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游宦广西考
2012-08-15李明原
李明原
吴儆游宦广西考
李明原
吴儆实际在广西游宦的时间不过两年,大致是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夏到淳熙四年(1177年)秋之间,历任邕州通判、知州,知邕州时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
吴儆;游宦广西;竹洲集;棣华杂著
吴儆,字益恭,安徽休宁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其《竹洲集》20卷,附《棣华杂著》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吴儆)历朝散郎、广南西路安抚使,主管台州崇道观。”[1]今查其集,有《论邕州化外诸国》《论二广官吏》《论广西治盗贼》《论广西帅臣兼知漕计》等奏议近10篇,又《倅邕谢宰执启》《与桂帅张南轩启》《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宴邕守乐语》等书信记文10余篇及诗词数篇,皆为其在广西任上所作。然于吴儆游宦广西之具体时间和所任官职,各种史料均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宋史翼》[2]《弘治徽州府志》[3]《光绪重修安徽通志》[4]均载其先为邕州通判,后得召对,再授广南西路安抚等事,惜皆未录吴儆游宦广西之具体时间;而《嘉靖南宁府志》[5]不录儆名;《宣统南宁府志》[6]仅在职官志文职类中列有“宋通判吴儆”,亦未录时间;《嘉庆广西通志》[7]将其列为年次无考者,注为邕州通判。
笔者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8]与《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9]一书中所载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所存《竹洲集》与《棣华杂著》加以对比和整理,发现《竹洲集》之渊本较津本多序及《砚铭》一篇;《棣华杂著》则津本较渊本多《敕奉议郎吴儆除通判邕州》《敕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都巡检吴儆》、吴资深《进竹洲文集表》《文肃吴公谥议并敕牒》、程卓《竹洲先生吴公行状》、葛邲《竹洲先生传》《竹洲先生像赞》《陈状元亮赠吴益恭序》《陆伯寿书墨说后》、张栻《南轩先生赠别》《陈状元亮与吴邕州益恭书》《陈状元亮与东莱先生书》《南轩先生与朱文公书》《朱文公与张南轩先生书》《朱文公与汪伯虞书》《朱文公与尤尚书延之书》(二篇),共17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竹洲集》与《棣华杂著》中的内容加以整理和分析,考出吴儆游宦广西的时间与大致经历如下:
一、通判邕州
《敕奉议郎吴儆除通判邕州》文末所载时间是淳熙元年(1174年)三月六日,也就是说吴儆被旨通判邕州的时间是1174年3月6日。同年,张栻居于长沙,亦被诏除旧职,《宋史?道学三》载:“家居累年,孝宗念之,诏除旧职,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10]张栻在其《尧山漓江二坛记》中称:“淳熙二年之春,某来守桂。”[11]是以张栻在诏除旧职的第二年即1175年来到桂林赴任。而张栻在《南轩先生赠别》中又云:“新安吴益恭来为邕州通判……予始一见奇之,两年间察之熟矣,而益加敬焉。秩满亲老不可复留,于其行会予有期服,不得为之赋诗……淳熙四年八月甲午广汉张栻书于桂林郡斋。”可见,吴儆到邕州赴任之时张栻已在桂林任上,且告别的时间是淳熙四年(1177年)八月,到此时二人交往时间为两年,则吴儆到邕州赴任的时间亦当是在淳熙二年(1175年)。
吴儆通判邕州期间,张栻与其交好,对他的人品学问推崇备至,认为他忠勇果敢,可堪大用,“疑事悉以咨之”,并以书告朱熹曰:“吴益恭忠义果断、缓急可仗,未见其匹。”又以此荐于朝廷,终使吴儆在淳熙五年(1178年)得召面圣。吴儆得召面圣时有奏议《论邕州化外诸国》云:“臣前任邕州通判,适当守将久缺,臣前后权州几及两年”,这就印证了上文张栻所言“两年间察之熟矣”,说明吴儆真正在邕州任上的时间将近两年,应该是在淳熙四年(1177年)秩满离任的,而《论邕州化外诸国》又云:“淳熙四年春,臣恭被圣旨权知邕州,任买马之责。”《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也云:“某淳熙四年春以邕州别驾被旨出塞市马”(别驾为秦汉郡守佐官,宋人用以雅称通判),则淳熙四年春吴儆还在任上。张栻《南轩先生赠别》说:“于其行,会予有期服,不得为之赋诗”,则写此文时吴儆已经离开邕州,文中落款的时间为淳熙四年八月甲午,据《二十四史朔闰表》[12]查得淳熙四年的八月甲午为中历八月二十七日,西历9月21日,则吴儆应该是在1177年的春夏之交到9月21日这段时间内离开邕州的。
