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分析探讨
2012-08-15
(武夷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成人教育需求的提高,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成人教育具有教育对象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内容开放等几个特点,其对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选择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都需要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等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而在如此的条件与环境之下,要求他们能够有目的、自主的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的掌握到内容所拥有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考虑到成教的学生具有的上述特点,就需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等等方面做出有关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下静态的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动态的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传统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下,成人教育主要是按照学习年限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年限之内将课程内容完成并且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够获取学位证明[1]。随着现代教学不断发展,传统的静态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多样性的要求,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对于成人教育的要求来说,相对滞后。
(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成人学生的生活经历、工作情况、年龄等存在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当中实际投入的精力、教育时间等等都有所不同,而存在的此类差异也就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生无法在学习的时候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了休学、退学等情况发生,给学校记录学员的基本情况、学习进程、成绩备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程度的问题,相比一般高校的学生管理来说,难度更大。静态式的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整齐划一,大大地限制了信息的共享,并且也将学习的年限与时间圈定,对于目前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
(二)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传统模式之下,对于教学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有着统一的规定,对于教学的内容或者是课程都无法自由选择,课堂之上呈现的多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师也很少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仅仅只能够做知识的“被动接收器”,一旦遇见难题,就只有等待老师的解决,最终使得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在静态的教学计划的管理之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都是固定的,而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竞争,也就使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阻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的成教现状,重发证教育,轻素质教育,软硬件投资普遍不足,办学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较弱,与教育市场相匹配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尚未成熟,缺乏成规模的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直接从事办学业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才匮乏,无法在短期内建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或者说教学质量服务体系,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整个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因此,成教领域的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调整首当其冲。
二、建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途径
教学计划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建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2]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是指教学计划应该是有弹性的,可以适时变化的,其核心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位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学分可以根据其专业发展加以设置,随时可以做出调整。
(一)制定动态教学计划管理办法
为了满足21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着重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学与教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教学的管理与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在学分制教学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动态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不拘于固定的学习年限和学习内容,但又不能无限制地随意延长或者缩短学习年限,或者增减学习内容。实行动态的教学计划,必须加强管理,才能让其发挥出积极作用,而不能成为某些学生投机取巧的工具。因此,必须制定动态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保动态的教学计划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二)建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流程
实现动态的教学计划管理,必须从柔性的教学计划入手,充分把握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并且对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几年人才需求的趋势与方向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里所指的“柔性”的教学计划,主要是能够在教学的内容、对象以及过程上进行适当的调整[3]。教学计划的动态管理模式,是编制能够将培养人才目标充分体现出来,并且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对象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计划。根据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与需求以及教学计划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从而将各课程之间最佳的比例确定,针对各个课程所拥有的学时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课程的科学性、广延性等得到保障。但是,动态教学计划的目标是要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相符,确保在未来的几年时间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方向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动态教学计划也能适应这种改变。因此,为了使教学计划能够科学、合理,真正地处于“动态”的状态,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
(三)建立教学计划监督、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教学计划能够认真地落实与贯彻,必须监督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以及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并且对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监督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以及结果,能够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进行再一次的监督,监督其是否符合实际需求,看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是否以培养人才目标作为要求。另外,通过对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对于评价教学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就业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变化。只有建立教学计划监督、评价体系,开展教学计划监督、评价活动,才能够真正地发现教学计划当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修订教学计划。
(四)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务管理队伍
教务管理是保证日常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教务管理的水平关系到教学任务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教务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政策性强、事务繁琐等特点,动态教学计划更是复杂,它不仅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原则性与计划性等方面的工作素养,更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洞察社会的能力,社会在变,计划也要变,教务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更是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动态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就需要调整现有的教务管理队伍,建立一支切实能让动态教学计划发挥作用的管理队伍。
(五)建立一套现代教务管理软件
在实行动态学分制教学计划之后,成绩、学籍、教学安排等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都在迅速增加,传统模式之下的单一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动态学分制教学计划对教学管理的要求。所以,需要开发出一套能够适应现代化学分制管理的软件系统。并且,该系统只有与其他业务系统相互兼容,才能实现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动态”,才能实现教务管理的制度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以及管理的程序化。
三、结语
通过对制定、修订教学计划的管理主体的确定和管理程序的研究,对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一种真正符合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监督并评价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的体系,确保教学计划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时候应当以动态的教学计划管理体系作为依据,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计划,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情况下确保专业规划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行适时的调整,大力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合理化,确保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1] 杨竣辉.基于JSP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09(4):133-135.
[2] 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报2009(4):81-83.
[3] 唐大光.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探析[J].成人教育,2007(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