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互动”

2012-08-15范红松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互动素质教育师生

范红松(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教育改革,对教师来说,归根到底是“教”与“育”的方法改革,其中心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教育部在关于素质教育中说过,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面临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它的条条框框无形中也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体育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传统授课模式也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理念。“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主要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目的。

1 、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讨论与情景创设、探究性学习等手段相结合,以探究、讨论、讲授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互动”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传统教学策略的改变。在教育心理学上,教育策略可以分为指导的策略和发现的策略两种。所谓指导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事先制定教学程序,学生主要在老师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所谓发现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分析有关资料,自己去探索和领悟知识。“互动”教学法是指导的教学策略和发现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法中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又吸收了现代西方教学法中合理的因素,在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知识。互动教学法,即以课堂为平台,教师与学生通过“情感互动”、“心理互动”、“行为互动”的方法,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相互尊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与完善学生人格,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统一过程,是师生认识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最频繁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和学生一起完成各项练习,而学生也要与教师配合,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1 、情感互动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不仅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萎靡不振等不良心境,则会降低学生的接受能力、活动水平,严重影响、甚至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感情上的共鸣”,是“教”与“育”的前提。它甚至有一种“魔力”,能使个别心理倾向与教师不一致的学生也改变态度,对教师的说教产生注意倾向。但这种“感情共鸣”的作用时间是有限的。其持久性依赖于教师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教法以及人格的魅力。

1.2 、心理互动

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种因素。在人的活动中占优势的倾向性决定着个体所有的心理活动。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活动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所谓“人过一百,行行色色”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大学生,他们个性强,独立思考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基础上,针对具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的个人特点,以理服人,诱导个体心理活动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从而实现师生间的、广泛的心理互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3 、行为互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在“情感互动”、“心理互动”、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精神饱满,跃跃欲试。其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学习技能上来。此时,按照合理的练习程序、正确的方法,就能使“教、学与练习”活动,从“师生间的示范、观看”逐步地过渡到“生生间的示范、观看”。这就是本文讲的“行为互动教学法”。这种师生、生生间的行为互动,对体育课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

2 、重视体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的是分组教学,在体育活动中同组学生之间的交往较多,教师又可与各小组学生进行交往。因此建立师生间、学生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师生沟通、情感融洽,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理解、技术掌握、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与教师的行为“共振”、心理“共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身心潜力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调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都起到了外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沟通方式具有沟通的多层次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气氛的活泼性、因材施教的个别性等优点。多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及时把学生的感受、理解和问题反馈给教师,另外,学生之间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都有积极的影响。

“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不仅实用,而且有效。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并通过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参与程度越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就越充分,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更好地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互动素质教育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麻辣师生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