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看高校培养环节的重要性*

2012-08-15陈祥梅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村官农村大学生

陈祥梅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看高校培养环节的重要性*

陈祥梅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实施以来,大学生们在农村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很多现存的问题实际上如果从高校教育阶段就加以重视,有些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职业规划

自1995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出台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现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大学生村官们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管理,运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带领当地农民生产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可以从高校培养阶段就加以重视。本文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教育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村官现状

(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从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以后,1998年安徽凤阳首先引入大学生村官以来,截止2011年,目前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已经达到20万人。在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有精神,凭着这些很多地方的农村建设在大学生村官的参与和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他们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他们教会农民很多科学知识和文化,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如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曰公社区大学生毕业生汪某,他是2009年招聘到村的大学生村官,他在村里开办了留守儿童学习班以及创建了桂花、茶叶扦插基地,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理解,也加强了和村民之间的沟通,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为进一部开展工作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诸如此类很多的事例都说明了自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村官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此项工作的推进,还是有很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据2008~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5%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而只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其中,西部地区有1/3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不在岗,中部地区有超过1/3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到岗时间不到5天。调查表明,被借调到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精力被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有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乡官”[1]。由此,有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初工程实施的初衷。笔者经过调查后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来到农村后自身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与农村现状的不符合、不适应。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所学专业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符,导致闲置情况较多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涉及到农业专业的不多,据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全省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实施情况汇报,现有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分别有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秘、商务英语、室内与家具设计、法律、计算机、动物防疫检疫、办公室自动化、旅游、汽车及机电设备运用与维护、英语、现代物流、林业技术、小学教育理科、药用植物开发与科用、语文教育、城市规划、公路运输与管理、旅游英语、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共24个专业)。具体而言,社科类1054人,占52.7%;理工类563人,占 28.2%;农林渔牧类 255人,占12.8%;其他 128 人,占 6.3%[2]。由此,农林专业所占比例是很少的,再加上农村工作较艰苦、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们就更加提不起工作兴趣。因此被安排在一些无关紧要、闲置岗位上的现象比较多见,借调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是中央最初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时是没有想到的。

2、社会工作经验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较弱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得到社会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诸多调查结果显示:走上社会时,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成为最困扰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而农村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不仅千头万绪而且纷繁复杂,这些对于大多数成长在城市或一直处在接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个短期内能适应和处理好的。笔者个案走访的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曰公社区大学生村官汪某,他在谈到觉得自己做得最不成功的一件事就是调解居民纠纷方面缺乏解决农民矛盾的经验。

3、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缺乏务实态度,眼高手低,过于理想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比较薄弱的环节,大学生的“素质”与“学问”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偏颇,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自我约束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力较弱等等都导致他们走上社会之后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2008年5月—11月在北京10个区县的2590名“80后”青年、500家用人单位中进行的调查显示,逐渐成为社会主力的“80后”青年已表现出鲜明的职场特征,欠缺吃苦耐劳精神、频繁跳槽、工作中“眼高手低”等问题成为这一代人的“通病”[3]。大学生村官大多也是80后,再加上农村的工作环境也较为艰苦,就更加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工作难以很好的开展了。

二、加强高校阶段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以上很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从高校培养阶段就加以重视和改进,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真正有效的实施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大学生的很多能力在高校阶段就可以着手培养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热爱农村、适应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一)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符合农村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服务社会,现今在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并需要大量具备农业专业知识的大背景下,高校增设一些和农村发展有关的一些专业,如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等,尤其是开设一些与农村相关的管理类的课程。2008年,河南农业大学在全国首开“村官”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此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此举与高校的改革创新与社会的热切需求不谋而合。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设置农业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的课程,从而产生更多具备农村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改善现有专业不对口而导致的很多大学生村官闲置的现象,真正能为农村的发展尽心尽力,这也不枉国家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因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作用毋庸置疑。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除了要培养学生本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培养具备跨学科素质的创新人才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社团活动、社会帮扶、社会调查、促销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要多方和社会企业联系,建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在校期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创新思维。笔者所在的学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就和本市多家物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其中不乏国家级一级资质的物业企业,如广东碧桂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深圳华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等。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这些企业去锻炼和实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成才的关键时期,在高校的整个时期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涉及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发展、人际关系、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等教学内容。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高校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辅导员工作等。要求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面临就业的阶段,更应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心理承受力的指导。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眼高手低、畏难,浮躁等情绪,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不能明确目标和方向,择业选择非常盲目,走上社会之后缺乏很好的适应能力。作为高校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将来在社会中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在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和能力发挥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实在高校培养阶段如加以重视,并且大学生本人也能积极的学习和消化,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还是可以避免的和解决的。

[1]胡跃高.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中国农村共青团.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全省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实施情况汇报[EB/OL].http://www.cryn.net.cn/news/yunnan/200904/t20090428-228478.htm,2009-04-28.

[3]邓希泉,李广文.“80”后青年的职场状况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2008.

2012-02-01

2012安徽省高校省级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285)

陈祥梅(1978-),女,安徽肥东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村官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