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L.多克托罗小说《霍默与兰利》的空间建构
2012-08-15李俊丽
李俊丽
(陕西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论E.L.多克托罗小说《霍默与兰利》的空间建构
李俊丽
(陕西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基于爱德华·苏贾的三种空间认识论,分析E.L.多克托罗在《霍默与兰利》中建构的三种相对独立、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的空间:物质空间、想象空间和社会空间,揭示美国社会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人类生存空间的日益恶化。
《霍默与兰利》;物质空间;想象空间;社会空间
《霍默与兰利》(Homer&Langley)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E.L.多克托罗(1931-)在2009年发表的新作,小说以霍默·科利尔(1881-1947)和兰利·科利尔(1885-1947)这两个真实人物为主线,把历史“圈进”他们兄弟的住所,让历史为他们“作注”,展现了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的美国的历史画卷。[1](P27)小说以双目失明的霍默为第一人称“我”的感知叙述一切,记录下周围世界的变化。《洛杉矶时报书评》评论说:“这部小说最显著的特色是将失明与洞察力、情感事件和思想世界相结合,以从未有过的简朴而可爱的方式,将当代美国生活在我们面前栩栩展开”。[2](P4)多克托罗在《霍默与兰利》中构建了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空间:物质空间、想象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与爱德华·苏贾(Edward W.Soja)提出的三种空间认识论基本吻合。通过空间的建构,多克托罗展示了高超的叙述技巧,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在揭示小说主体命运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
一、物质空间
苏贾提出第一空间是感知的、物质的空间,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手段直接把握。“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天生就具有地理属性。小说的世界是由方位、场地、场景边界、视角和视野构成的。小说人物处在形形色色的地方和空间之中,叙述人与读者阅读亦然。”[3](P499)《霍默与兰利》中的科利尔兄弟生活在纽约曼哈顿哈莱姆区第五大道一百二十八街的住所,一栋位于市中心中央公园对面四层楼的房子,是城市建筑和风格的代表。小说以该住所构建主人公活动的物质空间,在展现这个空间的过程中,多克托罗运用了电影多角度空间拍摄的技巧,展示主人公在纽约这座城市中的经历和生活体验。主人公霍默描述到:“我们家的装饰风格是对维多利亚晚期设计风格的致敬,这种风格同现代风潮格格不入……这种装饰风格总是让我感到舒适、扎实、可靠,那些配上大靠垫的家具,悬垂着装饰性吊穗的皇家直背靠椅,高至天花板的落地窗上的厚重窗帘,镀金的悬杆上挂着中世纪挂毯,带弓形窗的书柜,厚波斯地毯,配着流苏灯和配套的漏勺和双耳瓶……外来者可能会觉得拥挤,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很正常并且正确,这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产,兰利的和我的,我是指这种和无数没有生命的物件生活在一起并在其中走动的感觉。”[4](P4-5)从一开始就把小说主人公霍默置身于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物理空间,注定穿梭这个住所里的必定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
随着故事的发展,在这个以房子为中心的物质空间里,人物、情节一步步展开。穿梭于这所房子的人物使这所房子成为舞台的空间:科利尔兄弟的父母给房间的特殊装饰风格;家中女仆茱莉亚偷戴霍默母亲的钻戒被赶走;无处可去的日本星山夫妇;在家里举办下午茶舞会吸引来的客人;嬉皮士和黑帮人物的入住无不给这所房子增添了舞台效果。在这个重要的物质空间里,这些戏剧化的人物被安置在一个戏剧化的情境里,形成了一个戏剧化的画面,从而刻画出丰富的舞台空间和强烈的舞台效果。在小说结尾处,霍默在日渐狭小的空间里继续写作,继续等待哥哥兰利的到来。“我好像听到过一声巨响,整栋房子都震了震。兰利在哪儿?我哥哥在哪儿?”[4](P239)借此,多克托罗刻意将这些人物呈现在同一物质空间中来演绎故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情节,并将故事推向高潮。
