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社会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

2012-08-15臧星辰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明主体因子

臧星辰,陆 翼,姜 杰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试论网络社会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

臧星辰,陆 翼,姜 杰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网络社会根源于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延续,网络社会同样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网络生态文明,应遵循其特有的生态规律,维持网络生态平衡,按照多元参与、协商互动、国际合作、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对网络社会进行生态治理。

网络社会;生态文明;生态系统;生态治理

一、网络生态文明的提出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根源于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虚空间的延续,网民在网络中以虚拟的符号存在,背后代表的却是活生生的人,现实社会中的产生问题必然会在网络社会中有所体现,同时,网络社会也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在认识上,把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治理提高到同一高度,在行动上,将网络社会的治理纳入到社会治理的范畴中来,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网络生态学就是借助生态学中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将整个网络社会看成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一般认为,网络生态系统主要由环境因子和主体因子构成,环境因子主要包括物质基础环境、信息基础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主体因子主要包括网络构建主体、网络运营主体、网络信息主体,环境因子与主体因子二者相互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推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生成和演变。

生态文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来理解。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场域,网络社会同样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网络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是要保持主体因子与环境因子良性互动,主体因子之间和谐共处,并使整个网络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二、生态治理是建设网络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一)网络生态文明的虚拟性需要网络生态治理

虚拟性是网络生态文明最直接的特征,网民是主体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网络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网络的虚拟性改变了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将人与人的交往模式由“人—人”直接交往演化为“人—互联网—人”的空间模式,虚化了现实社会中人的阶层、身份、职业、性别等差异,在增强网络主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同时,也容易使网络主体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主要表现为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网络黑客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行为失范,网络暴力频现。

(二)网络生态文明的信息化需要网络生态治理

信息是网络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元素,网络主体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网络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的超载、信息资源短缺、不良信息的混杂、网络信息环境被恶意侵犯等状况。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体系进行渗透和冲击,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污染了网络环境。

(三)网络生态文明的全球性需要网络生态治理

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空间局限性,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网络使传统国家疆界被打破,“电子边疆”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新的疆界。网络空间的对抗与争夺已成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政治稳定、文化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三、网络社会生态治理的思路设想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健康的政治共同体中,政府、个人与社会中介组织,将公共利益作为最高诉求,通过多元参与,在对话、沟通、交流中,形成关于公共利益的共识,做出符合对大多数人利益的合法的决策。这种多元参与、良性互动、诉诸公共利益的治理形式,就是生态治理。网络社会的生态治理,就是强调用生态学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去看待整个网络社会治理问题,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贯穿始终。

(一)网络生态治理是多元参与的治理

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子的多样性、网络社群的多元化决定了生态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这些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网民以及网络运营商等。

就政府而言,多元参与意味着政府只是治理主体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政府应抛弃传统的执政理念,树立多元参与理念;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其它主体,鼓励建立自治组织。网络自治组织可以充当现实中NGO的作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自发的辟谣小组,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在现阶段,政府可以鼓励引导,使之发展壮大;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管道,发动网络各主体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

(二)网络生态治理是协商互动的治理

在网络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各自在发挥著作用,而不是在中心起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权力的分配,削弱了政府的强势地位,建立起了多中心的权威体系,政府不再享有话语和信息上的垄断地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逐步向“参与——协商——合作”的机制演变。协商互动就是鼓励公民参与,在尊重不同利益和观点的基础上,够通过对话形成共识,从而化解冲突。协商过程的参与,使各方在对话过程中,明确自身与他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政府需要构建民众自主表达的参与方式和交流平台,本着公开、透明、包容的心态,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如建立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利用论坛、微博等管道和工具及时主动的发布政府决策和权威信息。推行网络问政、将民意纳入到政策决策过程,并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三)网络生态治理是全球化的治理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着的、不可阻挡的、无法逆转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它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无边界的公共领域,超越了主权国土的界限,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沟通交流,网络的触角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生态系统任何一个部分发生问题,都会波及到整个网络生态系统。因此,网络生态治理不仅是本土治理,也是全球治理,不仅要靠每个地区或国家的努力,而且需要寻求国际沟通和合作。在网络时代,还应明确各自职权,保存自身的文化空间,抵御文化侵略。

(四)网络生态治理强调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建设网络生态文明离不开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生态平衡是依靠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不断调整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得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维持性,自然界只要保持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就可以维持动态平衡。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阈值,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对网络社会的生态治理必须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外部干预结合起来,保持主体因子与环境因子良性互动。具体的说,就是要宣扬网络伦理,提高网民自律意识,培养现代网络公民;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使网络媒体恪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依法治网;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技术保障,净化网络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四、结语

网络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政府营建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推动政府再造创造了客观动力。网络时代的到来既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也给予了其再造的机遇。现实社会是网络社会的延续,社会管理创新,或许可以在网络领域率先找到突破口。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张庆锋.网络生态论[J].情报资料工作,2000,(4).

[4]徐国虎,许芳.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J].理论与探索,2006,(2).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6]徐世甫.网络生态文明:人类的第二生态文明[J].南京社会科学,2009,(8).

[7]沈伟红,师晨钟.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模式的冲击[J].社会科学论坛,2007,(4).

2012-03-12

臧星辰(1988-),男,江苏常熟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明主体因子
请文明演绎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漫说文明
影响因子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对不文明说“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