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义视阈中的大学文化构建

2012-08-15吉国宾李晓瑜

关键词:公平正义正义学术

吉国宾,李晓瑜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正义视阈中的大学文化构建

吉国宾,李晓瑜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正义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作为塑造正义文化的主渠道,在此力图通过营造自由宽松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塑造切实可取的正义理论、开展正义观教育和社团活动,借以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正义;大学;文化

当前,以正义来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大学作为我国社会的文化重镇和轴心地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由于正义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于是,在大学中塑造切实可取的正义理念就显得尤为迫切,而且对弘扬中国特色的公平正义认知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成为本文写作的主旨所在。

一、奠定大学正义基石

大学尽管是以一个物质性的机构组织存在于人类社会,它作为人类文化精英活动的重要场所和高雅文化的集聚之地,导致大学成为人类社会中最能具备文化内涵,彰显人类时代精神特质的空间。“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1]。由于大学教师在大学文化中起着引领者的作用,就需要大学管理者为他们创造自由的宽松范围,才能为完善大学正义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大学管理者制定符合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正义性的大学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厘清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能够用学术权力来有效约束行政权力,从而改变当今我国大学内部行政权力过强的现状,确保大学教师权益的有效开展。这样,就可以从管理层面上做到公平正义,让两者之间能够各司其职,互不僭越,高效发挥各自的职能,才能保障大学健康合理地运行。大学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来优化学科建设,科学地制定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的比重,在注重自然学科发展的同时,加强人文基础学科的发展,给大学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学管理者提倡学术平等和自由探索,加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为大学学术发展提供公正合理的空间,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尽可能形成学术自由、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公正公平的学术氛围。

也就是说,大学管理者通过为大学老师创造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确保学术发展机会上的平等,鼓励他们在学术领域内展开百家争鸣,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与彼此的接纳中自由交流,给人提供一种自由的、良性的学术环境”[2]。支持他们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学术文化思想的交流,在批判质疑当中重塑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塑造正义,为大学的发展奠基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切实可取的正义理念

大学作为人类知识精英云集的场所,社会思想和观念的交汇处,大学教师由于拥有人类社会中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就需要他们能够秉继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超越”社会现实去研究学问。对于从事于正义理论研究的学者而言,由于在正义理论的发展方向中拥有最高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就需要他们以开放宽容的态度认识各种正义理论,敏锐把握正义理论发展的趋向,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了解公平正义理念,以开拓进取的意识对待正义,充分把握它的历史性与时效性、普遍性与民族性、西方正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关系,深化对正义理念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从事正义理论研究的学术精英要基于中国的实际进行甄别筛选正义理念,批判性地继承中外正义理论,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和整合,将我国传统正义、现时代正义精神和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有机规整,尽可能形成多元统一、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正义理论,让正义理论在稳定中不断开拓发展。这样,正义理论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义一旦被大学人所认可,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推动力,使其对大学和大学人都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能赋予大学人无穷的动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出自身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二、塑造大学正义文化

“大学文化乃是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实现‘人化’与‘化人’的唯物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与结果。这是对‘大学文化’应有的基本理解,也是我们整个大学文化观的基石。大学文化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4]。意味着,大学通过强化正义观教育,将正义纳入到大学社团活动的范畴中来,方能将正义理念根植到大学生的认识行为之中,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来,就要做到:

(一)积极开展正义观教育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道德教育夯实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首先是公平正义这一道德基础,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基本条件。这就是说,在全社会的道德教育中,要以公正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为要旨,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的逐步落实”[5]。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正义教育主体的核心,首先要以身作则,尽可能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道德涵养,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制定切实可取的考勤考核制度,确保正义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行,培养大学生对正义理论的学习兴趣、生活情趣和开拓性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公平教育的实质效果,才能让他们带着批判精神来认识社会各种现象,加强学生对实施正义的信心,才能确保公平正义在我国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而且,正义教育性不仅侧重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协调自身内部秩序,使个体自身成为和谐有序的道德整体”[6]。思政课教师要开展博爱教育,把善作为通向正义的秩序和规则,作为一切公民的基础的本质定义,明确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培养他们向善爱人的道德情怀,用道德观念来引导、熏陶人、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理性的道德者,才能将他们培育成德才兼备、诚信仁义的现代公民。

