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2-12-02陈长坤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导师诚信研究生

陈长坤,李 建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5)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陈长坤,李 建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5)

分析发现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某些失范现象确实存在,根据无记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个中原因,包括急功近利与浮躁不安的社会环境,高校学术道德培养制度不够完善,导师未起到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督的作用,部分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下等。为了减少学术道德失范情况的发生,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创建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培养与奖惩制度的建设,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重视研究生自身学术诚信人格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学术道德;学术诚信;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为紧迫[1]。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以及研究生教育的逐渐普及,研究生学术道德也越来越被重视。对于研究生这一特定群体,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研究生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搜索国内外同类的研究成果,然后将别人的数据、图表略作修改就变成自己的“结果”,甚至部分研究生直接将外文论文翻译成中文,投稿中文杂志,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二)伪造实验统计数据

由于种种原因,在进行相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与理论数据有差别,一些“聪明”的研究生便开始发挥他们所谓的“聪明才智”,把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数据改成近似理论值的数据,使自己文章中的图表更加“合理”,这是一种典型的伪造实验统计数据现象。

(三)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发表,它违背了学术期刊的“专稿专投”原则[2]。一稿多投的具体表现很多,如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改头换面投向别处,或者把本来可以作为一篇论文发表的内容分割成若干部分发表以增加论文篇数,还有把相同的一系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变成多篇论文投稿发表等。

(四)不当署名

不当署名包括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这两种情况都严重破坏了学术的公平性。

(五)随意添加或有意不标注参考文献

部分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由于文献调研不够,但是为了满足学校或者杂志社对参考文献数量的要求,就随意添加参考文献。另外,一些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工作中,由于摘抄了其他学者的成果,但是为了防止被冠以抄袭,故意不标注来源,这种现象也很普遍。

(六)部分研究生误将学术不道德当作学术不规范,未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了解当今高校中研究生能否正确区分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诚信,笔者开展了一项无记名调查问卷,共35名在校研究生参与,结果如图1所示。问卷调查中,大约有23%的研究生几乎不能或者部分情况下才能区分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诚信,也就是说接近四分之一的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即使做出了不诚信的行为,他们仍然有可能认为自己只是学术不规范。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频频做出学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他们却一直认为自己“仅仅”是不规范而已,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根本原因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不容乐观,要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必须首先剖析造成这些失范现象的原因。图2是造成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

从图2中可以看到,有大约71%的人认为造成我国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最主要原因是急功近利与浮躁不安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对他们其中的大多数来说,考研读博只是无奈之余采取的权益之计,只是转变身份的跳板,认为做研究虽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由于难以把从事学术活动转化为内在动力,学术信念的构建自然失去了根基,学术理想信念的丧失和淡薄直接导致许多研究生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越轨行为[2]。

图1 研究生是否能够区分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诚信调查问卷结果

图2 造成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原因

其次,高校学术道德培养制度不够完善也是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术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多数培养单位并没有真正重视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普及学术规范,几乎很少高校开设学术道德或者类似课程。其次为研究生的学业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过分量化。许多高校对研究生提出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要求,而科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创造性成果的产出需要承受时间、脑力、体力等多方面的巨大付出,投入与产生也不一定成正比[3],再加上一些杂志的审稿周期较长,导致一些很优秀的硕士和博士也不能在论文答辩之前发表足够数量的文章。为了能够顺利取得答辩资格,一些在校研究生不惜铤而走险,花钱“买论文”,或者走“捷径”,如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稿多投等。

导师未起到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督的作用以及部分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下也是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生在读期间接触最多、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当数其导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正应该扮演这样一种角色,不仅需要尽量解答学生的疑惑,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授之以德,即传授必要的学术道德。而当今的现实情况为:高校中部分博导、硕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副业”上,很少与学生交流,这种情况下,导师很难做到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术活动。另一方面,近年来,研究生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研究生本身的道德素质也良莠不齐,再加上本科阶段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匮乏,导致部分研究生本身学术道德素质不高。学术道德素质不高的研究生在各种学术活动中出现失范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相关对策分析

为了研究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其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我国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约9%的人回答目前我国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所采取的措施完全没有效果,约42%的人回答几乎没有效果,也就是说超过一半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措施不能很好的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可见改进并进一步加强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很有必要。

图4是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对策调查问卷结果。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选择的答案比较分散,这表明要从根本上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创建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其次为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培养与奖惩制度的建设与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另外,加强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人格的培养也不可忽略。

图4 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对策调查问卷结果

(1)加强宣传教育,创建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校应该通过校内广播、报刊、电台、电视台、校园网等途径进行经常性地学术道德宣传教育[4]。另外,在高等学校应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以制止和减少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捍卫学术创新、独立思想的理念,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1]。这种健康的学术氛围无疑会有助于研究生养成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培养与奖惩制度的建设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开始学术道德教育,让新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解学术道德。其次,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课程,传授有关学术诚信的常识,以及如何借鉴,如何引用前人成果,如何创新等。同时,高校可以通过专门成立网站对相关学术规范进行详细解释,这既能突显学校对学术道德的重视,也能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淡化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由于各个学科发表论文的条件不同,笼统地要求一定要在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很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没有心思静下来学习、做课题[2],同时,还会引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各种学术失范行为。但是淡化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学术研究能力要求的降低,只要学校能够根据各个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学术评价制度来考察学生的学术情况,同样能够达到促进研究生努力学习、钻研学术的目的。

采取建立研究生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内联网,全面收集研究生学术信用信息,将研究生学术信用状况记录在案,形成一个有效的信用记录机制,让研究生感受到学术诚信和切身利益的关系,也可以有效减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

(3)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

导师作为研究生在读期间接触最多、联系最为密切的人,一旦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做出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导师可以及时发现、制止,并加以引导和教育,可以有效减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情况的发生,因此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很有必要。

(4)重视研究生自身学术诚信人格的培养

研究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入学甚至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开始就应该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自我要求严谨,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学术责任,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坚决抵制学术失范不良风气的蔓延。

四、结论

(1)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包括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伪造实验统计数据,一稿多投,不当署名,随意添加或有意不标注参考文献,误将学术不道德当作学术不规范等。

(2)针对部分研究生学术失范严重的现状,展开学术道德失范原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最主要原因,高校学术道德培养制度不够完善也是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导师未起到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督的作用和部分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下也是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基于调查问卷结果,给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预防策略:加强宣传教育、创建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培养与惩罚制度的建设,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以及重视研究生自身学术诚信人格的培养。

由于本文中的问卷调查,涉及人数较少,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够精确,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更加详细的问卷调查和更加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将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1]郑重,郑忠梅.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规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15-117.

[2]周金花.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李志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35):327-328.

[4]滕建华,娄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8-81.

2011-11-09

陈长坤(1977-),男,福建福安人,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导师诚信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V eraW an g
导师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