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吸引力*

2012-08-15祁承勇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吸引力辅导员政治

祁承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刍议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吸引力*

祁承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分析网络吸引力的特征要素,研究影响网络吸引力提升的障碍因素,从人际规律、逻辑范畴和空间维度等三个方面考虑策略提升网络吸引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发展。

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高校辅导员要系统研究并提高网络吸引力,实现工作期望与现实的统一,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特征要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研究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有两种:一种是受个人的意图控制,主要取决于需要、兴趣和知觉选择等因素,称为内源性注意;另一种是对外在刺激物做出的反映,不受个人的意图所控制,称为外源性注意。这两者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保持主体注意的稳定性,并决定对客体的吸引力。

高校辅导员要以此作为理论研究依据,根据大学生的兴趣、情感和需求等内在思想因素来确定工作目的,得到大学生内源性注意投放,并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成强大的外在刺激引起外源性注意,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内涵界定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吸引力,就是指高校辅导员利用各种网络载体和手段,对大学生产生关注、牵引和影响,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倾向,即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渴望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范围越广,那么吸引力就越大。

高校辅导员任何给予能量和关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手段渗透进学生的生活,通过网络吸引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精神冶炼和道德养成等方面的感化、召唤和教育,发射出正面的能量。大学生由此做出热心的回应,反馈期待的结果。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作用方式

高校辅导员如果富有网络吸引力,不仅能提升工作层次,更能模塑学生的思想状态,其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其一是灌输,指高校辅导员利用各种网络载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熏陶。其二是内化,指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教育方式进行选择,接受其思想,外化为行为。

这两种方式既相互区别,又保持内在关联,形成统一。灌输方式的特点是外在性和强迫性,内化方式的特点是自主性和主动性。它们关联和统一的基础是高校辅导员所采用的网络载体和手段能打动、感染和号召学生,即有魅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提升的主要障碍

(一)作用意义方面的痴狂与淡漠

网络已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有些学生人为地夸大网络的作用,深陷其中而变得痴迷和疯狂,在思想上患上“快餐—硬结”症,在交流上患上“误导—滑坡”症。网络好比知识快餐一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渴望,但也使他们忽视思考,习惯于表面思维和快速接受,不愿求本索源,整个大脑变成被动和麻木的机器。这类学生因受误导把网络看成是排除不良情绪的手段和途径,在行动上滑坡而依赖网络,网络成瘾,不能自拨,从而倒致现实生活技能的退化。有些高校辅导员偏重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淡漠地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不大,不能够利用网络解决上述问题。

(二)情感道德方面的错位和妥协

网络扩大了信息的来源,但也冲击着大学生素质的养成,使他们的情感道德发生错位,在情感上患上“释放—迷失”症,在道德上患上“偏离—扭曲”症。网络能够使大学生长久被压抑的许多情感在网上得到释放,却忽视与现实的人进行交流,迷失在这种隐蔽的交流方式之中,造成人际关系淡薄。他们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偏离到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网络隐私等道德问题上,使自已受到多方面的扭曲,从而患上各种心理疾病。高校辅导员缺乏网络吸引力,就会丧失引导权,对大学生的情感道德错位只能无耐地妥协,导致大学生在情感道德发展之路上的异化和异变。

(三)政治意识方面的冲突和无序

网络信息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以各种手段迎合大学生,使他们在各种政治意识的冲突之中患上意识方面的“游走-转移”症、政治方面的“淡化-缺失”症。有些大学生游走于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烈冲突之中,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立场变得不坚定而不断相对转移。鉴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陷入网络精神需求的误区,造成政治责任感的淡化和政治实践行为的缺失。高校辅导员如果缺乏网络吸引力,就会听任这两种症状扭曲、侵蚀和消磨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无序状态,导致社会失范甚至会危害社会规范。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和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具有高度相关性的范畴,故可以从人际规律方面考虑提升网络吸引力。同时,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和大学生始终处于双向性和辨证性的运动中,故可以从逻辑范畴方面考虑提升网络吸引力。还有,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立体维度方面考虑发挥最大空间吸引力,以全面地推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步。

(一)从人际规律方面考虑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按照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可从形象吸引和品质吸引、接近吸引和互补吸引、相似吸引和相悦吸引等六方面考虑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吸引力。

