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012-08-15孟祥坤
孟祥坤,冯 林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数控技术系,江苏 徐州2210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3]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民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全方位教育的统一。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入脑、入心,转化到人们的行动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要在这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大力推进国民教育的发展,努力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一个人为人处世,总会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象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极力推销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既要弘扬与倡导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进一步提升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实现新时期国民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民教育必须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来充实和完善培养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当代青年学生的头脑,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才能不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实现国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
家庭教育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它是个体由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一种全程教育。家庭教育源于生活,将伴随人的一生,人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优良的家庭教育,不仅塑造公民的个体灵魂,而且影响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自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家庭美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使家庭教育成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教育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来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每个学生。要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每个学生的精神信仰。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体现到各种内容、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之中,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力争最大限度地增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增强他们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影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社会教育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大课堂和大舞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社会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切实融入到社会教育之中。要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新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要求群众广泛参与、多方关心支持的社会工程。只有同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才能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
总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强调指出:“一个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很重要,对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都会起重要作用。”[4]只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和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