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与实现途径

2012-08-15陈建强王方椽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大学目标体育

陈建强 王方椽(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1 、研究目的

长久以来,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教学进度,完成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教学,并让技术和体能的测试成为体育课程最后一道工序。而对“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术、该学习哪些运动技术”,“如何才能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课程到底给学生带来了哪些收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等问题,却思考的不多,研究的不深。恰恰这些问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国内高校里,对体育“有效教学”的研究鲜见报道,由此,我们引出对体育“有效教学”的探讨和研究。

2 、研究对象 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效果。

3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与理论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是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对有效教学的涵义,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另有学者认为,高校有效教学应有以下特征:努力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能够真切地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教学过程;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从以上阐述内容可见,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教学投入成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使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

4.2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

教学是艺术,教学也是科学,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有效程度,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应包括哪些内容是我们首先必须厘清的问题。

4.2.1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以目标教学为指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体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这是宏观层面的要求,涵盖了体育技能、体能、健康、体育知识、体育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人们对教学效果的目的性追求。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是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表述,通常用于规定特定层次与特定对象的受教育者的学习结果。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和举动都将走向有效教学的反面。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为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具体明确,符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现状,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其次,目标要有弹性和层次性,在学生现有基础上提升一定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应是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4.2.2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以全体学生提高为保证

追求全面提高是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所在,也是大学体育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要取得有效教学的全体提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通过对社会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做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应是一个通过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的作用还表现在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锻炼之间的联系,教学的目的是以课程为媒介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同时,要处理好教学全体提高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大学体育有效教学全体提高的获得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因为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尽相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各具个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期待丰富多样。

4.2.3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以综合素养为落实

体育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内涵。那么,衡量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标准是体育技能、身体素质达标还是综合素养。很不幸的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检验的标准更多的是前者。在这种评价模式的指导下,达标成绩与综合素养成为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事实上,将达标等同于体育有效教学的效果背离了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来看,教学目标和综合素养有很高的一致性。我们可以尝试从教学目标入手,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能,情感、心理等一体化的教改思路中确定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问题,不失为推动体育学科发展的长久之计。

4.2.4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是以教学效益为核心

体育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提高和发展,它可以表现在技术、体能、知识、心理等方面。有效教学以“教”为起点和中介,但不停留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层面,换言之,有效教学不以“教”为目的,教师的辛劳并不表现为有效教学的效果。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才是有效教学的归宿,要力求不断克服教学中那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由此我们看到,大学体育“有效教学”有着自身的价值内涵,它以目标教学为指向,以全体学生提高为保证,以综合素养为落实,以教学效益、效果、效率为核心。“有效教学”价值内涵的挖掘和梳理是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价值发现,是从整体目标到学生个体再到课堂教学的逐一落实,是由“面”到“点”再到“线”的体育教育整体把握与过程控制。环环相扣,层层落实,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和偏差都将影响“有效教学”的效果,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体育“有效教学”价值内涵的探究既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效果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也遵循着自身发展的理论逻辑。

5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明晰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是推动其实践进程的理论依据,也是完成其实现途径的基础。在实践中,要从体育课程目标出发,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把握体育教育本质,进一步完善和创设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5.1 、明确教学目标,增强有效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体育课程目标,明确目标的内容体系和层次,同时教学要体现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要使教学目标具体化,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个体状况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表1为根据五个领域的目标所列的教学目标中应考虑的内容。

5.2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课堂教学、教材为中心的,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场所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技巧以及对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控制成了评价教师教学艺术最重要的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至高地位上,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实际出发。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清晰地讲授了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看教师的努力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制定自我锻炼计划,这是建立终身体育的根本所在。

5.3 、从统一走向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标准化,常用统一的模式来规范学生,用统一的规格衡量学生。备课就是设计一份应对全体学生的方案,上课就是用一种方法实施这一方案,评价用一种标准,试图将千差万别的学生加工成一个个标准件。这样的体育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运动体验中遭受挫折。学生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技能、体能水平上,也体现在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差异上。“有效教学”要求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运动的乐趣和对成功的追求,感受挫折与坚持意义。

5.4 、体育教学是“有形”技术和“无形”理念的结合

课堂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现代体育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和自我锻炼”。这里我们引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描写的教学案例来说明体育教学的“有形”和“无形”。

张三丰领导的武当山道教基地被敌人围困。为了击退敌人,保存自己,张三丰将自己新创制的太极剑传授给弟子张无忌。此时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应用于实战。张三丰不是要求学生记住所教的动作招数,而是要求忘记这些招数。与敌人搏斗,需要的是招数。但预先不知道敌人在搏斗中的招数怎样变化,如果张三丰预先教张无忌一套固定的招数,死记硬背拿到搏斗中去依次“展示”,一定会失败。张三丰教了一些具体招数,目的并不是让张无忌直接用这些招数,而是希望他从这些招数中领会所蕴涵的规律,也就是“剑意”,在“剑意”指挥下随机应变产生出另外的招数来克敌制胜。

体育课程教授的技术和知识是为了用来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让学生通过学习典型技术来领会其中的规律,再在这些规律指导下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这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叫做“通过有招学无招,无招胜有招”。

5.5 、在技术学习上从重全面学习转变为强调体育核心技术动作的教学

高校中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多、场地少、学生体育基础差,课时少。如何提高体育学习效率自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性,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主要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项的特点,抓体育核心技术的教学。如以网球教学为例,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首先应加强该选项课核心技术动作的练习,即侧重于正、反手击球及上手发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因为不论是在练习还是在比赛中这三项技术的运用都是最频繁的,所以正、反手击球和发球的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70%-80%以上,教学中主要注意正、反手击球和发球的动作的规范和教学演练,其他技术可作为介绍性讲解,教学上学生只需了解即可。强调核心,以点带面。

5.6 、巧妙组织教学,发挥有效教学的生动性

体育教学的生命线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需求,教学内容应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具有科学性、正确性以及趣味性,把握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乐于学、学得好。体育有效教学是全体学生体育素养、体育能力、体育情感的全面提升过程。大学体育有效教学不是为了构建单一僵化的目标教学体系,“有效”更多地体现为教学实践的生动活泼。为此,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上,把学习体育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6 、结束语

当前体育课程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清,教学理念不明,课堂教学设计不良,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学生体育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体育课程在终身体育的大背景下,提出大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命题,旨在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对象的需求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层面,深入探讨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同时,在实践层面,研究如何加强大学体育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实施的策略性和课堂的生动性,将静态、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开放的视野、合理的运作、有效的方法。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

[3]何丽君,何丽霞,唐玉光.基于学生需求的高校有效教学目标研究[J].江苏高教,2006(5):72-74.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39.

[5]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3):56-58.

[6]何丽君,何丽霞,唐玉光.基于学生需求的高校有效教学目标研究[J].江苏高教,2006(5):72-74.

猜你喜欢

大学目标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