形象吸引指高校辅导员的言谈举止、个人内涵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给大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渴望交往并建立友好关系。高校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注意交流语言,保待稳重端庄、活泼开朗和谦逊文雅等特点,给大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品质吸引指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性格和言行等品质让大学生感到恰到好处,在网络上对他们构成一种犒赏而产生的吸引力。高校辅导员应当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塑造优良的性格,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接近吸引指高校辅导员可以凭借网络的时空性和便利性等特性加强和学生的联系,节约时间和精力,及时反应,融洽关系。通过网络拉近彼此距离的方式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便利,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此规律,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往,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互补吸引可以根据师生双方在网络上的差异形成互补关系,相互利用,满足各自的需要,弥补各自的不足,由此产生吸引力。高校辅导员要设法在知识、技能、经验等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要,善于外化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特长,并虚心向学生学习,缩小差距并努力超越。

相似吸引指交往双方在兴趣、爱好、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彼此间有共同的语言而带来的吸引力。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学习新事物,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努力使自己在尽可能多的方面与学生达成一致,或引导学生与自已达成一致。相悦吸引表现为对喜欢自己的人或讨厌自己的人会采取同样的态度去喜欢或讨厌,形成一种回馈互动的现象而产生的吸引力。高校辅导员应该富有爱心,尊重学生的决定,关怀学生的思想,谅解学生的过失,鼓励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

(二)从逻辑范畴方面考虑高校辅导员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首先,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吸引力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归宿。高校辅导员要以网络媒介为中心,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存储与检索功能、虚拟与智能功能,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交往平台和虚拟现实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监管网络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法律道德自律,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发挥吸引力。

其次,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吸引力能促进师生双向共同发展的统一与升华。网络吸引力能让高校辅导员引起大学生的认识和关注,达到统一;而网络的数字化、开放化、自由化和个性化也可促进师生发展境界的升华。为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在实践、空间、时间、个性方面促进大学生各种发展要素的统一。此外,高校辅导员要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多面性,提升其发展的自主性,使大学生在升华中不断发展。

最后,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吸引力可达到师生虚拟沟通交流的互动与和谐。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是个人发展的动力和要求,二者的有机融合通过互动达到和谐。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吸引力达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大学生也通过互动促进高校辅导员提高网络吸引力。在这种互动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自由性大大增强、自发性大大激活。师生通过网络吸引力实现自由个性、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

(三)从立体维度方面考虑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1.立足点:拓展适应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立足点是要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运用先进的网络载体和手段,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据此从三个方面努力提高网络吸引力。一是要拓展适应力。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素质和技能,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二是要拓展竞争力。要借助网络速度以强化工作的时效性,要利用网络资源以增强工作的知识含量,要抓住网络特点以更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三是要拓展发展力。要利用外部有利的动力因素,发动自身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支撑点:增强管理力、引领力和推动力

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支撑点是要适应网络发展的节奏变化,有过硬的网络素质和较高的网络技术,提高载体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驾驭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据此从三个方面提高网络吸引力。一是要增强管理力。要依靠行政和政策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有针对性地将正确的网络规范移植到其内心,使其获得认同感和认同力。二是要增强引领力。要借助人格力量,在网上铸魂,通过网络散发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个层面,成为引领其发展的航标,发挥导航器般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增强推动力。要认真调查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推动其向设定的方向发展,使其有一个整合、调适和改进的过程,促进其融通和提升。

3.着力点:提高影响力、渗透力和服务力

高校辅导员网络吸引力的着力点是要利用网络把握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将日常工作融到网络中,努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辅导员要据此从三个方面提高网络吸引力。一是要提高影响力。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网络载体建成信息库,内容更新快,让人喜闻乐见,不能徒有虚名,把工作做实、做细和做活。二是要提高渗透力。要把工作通过网络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以具体代替抽象,化枯燥为生动、变不解为理解,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思想和心灵。三是要提高服务力。要变单一的说教形式为平等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入脑入心。

[1]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扬.体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J].湖南教育,2009,(4):51.

[4]欧洪湛.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探索[J].肇庆学院学报,2007,(4):72 -75.

[5]肖钰士,粟艳玲.人际吸引规律对增强教师人际吸引力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04,(1):103 -105.

2012-02-20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项目(10F14)

祁承勇(1976-),男,湖北汉川人,政工师。

猜你喜欢

吸引力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吸引力1
吸引力2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跟踪导练(三)4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