改造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表达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教育大学生这一未来执政者和建设者群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明确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内化为他们的政治素质是高等学校对党的要求的必然回应。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共同理想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价值、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我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无论哪个阶层、群体或个人,他们的利益和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全民族的复兴,都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每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只有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链条中的有效一环,才能够使自己的发展更有价值,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个人发展,只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够找到个人发展的正确价值定位”[1],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将不但用自己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理念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做出贡献,而且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实现个人理想。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是在继承历史传统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创造性的发展,是我国公民建设国家,保护民族利益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只有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历史、热爱祖国文化、认同祖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对祖国的发展充满希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自觉地分析、辨别、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在各种国际事务中站在祖国的立场,为祖国的荣誉、利益和发展而斗争,也只有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实际行动,才能为建设我国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内心的有效途径。
(一)关注人的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导着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执行,“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工具性,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但它的本体性是育人,其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回到教育的本体性上来,把目光投向受教育者,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其意义在于:把人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被教育者是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传导的价值观是否能被接受、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取决于教育是否符合对象成长的内在需要和主体意识。当行为对象的内在需要和主体意识积极和强烈时,其接受度就高,反之则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实到激发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需要和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上。
(二)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最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影响人,教育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成就动机、道德标准、生活态度,无一不与急剧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处事方式、行为标准。无时无刻不在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正视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影响,扩展信息量、合理整合教育内容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
教育内容的整合不仅是知识要素的增减,更包括内容的再组织。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汲取古今中外先进的文化和理念,有机融合为一个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体系。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如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诚信、忠勇等美德。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将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理念和合理的价值观念糅合进来。
(三)从生活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育是需要方法的。“只要有教育——就需要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方法。因为世界上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只是培养人的方法更难罢了”[3],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方法。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也比较强,思想教育如果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过多运用抽象的理论灌输和僵死、呆板的说教的方式,很容易事半功倍,使本来先进的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遭到学生的排拒,从而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这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已经被证明。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将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寻找合适的契机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让大学生体验和感受优秀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日常化,使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党员培养结合起来,将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的指标体系等等,让他们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体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核心价值体系。
[1] 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4.
[2]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
[3] 顾明远.论某些师范大学老师的心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G641
A
廉明(1981-),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