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野下学校体育场地公益性开放之探析

2012-08-15霍宁波程亦炜魏思玮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体育场地体育

霍宁波 程亦炜 魏思玮(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意识以及各方面的影响,致使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很少有对外开放的,有的是开了又关,而大部分都是直接不对外开放。像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各个地区屡见不鲜,在重庆地区也是如此。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计划。学校体育事业在促进社会文化事业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所不可回避的。

1、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场地作为重庆地区健身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配备有比较齐全的体育设施器材,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群众健身的最佳活动场所。现实情况令人失望,数据显示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基本是不面向社会开放的所占比例为72.90%,仅仅有限的高等院校学校和极少数的初中级学校对外开放,开放学校所占比例只有12.15%。仅有14.85%的学校可以向周围居民进行限制性的开放。这一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很大一部分群众想参加体育运动健身可能会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场所而不得不放弃健身的。

调查还发现,多部分的学校体育场地只是在工作日开放,开放的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与教师。主要对外开放的场地主要包括室外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几项民族传统项目。究其原因是,目前此类运动项目在重庆地区有不错的群众基础,相对来说社会、政府、学校都对其比较重视,并且政府学校对其的投资比较充足。能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仍然是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等数所中高等院校,但是其开放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时段性和范围性,并不是全年都能够开放。对于中小学来说能够在双休日开放的只有很少几所学校,能在寒暑假对外开放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开放的对象大多是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及用于某些企事业单位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节目出租使用。

学校体育场地不能够充分的面向社会开放以及开放对象的限制性与开放时间的时段性,致使大量的体育设施资源的闲置,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场地的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功能及其本身所应具有的经济价值。

1.1、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不了解学校开放时间。(2)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时间过短。(3)对外开放的运动项目过少。(4)部分项目开放收费过高。(5)学校管理人员不让进入。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过程中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学校方面的因素,为获得更加客观实际的数据,下步将进一步调查影响学校的主要因素。

1.2、影响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学校方面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齐全。(2)学校领导不支持。(3)缺乏专业管理人员。(4)担心社会外来人员对场馆设施的破坏。(5)担心社会人员在学校闹事从而干扰学生学习。(6)当地居民还未具备花钱锻炼身体的条件和意识。(7)担心锻炼人员产生伤害事故带来责任问题。

真正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因素还是在于学校方面的原因,担心外来锻炼人员对学校的体育设施破坏,担心他们所带来的伤害事故责任问题,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顺利进行的突出因素。

2、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健身的迫切需求已经使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学校体育场地作为一种国有资产,本身就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人民提供丰富全面的体育健身场所是其不可推脱的责任。自2008奥运会,重庆地区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是日益高涨。但现有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高涨的健身热情,就目前而言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与人们需求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可以实行对外开放的硬性的需求。因此在某个角度上来说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是势在必行的。

根据调查以及部分对外开放学校的经验证明适当的开放居民小区周边的学校体育场地,特别是在学校的假期和课余时间,根本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还会给学校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场地闲置的时间与居民健身的时间规律基本相同,学校体育场地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主要是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则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居民的活动时间与闲置时间吻合也正是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的操作性可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者,政策也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

3、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对策

学校体育场地能否充分利用好对于推动重庆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地区学校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合理可行的形式推动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以缓解当地人民群众健身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以下给出四个具体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义务性,提高立法的层次

学校体育场地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建设的,其本质就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存在者一定的义务性。虽然说目前已有较高层次部门通知、要求、条例明确指出在不影响本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场地应当面向社会开放使用,但是能遵守这些法规条例对外开放的学校仅是极少数。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可以真正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进一步提高相关立法的层次,以加大对学校场地开放要求的强制性、持久性、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学校方面以各种借口拒绝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同时为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重庆地区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专门及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场地开放的时间与开放对象和开放形式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顺利实施,也让所有学校可以放心大胆的开放经营,以确保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经营模式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是学校体育场地可以持续发展下去的基础。不管学校体育场地是公益性对外开放还是收费对外开放都必须做到统筹安排,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细节工作的布置,如:具体开放时间段、开放场地的范围等,做到开放工作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此外,公益性开放并不等同于免费开放,因为学校体育场地的正常运营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免费开放是建立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之上的。目前就重庆地区学校而言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强行让其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无疑会导致学校各方面措手不及,很可能致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使用到瘫痪的极限。所以现阶段实行有偿对外开放,对外来锻炼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3.3、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责任保险机制

只有把安全隐患消除了,学校才会放心大胆的实行学校体育场的对外开放。为了避免使学校承担所有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社会力量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课余时间、双休日,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学校的寒暑假学校体育场地交由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维护,学校只向社区俱乐部派出专门代表,对其进行监督与指导工作。同时为能更好的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建立完善的投保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保安巡视机制,由政府购买保险,并协同有关新闻部门,及时消除学校安全事故对学校造成不利影响,以让所有的安全隐患都消灭在萌芽之中。

3.4、与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合作,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

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学校体育场地所需的经费基本上是由固定的财政预算,因此,校方应尽可能的多渠道的筹集资金。首先要加大政府对学校体育场地方面的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同时,还可以将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纳入本地区的体育事业的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办法。根据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程度与效果,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学校进行适当的补助,通过这种方式更进一步的提高校方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重视。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单位以及周围的居民小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企业和居委会对学校支付一定的赞助费用,通过签订相关的协议证明,使本企业员工以及周围小区居民可以在节假日免费来校锻炼。还可以以办理会员卡以及发放出入证等形式,对每天出入的人员进行登记限制。这样既可以解决健身难问题又解决了因经费紧张导致安全管理难的问题。最终促进学校、政府、社区以及企业的共同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二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三要进一步加快创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运营水平;四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工作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说推行有偿对外开放还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以推动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体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施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S].2009-08-30.[3]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方案[S].2006-12-25.

[2]刘晓,李艳茹.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与发展[J].学校体育,2007,28(5):76-79.

[3]李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56-58.

[4]曹可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7-9.

[5]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教育部体卫艺司.2008年重庆地区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R].2008.

[6]郑富.关于广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16-18.

[7]第五次重庆地区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重庆地区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分析报告[M].第五次重庆地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三十五期.

[8]翁国玖,徐俊,韩海清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可行性论证-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3,23(9):81-87.

[9]学校体育场地闲的比用的多-百姓呼吁场地对外开放[EB/OL].2005-08-17http://sports.sina.com.cn/s/2005-08-17/0458639529s.shtml.

[10]曲正伟.学校开放后,谁来承担安全责任[J].人民教育,2007,20:15-16.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体育场地体育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乡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SWC-WARMS在重庆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分析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