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颇族民间体育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2012-0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景颇族仪式民间

在景颇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景颇族的民俗文化。而在民俗文化中,景颇族的民间体育舞蹈文化和原始宗教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景颇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并且作为景颇族文化的载体,正在逐步发扬光大。通过欣赏的角度对景颇族民间体育、舞蹈项目和民族宗教信仰作以介绍,从中发掘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景颇族人们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功能。

一、景颇族民间体育活动

景颇族民间体育活动主要有“刀术”、“汤碟”、“扭杠”、“顶杠”、

“摔跤”、“爬滑竿”、“跳远”、“赛跑”、“跳高”等,这里只简单介绍“刀术”、“汤碟”和“爬滑竿”。

(一)刀术:景颇族刀术所用的刀呈上宽下窄,没有刀尖状,刀头宽约4-5厘米,刀根宽约3厘米,长约80-100厘米,重约一斤,锋利锃亮,配箍铜皮的刀鞘。景颇刀术种类较多,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文蚌拳”,“文蚌拳”是一种在象脚鼓伴奏下,动作花样较多,姿势优美大方,主要用于节日表演的刀术。第二类“彪赞拳”,“彪赞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步伐变化多样,速度快,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身体姿势成半蹲或全蹲的刀术。每逢喜庆佳节,都是景颇族青年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之一。

(二)“汤碟”是景颇族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一项射击类体育项目,要求参与者有较高的精准度。制作“汤碟”所需的器材包括一根长20米以上,10厘米左右粗的竹子、一条细长的竹篾、一些物品。制作过程就是要将这跟竹子的枝叶砍除,留下竹尖,用竹篾把物品拴在竹尖上,再把竹竿插在宽敞空荡的场地上,这时“汤碟”就做好了。参加“汤碟”体育活动的景颇族人民会拿起钢炮枪,对准细竹篾射击,目的是将竹篾打断使物品落下,将物品打落的人就是获胜者,打落的物品就作为奖品归获胜者所有。“汤碟”一般会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的时候进行。

(三)“爬滑竿”是景颇族青年男女进行交往的一种方式。这项体育活动,一般是由姑娘们发起。首先将一根长在10米左右的竹竿立于广场中央,在竹竿最顶端的那节竹筒里装满清油,景颇族青年女子会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挎包挂在竹竿上,挎包里会装有一些物品,这就是爬滑竿的准备工作,待一切完成后,景颇族的小伙子们就该出场了,他们会身背一些像灶灰、稻草、麻布等防滑的东西,因为在爬得过程中,竹竿稍微一晃动,竹竿顶端的清油就会顺着竹竿流下来,这时的竹竿会很光滑,参加此活动的青年男子就是要在这样的困难下,力争爬到竹竿顶端,得以摘下挎包,青年男子会将挎包再次送还给青年女子,这时女子会格外的高兴,如双方有意将会成为夫妻。

二、景颇族民间舞蹈

景颇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舞蹈有目瑙纵歌、整歌、格本歌、金寨寨、钲斋、龙洞戈和刀舞等,这里只简单介绍“目瑙纵歌”、“钲斋”和“刀舞”。

(一)目瑙纵歌:“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影响最大的大型集体歌舞,时间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跳目瑙纵歌时首先请董萨以占卦的方式,选择一块能容纳数千或数万人的场地,建盖好木代鬼屋,然后在舞场正中竖立目瑙纵歌标志——目瑙示栋。目瑙示栋是祭祀天鬼的祭坛,它是由横2根,竖4根或8根、10根、12根,必须是成双数的木柱组成,其材料选用韧性好、坚硬的桦桃树、椎栗树,制作成大刀形状的两高两矮雌雄四根木柱。雄性木柱竖立于正中,两柱间分立两侧,横着两根是起固定作用的,上面画有各种动物图案,竖立的木柱上则刻画着太阳、月亮、星星、曲线、菱形、蕨纹等图案。景颇族把刀供奉给至高的祭坛,把刀看成是天上的神灵,与太阳、月亮、星星、一同受人尊敬。一雄一雌的刀是打造天地的神物,也是人们捍卫家园,征服自然的宝物。在目瑙纵歌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由选好的礼仪队员至村外官庙去迎接。来宾中男子都肩挎传统长刀,身穿传统服饰。目瑙纵歌正式开始,首先举行清斋瓦仪式,斋瓦与斋腊身穿龙袍,头戴犀鸟长喙装饰的“谷独如”一帽,身挎景颇族最传统的刀鞘,被人们鸣枪放炮敲锣打鼓跳着目瑙纵歌迎接到木代房。接着由“瑙双”、“供夺”与斋瓦穿戴一样,“瑙双”右手握刀,左手拿着竹筒祭品,“供夺”则虔诚地双手握刀,后面紧跟着一对代表太阳的女子。伴着舞由人们鱼贯而入,男子手握锃锃闪亮的长刀,女子身穿“刷刷”作响的银袍。

