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富活力
2012-08-15张勉
张 勉
(南京市凤凰街小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倾听、交流、纠正等方式可以克服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学生是不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学生是不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师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大量的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它并非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进行科学的掌控,合理的引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语文课堂更富活力。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高质量地迅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一般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承担一定的个人责任;
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对话与沟通。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意见不一致时,能在彼此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
3.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把个人的意见加以整合、加工,以便更有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4.在完成个人负责的任务时,每个小组成员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理解,不断补充修正;
5.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激励性的评价。
二、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引导,把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时,我们要避免两个“不适合”:一是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的问题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学生都懂的知识也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根据自己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类型。
1.包容量大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这样的内容一般有好几个要点,需要几个学生合作讨论并加以整合才能得出较完整的答案;
2.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交流各抒己见,在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4.需要学生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任务,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等。
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当然不止这些,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并适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①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近学生,选择时机,合理引导,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1.灵活提问,巧妙引导。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可以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刺激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考。问题大多是提前预设的,但提出的方式、时机要灵活,提问后还要加强指导。
(1)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问。
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从教材的重难点入手,可以引领学生精神集中地进行合作探究。如《赶海》一课,第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段,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第三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我”究竟有哪些活动呢?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在讨论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并拿笔勾出关键词语;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想法,每个人都要发言;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要倾听,发言完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意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也走近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并从中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及他们在讨论时不够细致的地方。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螃蟹“东逃西窜”很有趣,但又说不出怎么有趣,就趁机点拨:想想看,当时螃蟹会怎样“东逃西窜”呀?小伙伴们又会怎样做呢?这样一问,给各组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他们相互启发,语言鲜活多了。
(2)根据学生遇到的难点提问。
在课堂上,有的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思考,需要相互之间的启发,这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我在上《槐乡五月》一课时,在教学的尾声,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给插图起个名,可是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答案也都差不多:“槐乡的孩子”、“五月的槐乡”。我立即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我加强了引导:“这幅图的名字只要能反应图上的内容就行,大家不要和课题靠。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行,看谁取得最有意思!看,老师就可以取一个字的名字——美,你们说行吗?”“行!”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答案也逐渐丰富起来。
2.朗读训练,引导品读。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有一些故事性较强对话描写较多的文章,这些文章适合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品味。
语句优美的文章适合学生有感情朗读,在小组学习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品读。如《拉萨的天空》一文从不同角度描写和赞美了拉萨天空的美,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我走近各学习小组,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有些课文对话描写较多,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各自适合的角色,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语气和表情的模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以演促讲,寓学于乐。
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让他们通过小组内共同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再现,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小稻秧脱险记》就是非常适合演出来的课文。我先是指导一个组表演“遇险”这一部分的内容,注意引导他们通过表演反映出对课文关键词语的理解。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各组也明白了要紧扣课文内容来表演的要求。在随后的小组合作表演中,各组大都能掌握分寸,进入课文情境去表演,提高了表演教学的效用。
4.巧用表格,一目了然。
用表格填空的方式来学习是非常常见的学习方法。教师设计一张表格,把要求学生探究学习的项目分类列在纸上,由学生填空。表格填正确了,关键点也就掌握了。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在上《恐龙》一课时,我就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我按照名称、特点、说明方法分成三列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小组成员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有的填,有的找,相互补充、修正,各组完成得都较为准确、完整。
5.说写训练,互帮互学。
语文课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上《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句式训练: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荷叶( );看到( )荷花( );又看到( )花骨朵( );还看到( )。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派代表说。每个学生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实现了真正的合作共享。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好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中的成员要分好工,学习小组的组长也可以轮流让学生担任。
2.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小组是需要逐步培育的,一开始的学习任务不要太复杂,可以从自学生字词开始。在学习重点段落,要求讨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先明确提出任务,指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并亲自下小组指导。
3.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教师要为学生设立好合作学习的目标,让他们知道该“抓”住什么,以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要求一步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4.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共识、共进。
在学生不会进行合作或合作学习质量不高时,教师要尽早发现,并积极引导、亲自参与。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促进合作有效地进行。
5.注重激励合作的评价。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及时的评价。带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个人的智慧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建立生生、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注释:
①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1-112.
[1]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1-112.
[2]邓涛.名师高校课堂的引导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0.
[3]马友文.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