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何塞建设“创新型城市”对武汉的启示

2012-08-15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硅谷创新型

周 昕

(武汉市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3)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源动力。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我赴硅谷首府圣何塞市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和该市华人议员朱感生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圣何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功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圣何塞市位于加州北部,地处旧金山湾区的圣克拉拉谷,面积177平方英里,人口近100万,是加州第三大城市、全美第十大城市,也是硅谷大本营所在地。据《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圣何塞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列全球第一,被誉为硅谷“栖息地”。武汉作为崛起中的“创新型城市”,该向圣何塞学什么,怎么学?本文拟对此展开初步探讨。

一、圣何塞的发展历程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状

自1850年开始,圣何塞作为加州加入美国联邦后成立的第一个城市,曾作为重要的农业基地长达150年,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硅谷的初步崛起时期,美国兴起了一股“经济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浪潮,经济重心逐渐从东部的传统产业移向西部和南部的新兴产业,而圣何塞则是美国经济从日落(Sunset)工业到朝阳(Sunrise)工业转变的战略支点。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硅谷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大批计算机、电子仪表和宇航设备的制造工厂落户圣何塞,该市逐渐成为硅谷商业和研发中心,被誉为“硅谷首府”(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兴起,硅谷开始迈入黄金期。由于圣何塞地处州际公路枢纽和铁路交汇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再加上依托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一流学府,使圣何塞抓住了互联网、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仅用二十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

目前,圣何塞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出口基地,吸收的风险投资(VC)占全美三分之一,2009年已达50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9年,圣何塞的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近16%,年预算规模达4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美国平均水平的2.2倍。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列全美第一。该市新增就业岗位的85%来自于创立时间不足十年的公司;80%以上的企业原创地不是圣何塞,而是在其他城市创办后,被圣何塞吸引转投而来的。截至2011年6月,圣何塞拥有计算机、网络、软件、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8100余家,吸引了Apple、Google、HP、Cisco、Adobe 等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IBM、Sony、日立、三星等知名企业都在圣何塞设立了研发中心。2011年8月,Apple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达3372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湖北省GDP的1.35倍。2011年9月,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无线通讯企业。这些IT企业善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得圣何塞始终保持全球最顶尖的创新活力。

二、圣何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经验

从城市竞争力要素来看,圣何塞仍然存在一定劣势。一方面,由于在历史上长期被定位为农业城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圣何塞面临十分艰巨的产业转型任务。另一方面,圣何塞的创业成本和住房成本居高不下。该市员工年均收入达6.24万美元,超出美国平均水平的60%;2008年美国住房单元平均售价为1l万美元,而圣何塞却达到了42万美元。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圣何塞市政府于2003年制定了《“圣何塞——硅谷之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圣何塞建设成“令人鼓舞并在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城市,通过科技立市、创新活市、引智强市、知识兴市等有力举措,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创业优势与人才优势,使得城市创新力优势大大超出了创业成本上的劣势,像磁场一样吸引了大量创新企业与创业人才生根开花,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具体而言,圣何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经验包括如下方面。

(一)因势利导,明确高科技立市发展战略。作为种植业主导产业结构长达150年的城市,圣何塞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立足本地区拥有的丰富科教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了最能适应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立法保障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倾力打造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链,不断提升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掘高科技企业的创造力,延长高新技术应用的生命力,使圣何塞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创新“孵化器”。2009年,圣何塞的专利数量已超过了同州大城市洛杉矶与圣地亚哥之和。

(二)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圣何塞地处硅谷核心,而硅谷则汇聚了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世界一流名校,拥有极为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为充分发掘区域创新优势,圣何塞长期致力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引进高端创业人才。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各类高科技研发机构纷纷云集于此,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投资咨询、研发设计等各类高端人才也集聚于此,再加上高科技产业链的完整配套、市场风险揭示的增强和商务成本的降低、公共服务平台的不断延伸,技术网络的成熟运营与开放融合,以及宽容失败、共享合作的独特创新文化,构成了圣何塞的整体创新优势。

(三)筑巢引凤,倾力打造人力资本集聚地。圣何塞是名副其实的硅谷“智库”,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敞开怀抱接纳,文化的多元性使城市迸发出持久的创新活力。目前该市高科技人员超过30万,32%都是外来移民,绝大多数来自亚洲,华人占其中51%,印度人占23%。印度人擅长软件,华人精于硬件设计,正好构成了“IC”结构(Indian和Chinese的缩写)。从学历背景来看,圣何塞61%的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40%以上获得过本科以上学历,远远超过美国平均水平的25%。企业人力资本大多参与期权分配,充满活力的引智机制成为该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知名财经杂志《Business》对美国各城市创造高工资、高技能工作岗位的评估中,圣何塞排名第二。