(二)钲斋:“钲斋”一般由3-5人或7-9人组成,舞队在赤身上绘画有大自然之物,高山河流、小溪、树木之意的花纹,舞队用一些树叶遮盖羞身部位,有节奏的敲击空心木鼓,手持木棒和长矛经行舞蹈。所表现的舞蹈形象之意,主要是景颇族礼仪和历史的发展过程或祖先迁徒路线中他们驱赶妖魔鬼怪与野生猛兽及大自然灾害做斗争时,开天辟地生产劳动的模拟动作。

(三)刀舞:“刀舞”是景颇族男性的主要民族民间舞蹈,其刀法主要有劈、砍、拦、缠等,步法主要有上步、撤部、并步、挪步、跳步等,步型主要有弓步、马步、虚步等组成。主要分为单刀舞、双刀舞、多刀舞和集体舞。其动作时而刚健潇洒,时而轻柔秀丽,突出了景颇族人民的乐观、勇敢和强悍的特点。每当民族节日、祭典和婚丧仪式等,都有长刀舞的内容。

三、景颇族原始宗教

在莽莽远古,人类的童年,凶险而奇异的环境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而神迷的感觉。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他们认为日、月、鸟、兽、石、树都有灵魂,可以是人的吉凶祸福。每逢遇到播种、收割、疾病、婚丧、械斗等大事,都要请巫师,用杀猪、剽牛、宰鸡以行祭祀,在祭仪中无不贯穿着民间体育、舞蹈活动。

(一)鬼灵崇拜

景颇族的原始鬼灵分为天上的鬼和地上的鬼两类。天上的鬼包括太阳鬼(即“木代”)月亮鬼、星辰鬼、风鬼、云鬼、雷鬼、雨鬼、闪电鬼、虹鬼(女)等。地上的鬼包括植物鬼(树鬼、谷堆鬼、韭菜鬼等)、动物鬼(豹子鬼、老熊鬼、鹰鬼等)和其它如山鬼、水鬼、灶鬼等。在所有的鬼灵中,以太阳和地鬼为最大。森林是景颇族崇拜的对象,在村寨旁都有一片神林。凡属关涉生产的宗教活动,都在神林举行。神林是村寨保护神的居所,是一座天然庙宇,这里不准砍伐和猎狩。

祭祀天上的鬼祭天鬼仪式多为村寨集体祭祀,往往隔数年举行一次,祭期由巫师占卜决定。祭品由活雄猪1头、公鸡1只、树鼠1只、大米1碗、姜4块等。祭典仪式完毕后,景颇族男子将会耍刀术,另外,还有集体歌舞活动。

