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管理队伍的若干思考

2012-08-15陆雅婷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行政化国际化队伍

陆雅婷

(韩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一所高校办得好不好,直接与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素质的高低有关。高校要办得成功,必须有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因此,高校必须把管理队伍建设放在战略高度给予重视。

一、高校管理队伍的现状

1.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第一,高校管理队伍结构不科学,整体素质偏低。在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于高校授课教师的学历水平。高校授课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在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也不少。而高校管理队伍人员大部分是本科水平,有小部分甚至是专科水平。高校管理队伍人员的学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美国的学历要求较为严格,甚至基础教育的管理人员都要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历。[1]在高校管理队伍中,具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学历的人才不多。另外,一些高校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欠缺或者不懂计算机技术,导致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也相当有限,这些现状必然降低高校管理队伍的威信,不利于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在高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常占主体地位。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制订了一系列培养方案,制定了鼓励政策。而高校管理队伍人员从引进到培养都缺乏相关的方案和计划。大多数人认为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只是一般事务性工作,无需专业的知识和较高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只要安心把日常的工作任务完成就行。因此,一些高校不鼓励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深造,有的高校甚至对管理队伍人员的进修做相关的限制。对一些本来更加需要继续提高和学习的年轻基层管理人员的限制更甚。比如,不能离岗学习,只能利用周六日或寒暑假进行培训进修;费用自负,等等。由于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因此,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人员中有很大部分在上岗前没有经过高校管理专业的技能培训,对高校管理规律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整体素质不能达到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要求。另外,高校管理队伍人员每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没有足够的经历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也缺乏定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管理技能培训。这必然导致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不高,效果不明显。

2.高校管理队伍行政化现象明显,官本位思想严重。

目前,高校机关在机构设置、任职条件、考核提升和薪酬待遇等方面沿袭党政机关的管理办法。高校级别设置完全采用行政级别划分。比如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据统计,我国有31个省级行政区域,l5个副省级城市,300多个地厅级城市,而985工程重点大学有34所,厅级高校1000多所,因此就包括了6O多位副部长和4000多位厅长。[2]高校内部机构也完全参照党政机关的方式进行设置。比如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纪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监察处、团委、工会等。由于行政化的泛化,高校政治色彩浓厚,管理机构膨胀、管理队伍不断壮大,官员数量繁多,同时也产生大量冗员的现象。

在高校,管理队伍人员目前只看到职员晋升这条路,很少有人作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职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级(副处级调研员)、正处级(处级调研员)等。高校官员地位高、待遇好,所以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队伍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够提升行政级别,以获得更高荣耀、更大权力和更丰厚的待遇。在高校中,仅从称呼就可以看出“官味”浓厚,且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高校中最恰当、最尊敬的称呼应该是“老师”。 一旦冠以行政级别,“某处”、“某部长”、“某主任”,就被视为最高的荣耀了。由于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这种 “官本位”思想的日趋严重,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不思考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反而钻研怎样晋职升官,如何一步步往上爬。这种病态现象导致原本应该重视学术研究的校园文化氛围被严重扭曲。高校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威信也急剧下降,这必然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3.高校管理队伍国际化进展缓慢。

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学术国际化、人事管理国际化等)要求高校管理队伍国际化。目前,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领导经验加政策导向式的,不能适应教育与教育管理国际化的要求。在高校国际化的相关研究中,国内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大多强调高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而对高校管理队伍的国际化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并熟悉国际学术与人才交流规则的高校管理队伍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其与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联动的整体,进而提高高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的效率。只有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

第一,推行合理的选聘制度,对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进行科学的选聘。可以通过考核选拔出管理类专业人才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员加入高校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在胜任工作之前应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获得高校管理的职业资格培训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管理队伍培训制度。高校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要根据岗位的不同、职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展开,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高校管理队伍培训要做到系统培训,以促进高校管理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的主要途径有:①在高校管理队伍人员中选拔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提高管理者的学历层次,增加管理者的知识水平;②可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提高高校管理队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③加强对外交流,可组织高校管理队伍人员到校外机关、事业单位或同其他高校挂职,与校外机关、事业单位或同其他高校加强管理经验交流,相互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和建设;④鼓励高校管理队伍人员在岗自学,自我提高。

第三,适当引进人才。通过适当引进海外高级人才或国内领航型的人才加入高校管理队伍,借助他们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关方面的建设。

2.实行高校管理队伍去行政化管理。

第一,针对高校管理队伍行政化倾向明显的现象推行教育职员制,进行去行政化管理。大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其正常运转离不开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但为了避免其在学校各项事务上越位管理,强化高校的行政属性,必须推行教育职员制。[3]推行教育职员制,就是要把学校管理队伍全部转为教育职员,不设行政级别,不聘技术职务,全部按照职员职级进行聘任使用。这种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意识的做法,有利于高校管理队伍淡化行政色彩,加强服务意识,进而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

第二,高校管理队伍某些具有学术权力的职位,比如院长、系主任等,最好实行选聘制和轮流制,经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定期任职,变大家争相追逐的官位为向全院师生提供服务的岗位,淡化谋官的感情色彩,还原高校这块文化净土。

3.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高校管理队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管理能力。首先,应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观念。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将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放到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中,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制度,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校管理队伍。

高校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说到底是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具有国际化素养。因此,提高高校管理队伍人员的国际化素养至关重要。

第一,通过引进海外人才或留学海外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专业人才,以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第二,通过出国访问、进修、学术研讨等,让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进一步了解国际教育惯例,加深对国外教育环境的认知,进而加大高校管理人员知识更新的力度。这样高校管理队伍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国际化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服务。

第三,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人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在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时对外交流中的理解能力和程度。可以通过各种培训途径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最终造就一支具有时代性和创新能力的,融教育管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高校管理队伍。

总之,高校管理队伍的体制建设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务必从实际出发,加强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和去行政化建设,最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校管理队伍,为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管理人才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1]朱改成.浅析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问题[J].企业导报,2011(19).

[2]张贵峰.最大的官场又何尝不在高校载[J].理论学习,2009(12).

[3]朱仁显,高菲菲.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行政化国际化队伍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