从物质空间来看,多克托罗创造了一个具有地理属性、以房子为中心的舞台空间。当然,这部小说所呈现的物质空间不可能局限于此,还包括其他物质空间,如房子对面的中央公园、电影院、乡间小屋、银行等空间。以房子为中心的室内空间代表人物活动的主要物质空间,构成了情节展开的场景,而室内外空间的交替转换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制造出戏剧化的场面,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情节的发展。“室内就是室外,室外也就是室内,请叫它上帝的无法逃避的世界。”[4](P91)兰利将室外的垃圾和废物统统搬到室内,把室内等同于室外。这暗示着美国社会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无论身处室内还是室外都无法逃避社会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科利尔兄弟家里囤积着代表美国各个时代的垃圾废物仿佛告诉读者这个“小家”就是美国社会“大家”的缩影。如同迷宫的小家映射出美国大家庭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囤积的废弃物日积月累导致室内空间的缩小;家庭人员接二连三的离开,给周围邻居带来蟑螂,恶化了邻里关系。而室外“纽约市的社会秩序不断恶化:市政服务系统崩溃——无人清理的垃圾,画满涂鸦的地铁列车——街上的犯罪行为上升,吸毒者人数不断扩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关上了百叶窗以及前门那二乘四的门栓都变得有意义了。现在我整天都待在家里,这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4](P196)最终科利尔兄弟在堆积如山的废物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现状和生存环境,人们被堆积如山的工业废物和社会垃圾所困扰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黑暗如同科利尔兄弟的黑屋子一样笼罩着美国,“纽约——这个心浮气躁的城市,而我就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长大”。[4](P158)谁来拯救处于黑暗的人们?物质空间的变化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想象空间
苏贾论述的“第二空间认识论”是指想象空间,它强调的主要是构想的空间而不是感知的空间。多可托罗在小说中除了描述人物活动的物质空间外,还着力描绘了主要人物的想象精神空间——即霍默、兰利各自的想象空间,尤其是盲人主人公霍默的想象空间。
霍默在现实空间中的游历和体验中产生了许多美妙的幻想:“像我这样的人只有靠轻微的幻想才得以生存下去”。[4](P99)但其悲观和忧郁的本性使其对现实社会空间产生出种种困惑。一方面,霍默自由地游走于现实与想象的空间,借助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想象和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的缺陷使其对外部世界产生幻想的同时也产生了误读,长期的隐居和对人对事的片面判断为其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霍默虽然缺失了视觉,但是他身体的其它官能发挥着正常的作用,他能够通过想象和推理获得视觉体验。声音,是联络霍默与现实的桥梁。“过去四轮马车和马车车队发出嘶嘶的,吱吱的,或者是哼哼的声音,马拉板车咔哒咔嗒地驶过,运啤酒的货车由一整队人马拉着雷鸣般地经过,而所有这一切音乐背后的节奏是马蹄的得得声。”嗅觉,是霍默想象世界的经验感知。“然后摩托车的突突声加了进来,渐渐的空气中少了那种动物皮毛的有机味道,大热天里也不再有马粪的臭味飘得满街都是”。[4](P68)触觉,是霍默连接真实与想象的纽带。他用手去触摸和感知,黑帮成员文森特的脸“深陷的双颊上长着麻点,尖下巴,鹰钩鼻,脑门很宽,沿着前额的V形发际线有一蓬厚厚的飘得起来的油头发,好似鸟的羽毛。他弓着身子容忍着我,让我想起一头穿着西装衬衫戴着袖扣的老鹰。”[4](P51)
记忆和情感同样建构了霍默的想象空间。那些不存在于在我们身上的东西可能没办法引起我们的共鸣,但是情感,却最是能够打动我们。“我对去世很久的父母的记忆已经严重地模糊了,他们的形象仿佛掉入了时间的深渊而变得越来越小,视觉上的细节也越来越少,好像时间变成了空间,形成了距离,那些过去的人物,即使是你的父母,都因为离得太远而无法辨认。他们被凝固在他们的时代中,与之有关的一切都一起消失了。”[4](P12)哥哥兰利帮助他游走于现实与想象空间。他带回家各种代表社会变化的东西无不激发霍默的想象力,汽车、电视、电脑等将霍默从想象空间拉回到现实空间。但是,身体的缺陷使霍默对外部世界产生幻想的同时也产生了误读,认定自己的残疾是不被外部世界接受和认可的。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就是我眼睛看不见跟驼背和瘸腿一样,是一种可能吓走标致女子的身体残疾。我对我自己这种残疾的感觉让我觉得与世隔绝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藉此我可以避免痛苦、悲伤和羞辱。”[4](P86-87)霍默用自己的感官弥补视觉缺陷想象和体验现实生活,而当听力这一感官也开始退化到眼睛所在的世界里时,这个世界正慢慢地对他关上了门。
三、社会空间
