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庄集》评介

2012-08-15王映霞

文教资料 2012年34期
关键词:遗民落花

王映霞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归庄,字玄恭,号恒轩,入清后更名祚明,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归庄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曾孙。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性嗜酒,长草书,精墨竹,行多乖僻,时人多目为狂生。明末,归庄与顾炎武一同参加复社。清兵渡江,曾参与昆山人民的反清斗争,失败后一度改僧装亡命,浪迹江湖间。后仍回昆山,隐居乡野,佯狂玩世。归庄生平最善顾炎武,以博雅独行相推许,俱不谐于俗,有“顾奇归怪”之称。太仓张应麟赞曰:草圣张颠,酒狂阮籍,野服终身,嗜奇成癖。(王德森《昆山明贤画像传赞》)。

归庄的诗集名《恒轩诗集》,计十二卷;文集有《悬弓集》三十卷,《恒轩文集》十二卷,都已散佚。至清末,归曾裔编成《归玄恭文续钞》七卷,徐崇恩编成《归玄恭遗著》(不分卷),朱绍成编成《归高士遗集》十卷。但都残缺不全,互有重复。一九六二年,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以上述三书为基础,增加了一些他处辑得的作品,按照体裁和内容,并标明出处,重予编排出版了十卷本的《归庄集》:计诗一卷,曲一卷,文八卷。《归庄集》把归庄的诗歌按时间顺序排列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归庄的心境变化与时局的变化。书后附有昆山赵经达先生所撰《归玄恭先生年谱》等文,对于我们研究归庄的生平经历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而通过研究归庄先生的生平,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了解明末清初那个风雨变幻的时代以及士人的精神状态。

归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归庄的青年时代正是崇祯在位,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十分严重的时期。归庄十七岁就加入复社,开始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军事斗争,怀有十分强烈的报国情怀。因此,他的诗文作品中怀有十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绝不妥协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归庄的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顺治乙酉(1645),县丞严茂才下薙法令,庄“白众杀之”,事后,归庄僧装亡命,隐居乡僻。自此始,归庄浪迹江湖,所作多是纵情山水以抒情之作。在此之前,他的作品里多是忧心国事,一心报国之作。从《归庄集》的开篇《读国史至建文壬午有作》就表现出归庄对于国事的关心,对于局势的担忧。他曾一度投入到抗清复明的事业中,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归庄集》里收录了大量这样的作品。如辛巳年(1641)《感怀和友人韵》中“兵戎满天下,寂寞卧东墙”一句强烈而清晰地表现了归庄渴望在这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有所建树却不得的苦闷与愤懑。“游宦何年遂?中原志立功”这一句更加彰显了归庄有志于抗清大业,收复失地的雄心抱负。又如隆武集(1645)《悲昆山》一诗,“拜皇天,祷祖宗,安得中兴真主应时出,救民水火中”,全诗在抨击清兵暴行的同时,对无能官吏、投敌伪官进行了嘲讽,对贫苦的昆山民众寄予深切的同情。全诗在反清复明的呼号中结束,体现出诗人可贵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再如《送叶子吉太史北上序》中,“士君子既立朝,上则有补于衮职,中则有裨于世道,下则有造于乡里”,归庄在此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士大夫应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要为百姓造福,为君谋策。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下,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几乎处处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一点,他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很像,一样的怀有“金戈铁马”的报国情怀,一样的报国之梦化为乌有。《王异公诗序》说:“余于家庭亦多憾,而穷又百倍于异公,宜诗有过人者,乃词拙而格卑,多入宋人风调,人皆以剑南相拟”;《归庄集》也记载着其“诗仿香山,剑南”,他的爱国情怀与雄心抱负与陆游一样深沉而厚重。