二、得召面圣,除知邕州
吴儆《竹洲记》云:“以淳熙戊戌四月日蒙恩赐对……明日有旨擢守邕管……”《论乞委漕臣同帅臣措置沿边》亦云:“臣昨于四月内蒙恩赐对”,则吴儆得召面圣的时间当在淳熙五年(1178年)四月。四月得召面圣后,敕书于七月二十三日下发,《敕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都巡检吴儆》云:“尔判邕州而廉平,达于朕听,是用命尔安抚岭表”,则淳熙五年(1178年)七月,吴儆又被授以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都巡检。周去非所撰《岭外代答》中边帅门“广西经略安抚使”一条云:“本朝皇佑中,侬智高平,诏狄青分广西邕、宜、融为三路,用武臣充知州,兼本路安抚都监,而置经略安抚使于桂州,选两制以上官为知州,兼领使事。于是八桂遂为西路雄府矣。厥后罢邕、宜、融为郡,宣、融州守臣兼本路兵马都监,邕守兼本路安抚都监。沿边守臣,并带溪峒都巡检使,尽隶于经略安抚使。”《嘉靖南宁府志》张岳《序》亦云:“宋初经制未备,一旦侬智高窃发,破州城,沿江东下,岭外几不可守。及智高平后,乃分析其地以渐制之,而邕州太守特兼经略、安抚之号。”宋代以“太守”谓“知州”,拟汉太守之称。(《宋代官制词典》载《小说类编》卷1《官职类·今无其官》言:“今(宋)谓转运使为部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脱俗,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则在侬智高乱之后,当时的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实际是由邕州知州兼任的,所以吴儆此时的官职当是邕州知州。葛邲所撰《竹洲先生传》亦云:“五年转承议郎,被召上殿,除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边溪洞都巡检使兼提点买马事。”周去非《岭外代答》边帅门“邕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一条亦记载:“今邕守兼本路安抚都监,州为建武军节度。有左、右两江。左江在其南,外抵安南国;右江在西南,外抵六诏、诸蛮。两江之间,管羁縻州峒六十余,用为内地藩,而内宿全将五千人以镇之。凡安南国及六诏、诸蛮有疆场之事,必由邕以达;而经略安抚之谘询边事,亦惟邕是赖。朝廷南方马政,专在邕。”周去非本人亦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通判静江府,故其所言广南西路之事当为可信。则吴儆实任邕州知州,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安抚都监隶于安抚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任过“广南西路安抚使”,或误之。
《论邕州化外诸国》云:“淳熙四年春,臣恭被圣旨权知邕州,任买马之责”,则似乎当时吴儆已“权知邕州”,据《宋代官制词典》[13]“权知某州军州事”条言:“文臣资任差一任(或品未及)而任州守者,带‘权’字。按条法,以知州资序人(第二任通判人)得荐举堪充知州,如以通判资序人而差充知州,属隔一等而升,即需带‘权’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5辛巳、卷365戊辰,《宋史·选举志》4)。 ”又查《嘉庆广西通志》卷十七职官表五宋一下“府州监军”一列载有“姚恪,乾道九年知邕州”,乾道九年是1173年,宋代知州任期一般为两年至三年,则或在姚恪秩满之后,并无人继任知州,而后吴儆才得以通判资序差充知州,故云“权知邕州”。而按《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所言:“某淳熙四年春以邕州别驾被旨出塞市马”,则亦有可能是吴儆以通判暂代知州之职,任买马之责。参之程卓《竹洲先生吴公行状》:“吴公留邕三年 (据本文上文所述,此云“三年”当为虚指),绩效不可殚纪,南轩露荐于朝,得旨赴都堂审查……孝宗皇帝嘉奖,欲除公御史,适邕又阙守,上以马政为忧,复以邕管属公。”“邕又阙守”,“守”即“太守”,是“知州”之谓,则在淳熙五年(1178年)时,邕州知州一职有阙,所以孝宗又以邕州阙守而马政无人管理复任吴儆为邕州知州,(可能邕州自姚恪秩满离任直到此时一直再无其他守臣,只有吴儆代管州事。)而之所以说“复以邕管属公”,大概就是因为吴儆早在淳熙四年(1177年)就已“权知邕州”或暂代知州之职了,也因此,敕书中并未再提及任吴儆为知州,而只是授以其“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都巡检”等知州的兼职。证据不足,暂存疑于此。