苏贾所提出的开放的“第三空间”是建立在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的基础之上,它指的是“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都汇聚在了一起”。第三空间在包括了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同时又超越了前两种空间,呈现出巨大的开放性,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空间。正如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由社会产生,同时也产生社会。另外,空间也是一切社会活动、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一切社会力量纠葛一体的场所,是社会的“第二自然”。[3](P490)
多克托罗在《霍默与兰利》的开端就用“黑暗”和“悲伤”确定了小说的主导氛围。具有浓郁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的房子给人一种怀旧的情调,同时也给小说笼罩了一层悲剧性的色彩。在以房子为中心的物质空间表现并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关系。科利尔兄弟被外界报道说继承了万贯家产,他们的财富吸引了权力部门的注意,警察、法院、水电公司等部门开具的各种各样的罚款账单逼迫着科利尔兄弟选择长期隐居。他们被逼无奈只有一步步从室外退回到室内,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又不得不从室内到室外,再从室外到室内。室内外互相交杂并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一种混合效应。室外是物质空间的延伸,室内是想象空间的延伸。通过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融合,在“第三空间”这一既真实又想象化的多元空间——社会空间中,霍默汇聚了空间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融合了理想和现实,在最终明白真相后去反省和提升,并在开放的社会空间中开始新的定位。
通过场景变换、房子的变化等,多克托罗从空间的角度揭示霍默的意识空间,折射和揭示他的心理变化。小说中科利尔兄弟的大房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栋四层楼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豪宅——下午茶舞会场所——由各种珍贵物品组成的仓库——一个在第五大道上提供床位的地方——异见者的神庙——容身之所——黑暗败落的房子,这所房子从私人空间——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空间一步步在缩小,映射出主人公霍默的意识空间的转换。霍默虽然身体残疾,但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促使他想看清周围的事情了解真相。在经历了一次次感情的失败和挫折后,他通过自省对自身处境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哥哥兰利长期囤积导致空间不断缩小,随着霍默的活动空间从室外到室内到卧室到床一步步缩小,霍默的意识空间被周围的物质所包裹而逐渐丧失,直至死亡。
多克托罗通过对物质空间和意识空间进行意象组合,构成了小说的第三空间——社会空间。人物活动的小空间受制于社会的大空间,并反映和暗示着社会大空间。兰利兄弟的房子从开放到封闭,过去曾是开下午茶会、舞会的场所,曾接待暂时居住和避难的人,到后来拒绝与外界的交流,甚至把窗户改成黑色的百叶窗并钉死,将整个房间的光线全部遮挡,处于与世隔绝的黑暗空间,在加之和市内供电、自来水公司的矛盾导致断电断水,整个房子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成为城市中被人遗忘的角落。小空间的变化隐喻出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勾勒出现实社会下城市隐居者的生存状态,同时暗示着美国社会大空间的种种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1]王玉括.小人物与大历史——评E.L.多克托罗的新作《霍默与兰利》[J].外国文学动态,2010,(1).
[2]Ulin,David L.Homer & Langley by E.L.Doctorow[J].Los Angels Times,August 30,2009.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美〕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霍默与兰利[M].徐振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李俊丽(1975-),女,文学硕士,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