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姬文超
姬文超
(南京理工大学 人事处,江苏 南京 210094)
当前,人才强校观念已成为各高校的普遍共识。高校发展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人才引进工作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各高校纷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并取得较好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一、人才引进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
师资队伍水平是决定高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人才引进作为高校师资补充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有利于维持和壮大高校师资队伍规模,有利于师资队伍保持合理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国际化。可见,人才引进对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快速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人才引进可以为现有的师资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可以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方向,促进教师间知识的交流和更新,拓宽现有教师的思路。同时,引进人才可以给高校现有人才带来竞争和压力,促进学术上的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促进学科建设和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高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对原有的学科结构、体系及分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便强化优势学科、补强非优势学科、创建前沿学科。另外,引进人才可以促进学科交融,维持学科、专业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和传统优势学科的结合。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力引进人才是快速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二、当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社会制约因素。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往往可凭借雄厚的资本优势和丰厚的薪酬而获得优秀人才的青睐,特别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高校在与企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中,往往因为在薪酬待遇上的巨大差距而丧失吸引力,从而导致最优秀的人才往往到收入较为可观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工作。另外,在高校普遍强调成果产出的环境下,往往会对教师的教学、论文、课题等进行量化考核,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使得部分优秀的专业人才望而却步。
2.思想不统一,缺少主动性。
在一些高校人才引进具体工作中,普遍存在思想不统一、工作缺少主动性现象。比如,学校层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学院层面敷衍了事,出现学校很迫切、学院不着急的现象。此外,部分领导对引进人才缺少积极性,不愿意打破现有教师队伍的平衡,眼界、思路和胸襟不够宽阔,人才引进缺乏统筹安排和默契配合,从而导致高校人才引进内部协调机会成本高,内耗严重,程序复杂,决策较慢,落实不力,工作效率低。另外,人才引进工作缺少主动性,人才引进工作主要靠“等”,而不是“寻”,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和现有教师作用,人才引进途径有待拓宽。
3.评价体系、工作程序有待完善。
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人才引进工作的关键,也是难点。引进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可通过其学历、职称、科研成果、教学经历等进行客观评价,但其学术道德、创新能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思想品质等方面很难判断,从而导致引进的个别人才,虽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个人意识、功利意识太强或与同事难以相处。这些方面的缺陷不仅会影响其个人的提高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所在单位的和谐稳定,这就会使人才引进工作得不偿失。另外在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中,工作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求贤若渴”而过于“不拘一格”。比如在人事调配过程中,人事档案尚未接收的情况下就办理进校手续;或者因原单位太过“惜才”不愿放人时,新单位重新为其建立档案,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或者在引进留学回国人员时,没有认真核实其国外学位证书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及相关学术成果,甚至不办理相应的留学回国人员审批手续,等等。这些不规范的做法往往会为日后的人事管理留下隐患,同时也容易使用人单位失察一些造假现象。
4.跟踪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能否通过人才引进达到人才强校的目的,关键在于让引进的人才进校后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目前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经常会存在“重引进”、轻“使用”的问题。一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招揽人才,另一方面,把引进后的人才“束之高阁”,不注重后期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不能帮助其建立必要的科研平台,不能及时帮助引进的人才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出现人才闲置不用、大材小用或另作他用的现象,从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刚花大力气、大成本引进的人才,没待几天就申请辞职、调动的现象。或者原本进校前是非常优秀、有潜质的人才,进校后因为没能适应新环境或缺少必要的科研条件而逐渐沦为平庸,没能达到人才引进的目的。
5.缺少规划,各院单兵作战。
很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往往学科门类较为齐备。在高校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科都想引进优秀人才,甚至不考虑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盲目引进人才。其实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不同学科对引进的人才的数量和层次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盲目引进,就只会事倍功半。另外,各学院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往往只会站在学院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导致各学院各自为战,学院之间、学科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导致引进的人才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高校整体的学科建设。
6.人才引进手段有待丰富。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博士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很多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会把高校教师作为其求职的首选;高校教师岗位“供不应求”的特点还十分明显,很多人还持有“高校不怕招不到人”的观点。因此,引进人才的途径往往还局限于通过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和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形式。一些985高校因为自身的“品牌优势”甚至不会参加宣讲会之类的现场招聘会,自有求职者送上门来。所以高校大部分引进人才都是通过主动求职或者别人引荐、熟人介绍等途径,学校考察后被动接收的,真正高校结合自身需求通过其他渠道看准后直接洽谈的很少,从而导致有些学科常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的招聘渠道还是单一的、被动的,高校和人才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对接。
三、做好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另外根据高校自身的财政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吸引学校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保持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2.健全评价、考核体系,规范工作程序。
引进人才的第一步是搞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因此确立科学的人才标准和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引进工作的首要问题。学历、职称、毕业学校往往被作为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办法,但学术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更为重要。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提升评判人才水平和潜质的能力,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当然,再完善的评价体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如何弥补人才引进时的判断失误,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进教师试用期考核不能流于形式,首聘期工作任务应当明确。完善的考核体系应当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细化,不能全部按照发表多少论文、获批多少基金、拿到多少科研项目进行量化。另外在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中,应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学校规章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人事纠纷。
3.做好跟踪管理工作。
引进人才只是手段,引进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其作用。若想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营造宽松、自由、具有包容性的学术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其科研条件建设要求,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让引进的人才尽快参与到学科规划、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去,以便快速熟悉工作,融入到新的集体。对因为初来乍到环境不熟而在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尽快为其解决,使其具有作为学校大家庭一员的归属感。
4.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引进必须紧密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核心,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整体学科布局,统筹考虑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实际需要,制订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既要满足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对人才的需求,又要考虑新兴学科、交叉领域的需要。学校要充分考虑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是否合理分布,现有师资队伍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准确定位现有师资队伍现状。在此基础上,再对拟引进人才的层次、结构、数量、素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进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超前谋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各学科、专业对人才需求的合理配置,使引进的人才和现有师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5.主动出击,丰富人才招聘手段。
高校通过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作为人才引进的主要方式之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校及网站的知名度越高,关注的人越多,反之则少。另外,对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可能招之即来,甚至不会特意到网站上关注招聘广告。因此要采用多种办法,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学校,网罗人才。充分调动本单位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引荐人才。因为只有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才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高层次人才情况等;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宣传作用,可以大大弥补人事部门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专业缺陷,并可以针对学科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有利于引进的人才较快融入新环境。另外,可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机会,宣传学校、招揽人才。此外,还可以组团到海外知名高校定点招聘,招揽优秀海外留学生。总之,人才招聘的思路应当由“守株待兔”改为“主动出击”,从而拓宽人才引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