三、亲老乞祠
吴儆在淳熙五年四月得召面圣之后,在七月正式的任命敕书下发之前,应该就已经得知自己将回到邕州,其《上五府乞宫观书》云:“某昨者蒙恩赐对擢守邕管……某自六月蒙放,朝辞即冒暑疾驱,假道过家,而某父又以某行当远戍忧患成疾……况某父年七十有七……倘得改差一在外宫观,使某父子得相保聚以毕余年……”则他在六月蒙放,在回邕州的路上顺便回乡(安徽休宁)探望老父,而其父以77岁之高龄,又当离别之苦,导致忧患成疾。于是吴儆以亲老乞祠,且希望改差他地(朱熹《朱文公与尤尚书延之书》云:“吴邕州求免远使,不知得出何策,直以亲老丐祠恐无不得之理,但恐别求任使则难必耳。”)。陈亮《陈状元亮与吴邕州益恭书》云:“丈夫年逾五十始得一面天颜……然竟不免为邕管之行,吾人所向,类多如此。上方侍光尧万寿,岂忍使人八十之亲重入瘴疠之乡乎,若明以为告,宜无有不纳,乃欲待阙到而后乞祠,殆不可晓……闻见待邕州,即当以情告上,不可更待来年。当机不发,乃更求哀他人,恐他人不无遗恨耳。”则当时吴儆或因为邕州阙守而对以亲老乞祠一事有所犹豫,而陈亮劝其早以实情相报,不要等到另有人来补邕州之阙再乞祠。吴儆应是接纳了陈亮的建议,在回邕州之前即上书以亲老乞祠。乞祠的结果,据其《竹洲记》云:“以淳熙戊戌四月日蒙恩赐对……明日有旨擢守邕管,且令疾驱即戍,儆复自言,某有父年且八十……倘得散地以便亲养。宰臣以其事白上,上方以达孝治天下,为之恻然,改畀祠禄。”葛邲《竹洲先生传》也云:“五年转承议郎,被召上殿,除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边溪洞都巡检使兼提点买马事,亲老匄祠,主管台州崇道观。”则淳熙五年六月后,吴儆通过上书乞祠,加上多方相求,在七月敕书下达后并未到邕州赴任知州,而是又改官主管台州崇道观,实际上则留在家乡休宁以祠禄奉亲。
综上,吴儆实际在广西游宦的时间不过两年,大致是从淳熙二年(1175年)夏到淳熙四年(1177年)秋之间,其间颇有政绩,亦留下不少诗文佳作,在此则不赘述了。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陆心源.宋史翼[M].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
[3]彭泽,汪舜民.弘治徽州府志[M].上海古籍书店,1981.
[4]吴坤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M].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微缩地方志.
[5]郭楠.嘉靖南宁府志[M].上海古籍书店,1990.
[6]苏士俊,何鲲.宣统南宁府志[M].石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微缩地方志.
[7]谢启昆.嘉庆广西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8]纪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杨讷,李晓明.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张栻.张南轩先生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2]陈垣.二十四史朔闰表[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13]龚延明.宋代官制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
G122
A
1673-1999(2012)09-0140-02
李明原(1987-),女,辽宁沈阳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文学院2009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2012-03-01
2010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M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