(四)积极引导,不断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将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圣何塞于1998年出台了界定创业资本和私人权益资本合伙公司为商业发展公司的立法,以促进风投公司发展。此外,为规范风险投资行为,专门成立了风险投资协会(VCA),除了加强行业管理,规范风险投资行为外,还为交流投资信息、组织联合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等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熟的风投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圣何塞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圣何塞每年吸收的风险投资占全美1/3,有上千家风投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推动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著名的“红杉资本”为例,该风投已拥有超过40亿美元资本,总投资超过500家公司,其中200多家高科技公司成功上市,这些因素使得圣何塞的科技成果转换率高出美国平均水平3.2倍,成为创新企业家所青睐的“创业天堂。”

(五)优化环境,倾力打造宜居创业城市。圣何塞市区整洁优美,城市规划科学,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发展环境在全美首屈一指。在圣何塞市政大厅,所有土地流转、户籍管理、税收申报和大部分投资审批手续均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该市社会治安良好,鲜有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据200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圣何塞社会治安指数位列全美第一。驻足街头巷尾,人本观念随处可见。公交车辆均带有帮助非英语人士及残障人士的辅助设施;政府还专门设置了针对亚裔移民、妇女、青少年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中心。上述因素都构成了圣何塞的综合环境优势,使得圣何塞真正成为一座宜居之城、创业之城。

三、借鉴圣何塞经验,推进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

目前,武汉市已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64.63亿元,同比增长24.8%;2011年预计实现产值3205亿元。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型武汉”既是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并举、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武汉市由科教集聚的省会城市向创新型强市跨越的重大战略。从区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重点产业以及城市在区域竞争体系中的定位来看,武汉与圣何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二者同为区域中心城市;同样依托知名高等学府,拥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都属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的核心城市;都将光纤、电子、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作为重点新兴产业。因此,在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圣何塞在城市发展、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充分借鉴。

(一)着眼全球布局,打通“任督二脉”

圣何塞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创新“孵化器”,与着眼全球产业布局,打通区域化通道和全球化通道的“任督二脉”密切相关。所谓区域化通道,是指城市发展为链接不同区域经济体的桥梁和纽带;所谓全球化通道,是指城市发展为全球性、国际性的都市,能够满足世界超一流企业和领军人才的创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转型与自主创新建设尤其需要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分工体系中明确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圣何塞在以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引领了一轮技术革命以后,又在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面继续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由此可见,武汉要实现城市转型,决不能以传统产业的感知来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化市场结构,进而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两种产业,实现“涅槃新生”

长期以来,武汉的GDP一直依赖于重化工业拉动。如何处理好传统产业和光机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接续关系,成为武汉城市转型面临的又一难题。圣何塞用短短二十年时间,就由传统的农业城市转型为超一流高新技术城市,正是充分统筹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在圣何塞,传统优势产业如集成电路、PC制造依旧十分发达,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占全美1/3;而新兴产业如网络搜索引擎、转基因、电动汽车等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的“涅槃新生”。一方面,在培育战略先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既要下决心淘汰落后、污染重的夕阳产业;又要对有竞争力、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升级改造,提高市场效益。武钢研发的“低温硅钢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是对传统产业升级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尽快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重点引进产业的高端环节和发展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引擎和构建新兴产业体系的先导。

(三)整合创新元素,培育“生态系统”

正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源,创新推动的城市转型也需要强大的“生态系统”作支撑。“创新型城市”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NGO等构成。一个适宜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尤其重视资源结构、文化积淀、科技要素和高新技术等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契合。如美国将好莱坞、环球影城作为主题文化消费与高科技融合成的新兴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产业优势。这种智慧与高新技术溢出效应和辐射功能显著的特质,拉动着庞大的消费需求,不断地拓展着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既然美国可以将电影、卡通做成创新产业链,武汉更加大有可为。因为武汉的创新元素数不胜数,东湖览胜、珞珈人文、汉味小吃、楚河汉街都可以作为主题文化消费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元素加以发掘。

(五)政府转换角色,制定“游戏规则”

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是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干预调控行为的结果,是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协调与统一。即便是倡导“小政府、大市场”的美国,无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还是大都市经济形态向高级化转型,政府引导和适度调控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武汉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不仅在于引导调控,还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的角色应体现在“有限”和“有效”两个层次,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到游戏中,而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有时政府还需要刻意制造消费需求,给企业创造转型的外部条件,形成创新经济的有效性支撑。

(六)开拓“机会之地”,打造“宜居之城”

所谓“机会之地”,是指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创业机会,积极参与城市发展;所谓“宜居之城”,是指所有市民都能享有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高品质生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人。圣何塞前市长诺曼·米内塔认为,“城市发展取决于人,而又造福于人”。集聚创新型人才、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将城市打造成“机会之地”和“宜居之城”,在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创业的同时,不断改善城市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为公众创造更多福祉,将市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为作为衡量城市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才能真正“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才能真正让每一位市民切身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和对城市归属感的认同。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城市硅谷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山西省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