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读书节”: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范例*

2012-08-15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读书节素质教育德育

李 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校园读书节”: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范例*

李 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在阐述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校园读书节”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校园读书节”具有重大的德育价值,进而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读书节”在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融合上的优势进行了思考。

校园读书节;文化素质教育;德育

一、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内在融合

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体的实践,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大学生人格的熏陶、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德育具有虚与实的两重特性。“虚”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的隐性、长效性,使它的重要意义长期滞后表现;相对学校专业学科教学及考试而言,德育很难用固定的模式去教授和测评;德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排位靠后,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力的制度约束。但同时德育又具备“实”的特征。因为德育工作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在学校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中占据首要地位;德育工作对学校所有工作具有全局性影响。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关键是虚功要实做,使德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真正效果,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从以上概念的阐释可以看到: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具有内在的融合关系。首先,文化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主张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当中,这就极大地弥补了目前我国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不足,而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教育等方面落实德育内容,强化德育工作全面育人的历史责任,这就大大开阔了高校德育视野,拓宽了高校德育的内涵。

其次,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日常实践,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目前,各高校都努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就拓宽了高校德育的育人途径。

再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强调对人的思想品德共性的塑造与培养,更关注个体人格的完美,恰好弥补了高校德育主要是侧重于思想品德共性的培养,而对个体人格的完善则关注得不多的缺陷,这就使德育目标得到了完善,使德育的内涵和目标向着更为纵深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高校中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高校拓宽德育的内涵,开扩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同时,高校德育内涵的扩展和高校德育转型的成功,也必将为文化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

二、“校园读书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但目前高校普遍实行以教师、教材、教室三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如果说教室是学生潜心学习的殿堂,书本就是他们了解历史、触摸社会、眺望未来的窗口,帮助他们努力成为兼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思想、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设想有一天,在“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的推动下,校园里勤奋读书的现象蔚然成风,树荫下,小河畔,不时出现沉湎书香的身影,传来琅琅书声,“每有会意,欣然忘食”(陶渊明)。既吸纳知识,又陶冶情操,必将令学子们终身收益。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举办“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三、“校园读书节”的德育价值

首先,“校园读书节”活动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与其阅读史紧密相联,能够通过读书不断收获知识、发展智慧、慰藉心灵、提升人格,从而影响和改变着自己人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影响的恰恰是上述“三观”等人的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因此,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籍的作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必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有益的承载能力、驱动能力和引领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发展、师德培养、人生修养、境界提升等同样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影响;他们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能够对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校园读书节”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其次,“校园读书节”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改变学生和教师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同时,也改善着学校的文化生态,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发展内涵。从学校环境人文化的角度来看,创建“校园读书节”十分强调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设施的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化内涵。从学校制度人文化角度看,创建“校园读书节”要扎实推进、富有成效,要求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学校制度的人文化建设。从学校行为文化角度看,创建“校园读书节”要求学校以阅读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得阅读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进而积淀为学校文化传统。从学校精神文化角度看,当一所学校人人都热爱读书,校园飘溢着浓郁书香氛围的时候,求真、崇文会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将会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因此,“校园读书节”活动能够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最后,“校园读书节”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创建“校园读书节”就是在学校构筑“阅读共同体”、建设学习型学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从纵向维度分析,“校园读书节”活动能够培养大批读书人,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校园读书节”活动,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是一个巨大贡献。从横向维度分析,创建“校园读书节”具有辐射效应。一个孩子会影响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会影响一个社区。因此,“校园读书节”活动,能够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产生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四、“校园读书节”活动的要求

充分发挥“校园读书节”在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融合上的优势要坚持倡导“快乐阅读”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努力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不断增强学生自觉阅读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使学生道德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具体说来,有如下对策:

一是以营造“书香”氛围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环境的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学校的宣传媒介要大力宣传“校园读书节”活动;学校阅读活动要从图书馆向宿舍延伸,从有组织的阅读向自主自觉的阅读发展,让校园处处飘溢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是以“快乐阅读、自觉阅读”为主题,组织开展争当“阅读之星”活动。利用好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阅读活动。在深入推进争当“阅读之星”活动中,引导广大学生开展争创“书香班级”、“书香宿舍”活动。要注重引导阅读活动、团队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和学生社团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品牌活动。

三是以网络等新型媒体为载体,积极探索“校园读书节”建设新途径。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阅读主题网站网页,加强对电子阅读在“校园读书节”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读书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以提高指导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校园读书节”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要求加强科学研究和有效指导。高校可借力专家团队的力量,组织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提高广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建“校园读书节”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胡显章,程钢.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2]胡显章,李曼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造性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3]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文辅相.论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5]张岂之.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2011-12-11

李欢(1983-),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读书节素质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读书节活动编排质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