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探析
2012-08-15封泉明
封泉明
(1.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探析
封泉明1,2
(1.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不同的演进路径和模式,对世界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通过模块化生产的途径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进程,是我国跨国公司的理性选择。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
一、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主要表现
所谓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是指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基于其知识资本竞争力,为持续保持知识竞争优势,不断调整其全球生产网络,从而使全球生产网络在演化中体现出越来越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知识匹配要求。具体地说,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跨国公司拥有的知识要素在全球生产网络资源配置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要素是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有形禀赋不同的,能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无形资源的总和,专利、版权、操作手册、专业技术、经验诀窍、组织结构等等,是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在不断演进的世界经济中,知识要素是企业资源体系中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石。基于此,跨国公司对其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知识化调整,以整合知识,从而既保持原有的知识竞争优势,又创造出新的知识竞争优势。对网络内不同来源、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整合,要求知识在不同主体间转移、交流。在知识经济时期,资本是追逐知识的,因此,网络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会带动网络内的资本流,进而带动物质流、技术流、人才流。这种由知识流所引发的资本流、物质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对其全球生产网络内的物质、信息、劳动力、品牌、技术等资源及客户资源在不同网络主体间的配置,跨国公司之所以能主导这种资源配置,正是因为其拥有其它网络参与者所没有的品牌、技术、国际化运作的经验技能及管理诀窍等知识要素。
其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知识匹配要求影响着全球模块化生产分工的格局。数字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方便了跨国公司对其全球生产网络资源的配置,同时也使得跨国公司可将复杂的生产流程分解成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这是因为数字信息技术具有编码化功能),由此,模块化在全球生产网络内兴盛。模块化是对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一定的界面规则进行分解和整合的过程。模块化使得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各主体扮演着模块的设计者、模块及模块内部件的生产者、界面标准的制定者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是以各自独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着专业化的生产,而这些专有的资源与能力必须是在参与分工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在知识成为第一要素的背景下,这就提高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各角色的知识匹配要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跨国公司采取归核化战略,加强了核心知识资源的积累,迅速地达到与模块的设计、界面标准的制定和各模块的协调相符合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跨国公司以能否提供跨国公司所需要的互补性知识资源,或能否完成符合跨国公司设定的界面参数、产品结构和规则的分包任务为标准,来挑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更多的设计合作、研发合作,从而使得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区位及其主体的网络位置发生变动,导致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新老成员的交替。这些都影响着全球模块化生产分工的格局。
其三,跨国公司以雄厚的知识资本支配着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分配。在模块化分工条件下,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件或工序被分配到全球不同企业进行生产,各企业在全球生产链中可能只承担某个环节或某道工序,因此,全球生产网络所创造的价值是在不同生产环节的参与企业间进行分配。各生产环节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附加值,因而不同环节的参与者所分得的价值是不同的,微笑曲线是这种分配现实的典型反映。决定这种分配现实的原因在于各参与企业知识资本的多寡和层次的高低。“知识资本是指企业组织所拥有和一定程度上由组织所控制,能为企业组织带来现实价值和具有潜在价值知识要素的总和。”[1]知识资本是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可以构筑一个高进入壁垒,从而使其主要拥有者——跨国公司,远离直接市场竞争,获得全球生产网络所创价值的绝大部分。以iPhone4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分配为例:一台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成本为187.51美元;苹果公司支付给三星、意法半导体公司等十多个电子芯片供应商的款项为该成本的三分之二,支付给富士康的仅为成本的7%;而苹果公司所得的利润却高达60%[2]。知识资本优势使得苹果公司能够制定技术标准、设计产品的外观、控制品牌与销售渠道,进而使得它在iPhone 4的价值分配中居支配地位,作为苹果供应商的其它跨国公司处于从属的分配地位,而没有知识资本优势的富士康地位最低。在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中,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快了创新知识要素资本化的速度,以保持在技术设计阶段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对知识产权资本的保护和关系资本的控制,以牢牢控制全球生产网络中价值的分配权。
其四,跨国公司引领知识学习,提升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发展能力。对已有的存量知识资本的保护和控制,跨国公司获得的只是静态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是由于知识资源本身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优势会因外溢、流失、模仿等原因丧失。因此,跨国公司为获取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持续的知识学习。跨国公司的知识学习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构建自己持续的知识竞争优势,围绕知识的获取、转移、吸收、共享与运用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以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持续过程。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推进,技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全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知识学习行为由原来被动的适应性学习转向了主动的战略性学习。适应性知识学习强调的是对新环境的理解与适应,以增强跨国公司在新环境中运用已有优势知识的能力。战略性知识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要增强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更是强调知识学习要着眼于未来,提高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竞争优势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战略性知识学习要求跨国公司既要在其内部注重创新资源的积累、创新人才的培育、创新组织的建构、创新环境的改善,促进创新能力的知识转移、共享及整合,也要通过外部网络合作来获取稀缺的创新资源,或者联合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适应战略性学习要求的这些举措会提升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发展能力。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发展能力是指跨国公司基于内部创新知识和其它补充创新资源,通过识别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价值和机会,重塑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充分利用各层次网络关系以获取创新资源和引导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动态能力。战略性知识学习为这种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各种知识基础和知识运用技能。
