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K细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2-08-15陈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自体死亡率肺癌

陈刚

CIK细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陈刚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接受NP化疗方案。观察组于化疗结束后回输自体CIK细胞。随访1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较高,随访期间死亡率较低,QOL评分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自体CIK细胞;NP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以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诊。肺部有可测量的实体瘤,卡氏评分≥60分,血淋巴细胞绝对值≥1×109/L。同时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异常、小细胞癌、预计生存时间小于3个月等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56.24±10.37)岁;体重 46~74kg,平均体重为(61.47±6.75)kg;其中鳞癌20例、腺癌29例、大细胞癌9例;病理分期为ⅢA期32例、ⅢB期21例、Ⅳ期5例。偶数号为观察组57例,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6.43±10.22)岁;体重 45~75kg,平均体重为(61.52±6.40)kg;其中鳞癌19例、腺癌28例、大细胞癌10例;病理分期为ⅢA期33例、ⅢB期20例、Ⅳ期4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性别、年龄、体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案均签字表示知情同意。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接受NP化疗方案,第1、8d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注射长春瑞滨25mg/m2;第1~3d给予静脉注射顺铂25mg/m2,21d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化疗过程中辅以常规水化、利尿,并给予昂丹司琼镇吐[2]。

观察组患者于第2个化疗周期结束后采用血细胞单采仪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初步得到的外周血细胞经实验室离心、洗涤、纯化后置于CO2孵箱中,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14d。当CIK细胞总数达到4×109个以上、培养基经细菌、霉菌培养为阴性后开始收集。采用生理盐水洗涤,加入5%人血白蛋白、IL-2等,最后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l混悬液。化疗结束24h后静脉回输自体CIK细胞,CIK细胞数量为(4~5)×109/次,于2h内输注完,1次/d,连续5d为一个治疗周期。自体CIK细胞输注时需由医护人员严密监护,输注前30min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肌内注射非那根以预防过敏反应,如治疗期间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及时终止治疗[3]。

随访1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

3.判断标准

(1)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实体瘤体积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部分缓解(PR):实体瘤体积缩小1/3以上,临床症状缓解;稳定(SD):实体瘤体积缩小1/3以下或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进展(PD):实体肿瘤增大,发现转移病灶,临床症状加重;有效率(RR)=(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例数/总例数 ×100%[4]。

(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毒副作用、面部表情等11个方面。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5]。

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无达到CR效果的患者,对照组PR23例、SD20 例、PD15例,RR 为39.66%,DCR 为 74.14%;观察组 PR27例、SD24例、PD6例,RR为 47.37%,DCR为89.47%。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比较:随访1年,对照组死亡18例,死亡率为31.03%,患者 QOL 评分为(27.48±5.76)分;观察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15.79%,患者 QOL评分为(39.54±5.43)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较低,QOL评分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讨 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寻求有效的抗肿瘤疗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一直是肿瘤科临床工作的重点。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

过继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生物治疗新途径,通过注射免疫活性细胞以杀伤肿瘤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细胞的生长增殖,从而发挥多方位、多途径的抗肿瘤作用。CIK细胞是过继免疫疗法中的杀瘤效应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效果好等优点,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较好。治疗期间可发生寒战、发热等反应,需要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6]。

本研究发现: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李冰,郑秋红.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1,35(1):4-7.

2 杨轩璇,蒋敬庭,石亮荣,等.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2):237-240.

3 郝一文,和予馨,周文玲.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746-749.

4 尤振宇,苏晓辉,刘洋.DC-CIK生物治疗辅助介入化疗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肿瘤药学,2012,2(3):193-196.

5 刘苗,徐佳伟,金润铭.细胞因子诱导的白血病杀伤细胞的体外生物活性[J].实用儿童临床杂志,2010,25(15):1144-1147.

6 张俊萍,毛光华,史天良,等.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4):424-429.

314100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到达晚期。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化疗是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生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还可调节免疫功能,是过继免疫治疗中的效应细胞,近年来已尝试性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中[1]。笔者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猜你喜欢

自体死亡率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