乙酉以后归庄的作品多是游历题材。其“所至遇名山大川,凭吊古今,辄大哭”。《归庄集》里的“山游诗”就有五十多首。“夫幸会则深室不如登山临水”(《吴门唱和诗序》),归庄认为作诗应登山临水,“得江山之助”,这样才能心胸开阔,可见他的豪迈之气。他的“山游诗”里也饱含着亡国失地的深深的悲痛,“含凄不能言,入舟泪如雨”(《虎丘山三首》)。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一直没有放弃恢复故国的愿望,“平生壮志欲凌云,醉后频看手指纹”(《次韵和御史大夫练公解嘲》)。归庄的凌云壮志并未消退,他的复国理想一直深埋心底。最后,复国无望,归庄只得把这种亡国之痛寄托于山水、花草、诗酒之中。这种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与亡国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归庄诗文浓厚的精神内涵。

归庄对自己的字号颇有戏谑之称,“归子名庄,字符公,别号鏖鏊巨山人,平生名字号屡更,以十数计”(《山游诗自序》)。《归庄集》里记载了归庄大约十七个名号,但是这些名号中却忽略了他很重要的一个名号——“逐花狂客”(《看牡丹记》自署名云:逐花狂客归乎来)。花,是归庄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他爱花成痴。《看花杂咏》共有五十多首看花诗。《归庄集》卷一还有《落花诗》,《落花诗又四首》,卷六也有六篇看花记。可见,在归庄的诗文里,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归庄何以对花如此情有独钟呢?首先,花是晚明名士风流的折射。晚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因此繁荣。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士大夫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解脱,提倡“独抒性灵”(袁宏道《叙小修诗》)。这种个性的解放就外化为文人的自娱心态,以山水、花鸟等为娱。归庄对花的喜爱中也带有对盛世繁华的追慕与挽留。其中,作为富贵的代表牡丹便是他的追寻之一。其次,梅花也在诗中屡屡出现,梅花的高风亮节向来被士人所赞扬,归庄也以此自比,梅花的高贵品格与他的精神气质有某种相似之处。“古梅偃蹇复昂藏,春到名园动地香。不是风摧将石压,元来性懒是嵇康”,梅之高洁犹比高洁之士嵇康。嵇康是一位拒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之士,归庄以此作比,也是要表明他坚贞的民族气节,拒不与统治者合作。这也是笔者最欣赏归庄的地方。最后,归庄的看花诗往往描绘的是在雨中赏花。他自己也感慨:“百里相逢天下事,一旬多醉雨中花”,而且萌生了独特的审美“最爱将残瓣,随风落下方”(《虎丘三官殿观玉兰》)。雨中的花更加“灼灼天然妩媚姿”,更加惹人爱怜,雨中的花更显一种凄凉寂寞凋落之感,这种凄凉之感与归庄的国破家亡,独自飘零之感不谋而合,达到共通。一位孤苦漂泊,无家可归的诗人经历的种种磨难恰似在雨中无处藏躲的花儿为风雨摧残着,却无力抵抗。

在这些写花的诗中,最特别的便是那些落花诗,《归庄集》单独列出,也是强调其特别的存在。《落花诗》的自序里写道:“我生不辰,遭值多故,客非荆土,常动华实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树飘零之感。以至风木痛绝,华萼悲深,阶下芝兰,亦遗舞种。一片初飞,有时溅泪;千林如扫,无限感伤!”这个自序写出了归庄的身世之感以及家国之痛,真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落花在归庄的眼里,是他身世及爱国之痛的外化。他痛苦,所以在他看来,落花、天地与他同悲,“哀怨无穷”。归庄的落花诗里寄托了深深的亡国之痛、飘零之悲,与无法报国的哀怨。吴伟业评其《落花诗十二章》说:“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见《归庄集》附录)。归庄的落花诗感情汹涌,归庄在国破家亡面前只能“无可奈何白日卧,任他漂扬自西东”。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情不是晏殊的富贵闲人之愁,而是一种浓重的家国之痛,让人感到深刻的痛楚。古往今来,写花鸟的士人总是把它写的秾丽多采,只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归庄才能把它写的如此深沉悲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实现复国的愿望。当“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时,归庄只能把情寄托在山水、落花身上了,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归庄集》里收录的散文也饱含着酣畅淋漓,强烈的感情。归庄与顾炎武历来交好,从他们来往的书信,相互唱和的文字里我们都能够发现这一点。如《送顾宁人北游序》“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归庄一开头就用充满深情的笔调对其娓娓道来,可见情深至此。文章接着交代了顾炎武避愁北游的详细经过。归庄点明寻仇“非贤人之志”,并鼓励顾炎武把今日的困厄,变成“行道于天下”的开端,这是知己之言。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顾、归二人感情很深,且他们有着共同的复国愿望,可谓字字深情。归庄为其他人写的传记也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可以说他的情感是直接的、外露的,酣畅的,让人读之不禁感同身受。如《杨忠烈公传》抨击天下之宵小之辈陷害忠良之祸;《归氏二烈妇传》中对其嫂之坚贞志节的赞扬令人感动。归庄的文笔朴实却令人感动不已。他有着强烈的爱憎之感,直率可爱。从这些散文里,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他对国家的忠贞与热爱。

