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采用培训模式教学改革探讨
2012-08-15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谭 锋
1.引言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模具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不仅实用性强、应用性广,而且与岗位的联系非常密切,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设计冲压模具,并能制造出模具。而现阶段高职类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学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训课程,才能满足岗位需求。针对这一弊端,笔者结合多年的企业工作及教学经验,提出采用培训模式来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进行教学,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后能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
2.现阶段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弊端
现阶段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教学模式,先照着书本顺序将理论知识全部讲完,然后再进行1~2周的课程设计。该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教材内容,且实践很少,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感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学很难达到现在企业的岗位需求;另一种是工学结合模式,先根据岗位需求,分析出岗位能力,而后构建学习情境,重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前一种模式,该模式教学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离企业岗位需求还是有一段距离,并且该模式的教学形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今天讲两个课时,明天讲两个课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切、不连续,如果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要花费很多的课余时间才能达到,而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最后形成的结果是累了老师,学生依然停滞不前。为此,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将培训模式引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在多个方面实施了改革措施。
3.教学模式的改革
通过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对课程进行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进行,时间为期2个月,根据企业制造模具的方式,给学生模具制造任务,在老师的讲解与辅导下,学生自主完成设计、零件加工、模具组装、试模等任务。
4.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差,自主能力弱的特点,对于知识传授,主要以教学需要为主,尽可能传授企业的经验,减少课本上理论讲解。经过反复研讨后,选择8个企业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内容包含冲压常见的冲裁、弯曲、拉伸三个基本工序,覆盖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三种典型模具结构,设计出相对应的8套模具,选择其中一套模具进行零件加工、组装、试模等后续工作。
通过设计模具,学生可以把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材料等知识进行串联并应用到实践中,加强了使用CAD软件画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模具结构的认识,使学生的能力基本上达到模具设计员岗位的要求;通过加工零件,提高学生操作普通机加设备的能力,熟悉机床操作岗位的工作职责,企业车间的相关制度;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机床操作岗位。通过组装、调试模具,加强模具钳工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操作冲压机床;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模具钳工岗位。对于内容的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多的传授企业经验,把很多书本上需要计算的公式、数值,全部采取经验数值来取代。
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黑板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主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老师先讲,学生紧跟着练习,而教学手段上更加丰富,完全按照企业模具制造的方式进行。如模具设计全部安排在CAD/CAM机房进行,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并且通过视频录像工具,将上课的内容录像,传给每个学生,学生在练习时碰到不会或者上课时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解决,当然也可以问老师进行解答。模具零件的加工全部在实训中心完成,学生根据零件所需要用到的机床,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机床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的组装与试模,在模具生产实训中心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模具钳工等基本技能,完成模具组装、试模。所有的过程都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给定学生任务,辅导、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实践证明,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6.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然后加平时的成绩。期末考试答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与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占30%。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体现不出高职学生的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平时的作业大部分是抄袭完成,体现不出学生真实的成绩。期末考试就是考理论,而这恰恰是他们的弱项,并且与培养他们技能为主的目标有出入。针对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我们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主要采用过程与实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就根据8套模具的图纸与模具实物来进行考核,每套模具占有相对应的比例,最终成绩由这8套模具的比例分数总和构成。
7.小结
通过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我们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以企业实际冲压模具的制造过程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完全打破传统教学的方式,采用集中培训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毕业后能完全胜任模具企业相关岗位。
[1]杨俊杰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观代觳教育装备,2009(11):71-72.
[2]吴诗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秋艳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