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动力和路径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知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各企业都在竭力寻求、发展基于自身专有知识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不易消逝的核心竞争力,这就使得跨国公司面临的全球性竞争压力增大,进而促使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整合资源、实现全球生产网络的转型。二是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和经营理念的改变。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融合发展,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资源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分布区域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之下,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由原先的知识优势的保持和利用,转向新知识优势的获取和构建,由此,跨国公司将其投资战略从优势知识资产利用型改为知识资产创新、扩张型。这种投资战略和经营理念的知识化调整,推动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三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全球生产网络地理区位的重新调整以获取互补型、支撑型或创新型知识资源,也是为了降低自身知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从而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益和效率。四是着力提高产品独特的知识内涵及品位,使其能够充分满足顾客的知识需求,通过提升顾客的知识价值保持跨国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强大的赢利能力。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路径,从理论上可以概括为:知识内化一体化和知识外化一体化。知识内化一体化是指跨国公司为防止其专有的核心知识外泄、流失或者充分吸收、利用其它地方独特的、难以通过市场交易的知识资源,通过在目标地以股权的方式设立分支机构,并由总公司来控制知识在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流向、速度与规模的组织形式。知识外化一体化指的是跨国公司按照全球价值链布局的要求,以非股权的方式,通过与其它组织签订协议来获取自己所需但又缺乏的知识资源的知识合作型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中,跨国公司与其它组织之间在知识资源上不发生狭义所有权意义上的产权融合关系,但对知识资源支配和使用存在着协同运作的利益关系。知识内化一体化的演进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在知识传播、转移、使用、创造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减少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化的障碍,提高知识创新活动的效率。但它却会增加知识转移、转化的成本及知识创新成本,而且也会相应地提高知识管理的成本和降低企业的应变速度。而知识外化一体化的演进方式,由于跨国公司和其它组织间不存在很强的约束控制关系,因而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明显,会导致专用性知识投资的不足和知识创新动力的不足。不过这种方式却可以有效地整合跨国公司和其它组织知识资源,避免跨国公司组织体系的膨胀和僵化,提高其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但却会提高协调成本。在实际演进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往往是交替采用,通过股权的变更,这两种演进路径会发生相互转化,至于在什么情况下,采取那种路径好,则要综合考虑知识本身的性质和这两种路径的优缺点。
三、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模式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在知识化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知识需求拉动型。它指的是掌握品牌优势和营销渠道的跨国公司为了满足客户日益高涨的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提升顾客的知识价值,对其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知识化的调整。该种演进模式是以顾客的知识价值为核心,将顾客知识价值的识别、创造、满足融合到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全球生产布局中去。在这种演进模式下,领头的跨国公司需要考虑这几个关键的因素。第一,顾客的知识价值诉求,即企业能为顾客带来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知识价值。第二,企业的赢利模式,即企业如何从为顾客创造知识价值的过程中获取利润。第三,资源汇聚,即跨国公司如何从自身的生产体系内部迅速地汇集资源来为客户提供知识价值。第四,流程变革,即跨国公司革新其内部的组织架构、制度和文化,并对其全球生产网络的区位或参与者作出调整,以实现其客户的知识价值。购买者驱动型全球生产网络通常会采用这种演进模式。
另一种是知识创新推动型,指的是:控制着技术、研发等环节的跨国公司为了获取创新租金,积极进行技术革新,用知识创新来推动市场需求的发展,为确保成功,跨国公司在业务上归核化、在组织上扁平化与柔性化,并要求其全球生产网络的其它参与者进行专用性知识的投资和开发或者进行相应的知识化变革。这种模式多半发生在生产者驱动型全球生产网络中,它的推动者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大型跨国制造公司。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旗舰企业不是被动适应客户现有的需求,而是主动地为客户创造新的需求,通过客户需求形成之前的知识创新,来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由于这种知识创新不确定性大,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资源,因此,旗舰企业会要求供应商提前介入产品的设计或联合研发,以降低创新风险,减轻创新成本。
当然,在实际演进过程中,这两种演进模式并非泾渭分明,它们往往会交织在一块。而且,购买者驱动型全球生产网络也会积极采取知识创新型的演化模式,生产者驱动型全球生产网络在知识化演进中也需要提升顾客的知识价值。跨国公司到底采用那种模式促使其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视其自身的内外条件而定。
四、我国跨国公司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类型及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态势分析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诞生了一批跨国公司,按照经营性质可分为这几种类型: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专业外贸公司,如中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拥有一定技术、市场、品牌、研发实力的生产型企业,如宝钢、海尔、吉利等;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的服务型企业,如腾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是哪种类型,在全球竞争时代,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过程是适应客观形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中国已是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中心区域,知识资源的争夺战已发生在家门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从市场中心、生产中心阶段过渡到研发中心阶段。据商务部统计,到2009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1 200家研发中心。2010年,世界500强中有480多家在中国落户,它们在中国积极地投资知识密集度高的新兴产业,如医疗、数字电视、教育、混合动力汽车等[3]。