归庄是一个极富典型的遗民,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时代,士人或隐或投降或进行反清斗争,他便是一位坚持抗争的爱国志士。“凡怀道抱德不用于世者,皆谓之逸民;而遗民则唯在废兴之际,以为此前朝之所遗也。”(《历代遗民录序》)这是归庄所一直坚信并秉持的精神气节。归庄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抱有民族气节与忠贞爱国品质的文人。因此,归庄的诗文里带有十分浓厚的遗民理论与遗民思想是必然的。在《历代遗民录序》一开头,他便论述了遗民诗人特有的“发愤著书”,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刻,这个“大不幸”的时代背景下,遗民们的创作中必定带有强烈的情感,这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然后,归庄还认为遗民的人品决定其诗品。在《费仲雪诗序》一文中,他把诗歌分为文人之诗、节士之诗、倜傥奇伟之人之诗三类,对后一类诗歌极为推崇。归庄认为,谈诗应先看人品,他最欣赏“志士”,因此也最赏识他们的诗歌。正因为如此,他的“以人存诗”的主张不无偏颇。当然,他自己也对自己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与季沧苇侍御书》中曰“仆虽一老书生,立身亦有本末,即以诗古文言,虽不能逮古人,亦不能后于今人。”他认为自己的诗也是时代之“大不幸”的产物。归庄不愿只做一个诗人,他宁愿做一个志士。在他看来,民族危亡时刻,只有挺身而出,为国效命才是志士所为。他的著名的《万古愁》在清初曾风靡一时。这首长达三千言的散曲作品现在分别以《万古愁》和《击筑余音》两种形式一并收入《归庄集》卷二里。 今存《万古愁》曲共22段,前有“起诗”,后有“结诗”。 “起诗”有“谱得新词叹古今,悲歌击筑动哀音”,即揭示了这套散曲的目的就是“叹古今”。《万古愁》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叹古”,第二三部分“伤今”。第一部分他用完全背离传统价值观念的标准重新审视历史,反思历史兴亡;第二部分痛悼明朝的灭亡;第三部分写明灭亡后作者的悲苦心情与隐居生活。这套散曲极尽嬉笑怒骂,也是归庄思想变化的经过,展现的是一位深恋故国遗民诗人在亡国后的奇妙心态:从爱到恨,从狂热到冷漠,至最后遁入虚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是到最后的虚无,他的故国之思与理想抱负还是深深埋在心底,从未忘记,亡国之痛一直伴随着他。

《归庄集》里收录了归庄大量的诗文作品,排列也较为整齐,改变了以往归庄作品的散乱形式。归庄的作品也被按照时间与内容大致归类,这样能令读者更好地把握其生平与思想,及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变化。归庄的作品也是其人格魅力的展现:忠贞爱国又具有雄心抱负;带有民族气节的同时还带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十分值得我们品味。

[1]丛书集成初编.微云堂杂记[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清]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遗民落花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西夏遗民余阙对魏晋六朝诗歌的接受
归来落花拂罗衣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