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2-08-15刘剑斌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同学

刘剑斌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刘剑斌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个人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着诚信缺失、浪费严重、爱情道德失守、自私自利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等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大学生;个人品德;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以及和谐社会发展进程,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个人品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更是新时期高校的任务所在。本文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从整体水平来看,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在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也存在诸多问题。

1.1 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是当前大学生比较突出的品德问题。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无视校规校纪,通过作弊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且作弊手段高明,由过去的偷看、夹带、交换试卷、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高科技的通讯工具;作弊心态也由以前的紧张、害羞变得坦然。二是抄袭成风,蒙混过关。在高校,要求学生的作业、论文要有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完成。但部分同学靠抄袭他人的成果,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利,找几篇相关的文章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三是求职履历“掺水”成风。不少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涂改成绩、编造各种假证书、证件,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令招聘单位“雾里看花”、真假难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就业市场,也影响了就业公平性。四是欠交学费,助贷尴尬。不少大学生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拖欠学费或争取高校的“减免学费”、“缓交学费”等政策,而是擅自将家长给的学费用于购买高档手机、电脑或挪作他用,以至无法按时缴纳学费。有的恶意欠费,有钱也不交。据调查,许多高校大学生欠交学费占应交学费的15%至25%,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有的大学生为获得助学贷款,虚报家庭经济状况,伪造贫困证明[1]。有些获得助贷的贫困生信用意识低下,不按规定如期还贷,令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亦令大学生整体形象大打折扣。

1.2 浪费严重

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大学校园浪费现象甚为严重,与建设“节约型校园”格格不入。一是浪费水电。许多大学生都明白水资源的匮乏,懂得“水为生命之泉”的道理,但实际生活中却少有同学珍惜宝贵的水资源。一些学生拧开水龙头洗漱后往往不关水,有些学生洗衣时同时打开几个水龙头冲洗衣服,而人却不知去向。另据了解,有些高校晚上教室只有一、二名甚至没有学生,但教室内的电灯全亮或不关电扇,“长流水”、“长明灯”的浪费水电现象严重。二是浪费粮食。据调查,目前高校里浪费最多的是吃的方面,有77%的同学经常不把饭吃完。高校食堂张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句,许多同学视而不见或无动于衷。有媒体报道,某高校每天平均2万人就餐,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达百万元。三是浪费精力。不少大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进了“保险柜”,中学阶段时的勤学苦读精神早已无存,有的同学上课看小说、玩手机,有的同学睡懒觉、迟到早退甚至逃课[2],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的同学只顾眼前的快乐,从不为自己的人生设计蓝图,许多原本胸怀大志、志趣昂扬的同学被一时的松懈一点点地消磨了斗志。

1.3 爱情道德失守

据调查,想在大学谈恋爱的同学达87%,有过恋爱的经历同学达69%,这说明大学生里谈恋爱现象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受到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加之当前高校和家庭教育中性教育缺乏,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畸形恋爱、性道德失守等问题[3]。一是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内心空虚、孤独或随大流从众心理,有些大学生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同学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脚踏几只船”,同时和几位异性搞多角恋爱。二是未婚同居。许多大学生对未婚同居行为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某高校曾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活动中发现,高校附件的出租房客源非常好,房租也相对不低,后经查实,这些租房者大部分是高校大学生且大多是为了与恋人幽会、同居。未婚同居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女大学生未婚先孕,而人工流产也成其无奈的选择。三是网络恋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交友已成为与人沟通新方式,也为“网恋”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网恋也让许多大学生遭受到欺骗、伤害。随着网络恋情的盛行,大学生中“一夜情”现象常常发生。

1.4 自私自利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呵护和宠爱中长大,这很容易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一是不合群。高校大学生不合群集中表现在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上。据了解,许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一个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学生要求换寝室,而要求换寝室的同学就是因为自己和本寝室同学无法相处,有的同学一年换多个寝室最后还是被寝室其他同学赶走,这不难说明,某些同学因为不合群、自私自利已无法与其他同学相处。二是占座现象。高校的图书馆、公共自习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每到考试前夕,这些场所“人满为患”。有些同学在这些场所未开门之前就早早地站在门口等占座位,有的同学一次性占五、六个座位,常常出现有的图书馆阅览室、教室自习室在看书的人很少,而空座位上全是书包、书本或文具。随着高校学生食堂用餐条件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占座现象还发展到学生食堂甚至教工食堂,经常出现一些教师、学生端着饭菜盘“东张西望”找座位的窘境。三是感恩意识淡薄。一些大学生不能理解、体谅父母,为了自己生活安逸,讲豪华、摆阔气,随意花钱。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学月消费在1 000元以上;有的大学生很少与父母通信、通电话,打电话无非是向父母要钱;有的大学生不理解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真诚教诲表现出反感、厌烦;个别大学生对待社会、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资助表现得冷漠、自私。

