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创新中原文化的途径分析

2012-08-15任宇涵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建设

任宇涵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44)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从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指出应“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①这与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呼应。中原文化资源丰富厚重,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之一。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中原文化得到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中原文化的涵义和内容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形态。从传说中的鸿蒙时期到夏商周时代,从秦汉到近现代,中原文化不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而且长期处于中心和正统地位。在中原,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华文脉发展的显著轨迹,又可以看到中原文化演进的清晰线索。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从表层看,中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就目前国内文化研究的态势来看,它的地域特性明显压倒了作为国家文化的特性,所以更宜被视为一种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缩影,可细化为史前文化、神龙文化、姓氏文化、圣贤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武术文化、中医文化、汉字文化等方面。在这些文化中,神龙文化、姓氏文化、圣贤文化、汉字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最深。

二、中原文化的独特优势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充分说明国家对河南作为华夏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认可和肯定,也说明国家对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知。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备独特优势,包括以下方面。

1.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

中原处于黄河中下游,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思想被称作东方文明轴心时代的标志,也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生成于河南的;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姓氏文化、龙文化、汉字文化、科技文化、礼制文化、道教和佛教文化的起源地与发展地,是中国都城文化的源头;中原还是根文化的圣地,也是海外华人公认的寻根问祖之地,体现出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河南还以其丰富的文物古迹被广泛誉为露天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根在河洛”、“根在中原”得到了广大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

2.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思想的启蒙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始,以及重大科技发明与中医药的贡献,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印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发端并成型于河南的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更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发轫于中原的“四大发明”,更是成为中国文明古国的重要符号。

3.中原文化兼容众善、合而成体。

中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品格。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自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人口迁徙、宗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和不断升华。中原文化还以其兼容并蓄、革故鼎新、刚柔相济、生生不息的精神,吸纳一切外来文化,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把中原文化精神传播到海内外。自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班超出使西域等历史故事,画就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

4.中原人文精神被广泛认同。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统,这种绵延数千年、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滋养了河南人勤劳、朴实、肯干、厚道的民风,造就了河南人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的形象,形成了河南人包容、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铸就了河南大气、正气、平实的良好品格。河南人不但拥有愚公移山精神,还有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新时期的“三平精神”也得到广泛认同。

三、传承创新中原文化的途径分析

1.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底蕴,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之一。中原历史文化蕴含着以和为贵、和以处众、和而不同、内和外顺等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和谐中原的思想源泉。应多角度多途径集中优势力量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着力提高中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把优秀的文化传统转化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软实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还应积极开展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推进理论创新。比如振兴豫剧、曲剧、越调等传统剧种,抢救和保护地方特色剧种,发展歌舞剧、交响乐等现代艺术形式。近年来,河南省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文艺工程,如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歌舞剧《程婴救孤》、《风中少林》等优秀剧目。

2.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展示区。

立足中原文化资源优势,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以华夏历史文明发源地为定位,以“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为起点,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以大遗址公园和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支撑,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街道、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民居资源为依托,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展示为网络,以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网络为重点,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展示区。

3.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品牌。

依托祖根文化、古都文化、功夫文化、名人文化、汉字文化、戏剧文化等中原历史人文代表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太昊伏羲氏和黄帝轩辕氏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根文化的源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举办的黄帝拜祖大典,以及会期长达一个月的淮阳太昊陵庙会,已成为中华儿女拜祖寻根的盛典。“十二五”期间,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将进一步提升,并配套建设黄帝故里文化园,以继续扩大其在全球华人中的影响力,着力培育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心灵家园。还要依托人文始祖圣地,建设中华姓氏博物馆。

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全民开放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比如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促进文化向基层延伸,包括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新华书店网点、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加快省辖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体制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力争到2015年形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公民的文明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是构成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日常道德和行为规范。②

还应弘扬新时期河南人民“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发扬河南人民勤劳、勇敢、忠厚、淳朴的传统美德,积极宣传和维护“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形象,培育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②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1]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2] 孔玉芳.解读中原经济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01.

[3]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建设
沁园春·赞中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My Favourite Animal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