这说明我国跨国公司即使不想融入,也会不知不觉地被卷入到了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全球生产网络本身是获取知识资源的有效途径,积极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我国跨国公司不仅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编码化的知识,而且还可具备学习优势,通过干中学、网络学习、模仿学习、搜寻学习等获取特定市场知识和全球化运作知识等经验性知识,从而提升自己在知识经济时期的全球竞争力。当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跨国公司也是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中的一个参与者。在该进程中,我国跨国公司已经掌握了开放的、模块化的生产流程和相应的管理技术,由此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除了以成本优势参与竞争外,我国跨国公司还能向外出口品牌产品,还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并并购海外企业等。2010年,我国的十大并购案中,有6起是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则标志着我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并购目标由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纵向上看,我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它成熟、发达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进程中走得还不够远、不够深。我国跨国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不高,产品的设计能力也很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跨国公司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不能输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没有形成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不能进行高附加值的活动。
(二)我国跨国公司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路径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是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融入条件的自然结果。一方面,我国跨国公司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比,历史短、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弱。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使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门槛提高了,但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模块化技术使其所要求的知识标准相较于技术研发、品牌控制、设计及营销等附加值高的活动而言知识要求较低。因此,通过模块化生产的途径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进程,是我国跨国公司的理性选择。通过模块化的途径,我国跨国公司迅速地跟上了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的步伐。上文所述的我国跨国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其表现。但是模块化的融入路径,也使得我国跨国公司既不能为下游客户设计产品,也不能进行终端消费的销售;只能接受规则,而不是制定规则。其原因是模块化生产技术是经过编码的、成熟的标准技术,进入的壁垒较低,生产出来的产品替代性很高,只能以成本展开竞争。但是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是难以持续的,201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的增幅首次低于10%[4]。面对这种境况,我国跨国公司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中去。可供选择的路径有:其一,开发专有知识,发展核心技术或生产核心产品,以控制供应链中的关联规则,改变规则接受者的地位;其二,提供关键的专业化服务,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其三、从开放的、模块化的生产流程转向那些难以进行模块化分解的生产流程,进行一体化的生产;其四,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我国跨国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其中不同的路径或路径组合。
(三)我国跨国公司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优胜策略
上述几种路径,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恰恰是我国跨国公司的弱项。以PCT国际专利授权量为例,在2009年PCT国际专利申请百强企业排名中,我国仅有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入围,远远落后于日本的31家、美国的29家[5]。因而,我国跨国公司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进程的最佳策略就在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可采取如下几种措施:第一,培育创新文化,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和合理的激励体系,消除我国跨国公司内在的创新障碍,发挥战略愿景对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6]。第二,推进人才的国际化,积极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优秀人员,派企业内部的高管、骨干到海外深造,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第三,提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夯实企业创新的基础。第四,加强企业的组织学习,促使员工个人经验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和转化,提高我国跨国公司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加强对技术的集成创新、模仿创新。第五,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共享和整合各合作伙伴的资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开发,降低创新的风险,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1]冯天学,田金信,知识资本价值实现的机理分析[J].学术交流,2003(12).
[2]冬冬.iPhone 4调查组装成本7%[N].东方早报,2010-07-07(1).
[3]方家喜.跨国公司抢登中国调结构"战车"[N].经济参考报,2010-07-29(2).
[4]李丹阳.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营收增幅放缓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N].中国证券报,2010-09-06(1).
[5]华凌.我国专利产出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N].科技日报,2010-11-01(4).
[6]季琳.我国知识城市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The knowledge Evolution of Multinational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FENG Quan-ming1,2
(1.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08,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he knowledge evolution of Multinational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It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combined drivers,having different evolution paths and patterns.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hould choose the right pa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winning strategy,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knowledge evolution proces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evolution
F279
A
1674-8425(2012)04-0035-05
2011-10-10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B047)资助。
封泉明(1974—),男,江西东乡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 邝坦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