2 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对策

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2.1 发挥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人文精神、理论修养、“三观”教育、思想品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在教育目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方向[4]。通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用道德认识解释现实。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根据时代特征、大学生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个人品德教育就需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品德教育;针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高校个人品德教育应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勤俭节约、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等优良品德的教育。三是在教育方法上,针对大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要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疏导式”、“启发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5],采用多功能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讨论,进行热点分析,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中一些不良品德行为,消除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一是高校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强化精神支柱,用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鼓舞人,用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熏陶人。二是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学校要结合国际国内大环境,积极适时地组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人文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园景观等硬件设施的教育作用,同时特别要发挥校风、校训等软件设施的激励作用,使校园文化成为承载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命脉。四是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因势利导,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个人品德教育,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

校园环境对学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是感染、暗示等,这种影响以无意识的形式发生作用,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高校应特别重视校园建筑,按美的规律规范校园各种物质载体,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高校应搞好校园绿化,建设“绿色校园”,提升生态文化品味;坚持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2.3 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个人品德评价征收奖惩机制,能够激励大学生品德认知和实践水平不断进步,促进大学生个人品德的提高。一是制定大学生个人品德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按照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分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客观反映考核内容。二是科学评价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大学生个人品德应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考评结合起来,即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权重,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即通过品德目标定量分析,以数量试收集有关信息,再采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客观综合;将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结合起来,即通过平时抽查、随访跟踪等方式,加强对品德目标实施过程的日常监控,把握学生各个阶段品德状况。三是实施大学生个人品德奖惩机制。在对大学生个人品德行为评价的基础上,把评价结果与学生奖学金的评定、评先评优、入党、推荐就业等结合起来;评选、表彰“大学生道德标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激发大学生的道德热情和行动。当然,对于个人品德评价不合格的大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通过实施大学生个人品德奖惩机制,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加强个人品德修养[6]。

2.4 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大学生家庭必须转变一直以来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影响,把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等传统家庭美德教育。二是学校应重视家庭品德教育,帮助家长做好子女的品德教育工作。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将大学生的品德情况反映给家长,使学生家长掌握子女的品德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三是改进家庭品德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方式的科学性。要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包容、信任的态度对待子女,培养子女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四是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子女树立道德榜样。

2.5 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

个人品德包含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7]。一是提高品德认知。大学生要主动、自觉了解和把握社会各个生活领域的品德规范,认识善恶、荣耻,然后确定一个明确的品德实践方向;大学生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经验。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品德认知和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品德认知水平。二是陶冶品德情感。大学生要不断进行品德情感体验,激发品德情感升华;要善于倾听内心世界的声音,不断丰富和陶冶自己的品德情操;要学会“慎独”,使自己在品德修养的不断完善中获得满足和美好的情绪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感。三是磨练品德意志。大学生要敢于直面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要善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持之以恒的坚持积德行善;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自我约束,培养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实现品德的自我超越。四是提升品德行为。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义务劳动、支农支教、帮贫扶困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升品德行为。

[1]黄少玲.浅谈高校大学生拖欠学费的教育与管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68.

[2]彭秋发.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与考试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9

[3]曹玉凤,覃健.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5):122.

[4]李丽娜.关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途径的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2.

[5]曹和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4.

[6]曾鸿华.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及其路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94

[7]陈文津.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

LIU Jian-bi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s:Personal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ant content of socialist ethics education and it plays a great par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orality.As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21st century’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and their personal morality situatio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college students’growth themselves.Nowadays,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such as lack of credibility,serious waste,loss of love morality,selfish,etc.We should improve the mor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s the main channel,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environment,establishing personal morality evaluation a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family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personal morality sel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problem;countermeasure

G642

A

1674-3512(2012)01-0071-04

2011-11-25 责任编辑:张发祥

江西省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生个人品德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11SK18)。

刘剑斌(1970—),男,浙江龙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刘剑斌.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71-74.

LIU Jian-bin.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2,31(1):71-74.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同学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