祭祀地上的鬼水是景颇族仰敬的对象。景颇族为了祈求水神的照护,每年都要举行恭祭水神的仪式。每家都会拿来鸡当作祭品来参加祭祀活动。火被景颇族视为神物。家中的火塘,是受到人们尊重的,决不许他人随意跨越。他们有磨擦取火的习俗,在火镰传入之后还保留很长时间,继续向火祈祷。但火也可带来灾难,如火灾。因此景颇族人民将火分为善火和恶火。善火就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帮助的火种,带来灾难的火种就被称为恶火,引起家庭火灾的火,在家里面发生火灾后,景颇族人民会在火灾的发生地进行驱恶火的仪式,每家带一根燃烧着的木柴头到祭祀的地方,到水槽处把火浇熄。然后送恶火,就是经过占卜选出一人,这个人拿着木柴头,将它送到水塘或者深沟,在送的过程中,一人会拿着利刃伴随着全寨人的呐喊助威,会对拿木柴头的人全力追赶,就是为了驱赶恶火,在驱赶走恶火后,会进行用竹干摩擦出火的取新火仪式,然后作为火种为各级各户点燃。在这些祭典仪式完毕后,景颇族男子将会表演刀舞、钲斋等民间舞蹈。

(二)祖先崇拜

景颇族人民认为人与其他自然现象相同,由一种特有的“南拉”所主宰。即便是在人死后,南拉会仍然继续生存。景颇族就是基于这一观念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

由于景颇族有这种灵魂不死祖先崇拜的观念,使得景颇族人死后的宗教仪式非常的繁琐。它包括人死后的葬礼、葬礼之后的送魂仪式、是否将魂送走的鉴别仪式三部分。在举行景颇族人死后的葬礼时,会首先将死者放在“甘桶”处,“甘桶”代表鬼门,会用粗的树干制作成棺材,棺材上插一根上端有竹枝的树干,竹枝就当作幡。两个身着长衫的男人会在屋内持矛挥舞,每挥舞一周,就会围绕竹幡进行刺击。到晚上的时候,死者家附近的青年男女会来到死者家中,为死者跳祭祀的舞蹈。在葬礼之后会举行送魂的仪式,送魂的日期由董萨经过卜选而定,进行送魂仪式时,还会杀猪、牛、鸡。在送魂仪式后,景颇族人民为了确认死者的灵魂是否送走,会进行鉴别仪式。鉴别仪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死者的家人全部排队站在“甘桶”之前,在最前面的人会头顶一个竹篮,篮内装有祭品,祭品包括两只鸡和青叶包的糯米饭,然后由董萨选一名年长的妇女,他们两个拉起一条白绳,然后董萨会将这条绳割断,如果妇女的这段的线头朝外,则代表死者的灵魂已送走。另外一种鉴别仪式是由董萨选一名年长的妇女,将祭祀时用过的刀丢出去,如果刀刃向外,则代表死者灵魂已送走。如果鉴别仪式的结果显示死者的灵魂没有被送走的话,死者的家人为了能够平安,会继续将死者供奉在家里。

在景颇文化中,跳舞是缅怀死者的主要形式,“金寨寨”是最大型的祭祀舞,参与者会有百人左右,其中两名男子会裸体,且身上会绘上黑白色的花纹,二者分别代表一雄一雌。这两个人负责站岗的任务,将恶魔鬼怪挡在门外。舞者会一边跳一边打鼓,伴随着呼叫时不时的挥动长刀。另外,“龙洞戈”是一种专门为死者驱魔赶鬼、净化灵魂所跳的舞蹈。男女均参加,但拿的器具不相同,男子会挥动长刀,女子则拿着扇子和蕉叶舞动,他们在挥动手上的器具的同时,会时不时的呼喊,很有气势,这样做目的在于驱邪赶鬼。

(三)图腾崇拜

当人类进入采集和持猎的经济状态后,动植物便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当人们采野果,猎到禽兽时,就认为是依赖对象的善意支持,而把果树的被摘取和动物受捕杀作为对依赖对象的损害,由此便产生对依赖对象的基本宗教行为”,即动植物的图腾崇拜。景颇族是一个有着多种图腾物崇拜的民族,人们曾以牛、鸟、竹、刀等为图腾。在举行目瑙纵歌大型集体歌舞时,其场地设有目瑙示栋,上面画有各种动物图案,竖立的木柱上刻画着太阳、月亮、星星、曲线、菱形、蕨纹等图案。景颇族把刀供奉给至高的祭坛,把刀看成是天上的神灵,与太阳、月亮、星星、一同受人尊敬。一雄一雌的刀是打造天地的神物,也是人们捍卫家园,征服自然的宝物。目瑙纵歌正式开始时,首先举行清斋瓦仪式,斋瓦与斋腊身穿龙袍,头戴犀鸟长喙装饰的“谷独如”一帽,身挎景颇族最传统的刀鞘,被人们鸣枪放炮敲锣打鼓跳着目瑙纵歌迎接到木代房。接着由“瑙双”、“供夺”与斋瓦穿戴一样,“瑙双”右手握刀,左手拿着竹筒祭品,“供夺”则虔诚地双手握刀,后面紧跟着一对代表太阳的女子。伴着舞由人们鱼贯而入,男子手握锃锃闪亮的长刀,女子身穿“刷刷”作响的银袍。此时景颇族男子表演的刀舞,将会受人瞩目。