(二)开拓正义性社团活动

大学生作为大学社团活动的主体,大学社团活动以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为核心。大学开展社团活动要坚持主体广泛参与的原则,重视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创建中的主导作用,大学通过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支持他们组织进行多形式的社团活动,多方式多手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正义文化的建设中来。“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及其营造的环境氛围,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强人文素养,锻炼才干,陶冶情操,完善人际交往”[7]。惟有让他们参与到大学正义文化构建活动来,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体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深入开展正义性的大学文化,让他们的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升华,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人生的阅历,加强对国情民状的深刻了解,又增强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深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而且,通过强化大学校园正义文化的构建,让他们在正义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正义的陶冶,并为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实践机会,才能将正义内化为他们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并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培养出他们健全的自我意识与共同体精神。通过正义内在尺度来规范他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使他们自由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认知行为,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调整和自身不合理的行为活动,来达到用正义塑造自身行为和观念的目的,确保他们内心世界的和谐,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正义文化通过凝聚内敛的作用,促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正义价值观,有利于形成归属认同感,不仅有助于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还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理想价值追求,推动大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和谐稳定。

三、培育正义性社会

“大学文化主体人群文化层次都比较高,思想敏锐深刻,这些高智商群体具有接收外来文化的条件以及转化、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和相对宽松的人文学术环境,信息来源广泛,使大学文化很好地发挥着输送文化先锋典范的辐射功能”[8]。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三大功能之一,这就要求大学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主动投入到社会文化构建中来,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为构建正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规范公民行为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优秀文化,又可以向全社会辐射,对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9]。正义文化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塑造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意识,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让大学精神能够在所在区域起到引领和规范社会精神的作用。

柏拉图的正义理念主张“公民用理智来克制和规范自身的激情和欲望,协调自身内部秩序,使个体自身成为和谐有序的道德整体,节制德性让公民们从内心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端正态度,共同参与到城邦政治活动中,形成城邦和谐有序的存在”[10]。这一古典正义传统思维现实意义在于:能够让公民追求自身的卓越性和超然性,提升全民族的内在精神,避免他们个体化和原子化,避免人的异化,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和反思能力,让他们学会应用批判精神,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进行理智思考,从而保留自身价值观念和批判精神,为人类命运提供自主性的思考和见解。

“公平正义文化,是崇尚平等、自由的生活观念与行为方式,是近现代社会崇尚理性、科学、民主的结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尊重权利,信守契约,崇尚个性,相互宽容,以人为本,是公平正义文化的表现”[11]。它力图在吸纳大众文化人类社会精神满足的同时,通过精英文化的规范引导大众文化,提高公民自我判断、自我探索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它可以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合理地行使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它能够加强自主性和自觉性,保留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敢于怀疑、大胆否定;能够自觉地正视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不畏上和唯上,保持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担当起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应尽的责任。

(二)完善社会正义认识

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人,大学正义文化构建实际上就是为社会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学正义文化做到以我为主,在坚持自身合理内核的前提下,自主适应现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不断适应社会的各种合理要求,加强正义理论的自主创新,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大学在进行正义理论创新的同时,注重自身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引领性,积极地服务于社会,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对大学人的塑造教育,进而产生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辐射影响,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大学加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参与力度来扩大自身的影响,给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促使我国民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的公平正义的认识,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正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学文化作为人类精英文化的集中代表者,能够相对独立于人类社会,减少功利性的羁绊的同时处于超然的地位,能够超然地对人类社会及人类命运作出终极关怀,确保人类社会合理地运行,能够刻意与工业文化、通俗文化保持一定的间距。因此,大学通过合理地运思正义理念,勇于担当起批判反思的使命,减缓功利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针对世俗功利和负面情形敢于自主地大胆申张,方能减缓我国非正义现象对我国的公平正义的冲击影响。大学通过提升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审美情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大学正义文化的超前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地辐射和影响,不仅对我国正义理念建设起到创新示范、前沿指导的作用,还能保障我国社会和谐有序地运行。可见,以正义为基础构建大学文化适应了我国时代发展的需求,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大力发展大学正义文化,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1] 井海明.试论大学文化[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3(2):6-7.

[2]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38.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10-26/001923-361344_2.shtml.

[4] 韩延明.如何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89-93.

[5] 程立显.论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

[6] 吉国宾.德性秩序与城邦正义[D].济南:山东大学,2005:29.

[7]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125.

[8] 赵亚平.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工作[N].光明日报,2008-01-30.

[9]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10] 吉国宾.理性理想意境中的公平正义观——从柏拉图正义认知维度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9-11.

[11] 刘月岭,郑华萍.试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平正义美德的培育[J].理论月刊,2010(1):45-47.

G640

A

中北大学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中国和谐有序的社会之可能性——从正义问题运思维度探析”(2009)

吉国宾(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正义学术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