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关怀视角下的教育感知

2012-08-15韩进芳

关键词:幸福感关怀生命

韩进芳

生命关怀视角下的教育感知

韩进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本观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对个体生命的表达也越来越明朗。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尊重生命的表达。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是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与发展的力量,理解与尊重个体生命,关注生命的生存状态,通过生命与生命真诚地交流与互相摄养,最终使生命获得内心的幸福感。

生命关怀;教育;尊重生命;幸福感

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关怀生命

生命是具有创造力的个体。“生命关怀,是指充分关注生命,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成长和完善,并由此而产生对一切生命的热爱。”[1]生命关怀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从生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生命所生活的世界,让生命个体在自然、自由的状态下感悟和体验生命存在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价值,以更好地完善生命的全面发展。正如叶澜所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对教育而言,就要对个体生命的自身状况多一份关注与体察,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也要关注教育着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现代教育的真正理念。

(二)尊重生命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这种生命间的对接、摄养、交融,也是人的生命之本性……教育的真谛与要义就在于使人获得属人的生命,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它要使人成为人”。[3]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在生命关怀理念下认识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可持续地成长与发展。

二、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缺失

(一)现状

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本应是为“人”的。它的目标应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而目前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态,学校所承担的主要是对社会成员的筛选功能,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由此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的本真目的,即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可持续地成长与发展。

目前的教育中对生命关怀的内容还极为缺乏,学校教育缺少对生命的肯定、接纳与珍爱方面的关注与引导。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伤害他人及自我伤害事件仍屡见不鲜。一幕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悲剧接连发生,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现行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二)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目前的教育,知识本位、成人本位、功利本位的思想盛行,“知识没有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课堂教学成为非生命载体知识的简单转移或搬运过程”。[4]教师变成了教育的工具,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依据学生个性,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规划。

2.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由于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社会期望的高涨,教师一直处于一种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中,同时与外界社会的脱离,使得教师的生命成为一种孤独的生命。此外,现代学生在自我意识逐步加强的同时,往往失去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意识,学生对教师关爱的消极反馈或者不反馈,使教师感到更加的孤独和悲哀,从而失去了与学生交往的意念和激情。现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目前教师的这些生存状况。

当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很少吃苦,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进入学校集体生活后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并且,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易迷恋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脱离,不善于与人交流,这就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而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智育的评价又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疏忽,这就会导致上述悲剧的出现。

3.教育形式方面,“满堂灌”依然存在。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是以学生成绩为重,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容器,阻碍了其自由全面地发展。教育等同于控制,无视个体生命存在的自由,总是试图规定、限制被控制者的生命,以使别人的生命成为自己意志的体现或自己生命的继续。

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获得幸福感

(一)让教育者获得幸福感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没有教师积极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教师能否从进行教育活动中获得认同及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生命的参与,教育就形成不了“对话”和“交流”,学生也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生命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种生命关怀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而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者[5]。如何才能使教师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与幸福感,这应该是对教师给予生命关怀最好的诠释。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充满了困顿和迷惑,教学及生存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等方面都对教师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要获得幸福感,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追求自我生命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外界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为教师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栖息地。

(二)让受教育者获得幸福

罗素说:“三种极其单纯而非常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悲悯。”[6]教育的功能应该是引导教育者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通过获取知识使教育者拥有幸福地活着的能力,同时对身边的人群和人生保持一种独有的关注,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理解并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成长。杜威也指出,“教育即生长”。[7]显然,教育就是为了让生命自由全面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自由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运用知识,从而获得内在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在教育过程中被当作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卢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8]教育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空间,而不是压制和剥夺学生的主动生长和发展的自由。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具备别人没有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需要激发和挖掘,教育应该承担这样的角色,让学生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获取知识,收获一种能自由独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能力,热爱生活,并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弗洛姆认为生产型人格是理想的人格,“生产性是运用其力量和实现其固有潜力的能力。如果我们所说他必须运用他的力量,就是指他必须是自由的,不依靠某个控制他力量的人;此外,我们还指他为理性所引导,因为,他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潜力是什么,如何使用它们以及为什么使用它们,他才能利用这些力量。”[9]教育应该使学生孩子懂得自己的潜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挖掘这些潜力,为自己、他人及社会创造价值。

教育是美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命关怀,它应该是一种对人的生活及生命质量的关注,师生应该掌握着精神成长的主动权,通过真诚地交流,实现教育的共享,真正地获得自由而全面地、可持续地成长与发展,拥有幸福的能力并享受幸福。

[1]黄珣.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3]鲁洁.南京师范大学:一本用生命打开的教育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5]李政涛.追寻“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叶澜与“新基础教育”[J].中小学教育管理,2004(4).

[6]罗素.罗素论幸福人生[M].杨玉成,崔人元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4.

[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5.

[8]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9]弗洛姆.自我的追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4.

G40-011

A

1673-1999(2012)02-0166-02

韩进芳(1987-),女,河南安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10-28

猜你喜欢

幸福感关怀生命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幸福感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