三、景颇族民间体育、舞蹈与原始宗教

(一)景颇族原始宗教为民间体育、舞蹈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原始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影响巨大。由于景颇族先民居住的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天力控制自然灾害,瘟疫疾病等,于是对某种事物现象产生崇拜和敬仰,以祭祀的方式来摆脱无力控制的自然现象。在祭祀仪式中,景颇族先民将会认为把人间好吃的东西和象征性的东西供奉给崇拜的对象,加之一些集体活动来取悦它们,使之形成特定地点和时间,从而也为某项民间体育确定了时间和地点。

(二)景颇族民间体育、舞蹈丰富了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内容

景颇族先民为摆脱无力控制的自然现象,他们将会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上。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最初只是以一些贡品取悦崇拜的对象,同时会有祭师口念祭词,以表诚意,并没有针对性的个人和集体娱乐活动,后来经过不断的演进,某些民间体育才加之进来了。使之祭祀活动内容由单调到丰富,从而达到更好的祭祀娱乐效果。

(三)景颇族原始宗教拓展了某些民间体育、舞蹈的表现形式

景颇族原始宗教拓展了某些民间体育、舞蹈的表现形式,进而促使了技能的提高景颇族民间体育按其功能性质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庆祝性民间体育、娱乐性民间体育和祭祀性民间体育。在景颇族民间体育中,有些民间体育项目既可作为庆祝性体育,也可作为娱乐性体育,还可作为祭祀性体育。但有的体育项目表现形式单一,只有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才能表现。因此,景颇族原始宗教拓展了某些民间体育的表现形式,进而提高了项目技能。

(四)两者共同满足了景颇族人们的精神需求

景颇族人们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甚至在高寒山区,环境比较恶劣,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艰苦。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无力控制的自然现象,只能寄托在超自然的力量上,来加以摆脱。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困扰人们的选择。景颇族原始宗教是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使之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和谐。景颇族民间体育项目有的具有娱乐性、有的具有庆祝性、有的具有祭祀性,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娱乐自己和发泄自己,也是为景颇族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因此,两者共同满足了景颇族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结语

通过对景颇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介绍,从中发现民间体育活动中附有宗教信仰,使民间体育活动增加了文化价值内涵。在原始宗教活动中,又掺杂着一些民间体育活动,使其宗教活动内容愈加丰富,团结民心,娱乐人心,以达到“娱神”的宗教信仰。两者关系尤为密切,综合的反映了民族文化。

[1]李鸿江.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2]张建章.景颇族长刀舞探源[J].民族艺术研究,1990(2):52-73.

[3]云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云南体育史料[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993.

[4]刘扬武.烫喋——景颇族民间体育活动[J].体育文化导刊,1990(6):62.

[5]朱国权.景颇族的传统体育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4(4):34-36.

[6]格桑顿珠.景颇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7]云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云南体育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8]景颇族的宗教信仰——引自民族风情.http://www.ndcnc.gov.cn/data1ib/2003/Nation/DL/DL-163688.

[9]饶远.云南彝族体育与原始宗教关系初探[J].广州体院学报,1989,(1):85-86.

猜你喜欢

景颇族仪式民间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十岁成长仪式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仪式感重要吗?
《景颇族文学概论》的编撰研究
对“景颇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Talking strategies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