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2012-08-15郭风琪余志武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概念设计选型建筑师

郭风琪,余志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郭风琪,余志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建筑学;建筑结构选型;教学改革

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对各种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有所理解和把握,并有能力在建筑设计时采用更为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因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普遍反应较难掌握。因此,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建筑结构选型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一、本课程的特点

由于结构工程形式多样,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涉及的结构型式相当广,单层大跨度建筑里有刚架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和拱结构等平面结构,也有网架结构、网壳结构、薄膜结构等空间结构,多高层建筑里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全课程需讲解十几种结构形式,每一种结构型式都有其独有的受力和使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较好的了解每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掌握他们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并能应用到实践中是我们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本门课程主要内容是结构结构方面的问题,应该是结构设计师的事情,对于搞建筑设计的他们没多大的关系,思想上存在轻视的心理。同时,大多数建筑学学生,对涉及到力学、结构类的课程都比较头疼,畏难情绪的存在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情况都增

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强

由于教学安排、时间的限制以及授课媒体的局限性,很多的工程实例,尤其是新的建筑技术成果难以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也很少能到工程现场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而学生练的少的矛盾,造成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强,教学相长的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体会

针对建筑结构选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学懂、学会,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一)精心备教、认真编排,上好绪论课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如何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更好的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绪论课的首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结构选型整个课程的的教学命运,它是引起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的关键一环。

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翻阅、查找各种参考资料、信息,搜集整理一些鲜活、生动的实例并精心组织、编排讲授内容,并通过两个方面论述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强调好的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密切关系,例如,举出当代四大建筑师有三个都是结构师的出身的例子,同时搜集一些建筑大师的事迹,如北京奥运馆“鸟巢”设计中建筑师涉及到的结构问题等,一是让学生明确此门课在他们从事建筑创作等工作时所起的作用,认识到掌握好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另外,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楷模,向他们致敬和学习。另一个方面,结合当前时事,列举一些建筑失败破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结构概念正确的基础上;再通过介绍建筑史上的一些建筑形式很好,但由于结构不合理而建造困难,投入巨大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经济性是建立在结构是否合理的基础上。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明白建筑结构课程在将来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将来作为一个建筑师肩负的责任,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使得学习本课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绪论部分,作者一般都设计约4学时的时间,提供大量工程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在轻松和新鲜的环境下充分地了解和重视课程的重要性,其效果相当明显。上课期间,绝大部分同学都认真听讲且思维活跃,积极提问,上课气氛也愉快的多。

(二)突出概念设计,把全局主线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每讲解一种结构型式时,作者都会联系到绪论中讲过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对于这种结构型式,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兼顾好结构的设计理念,从而将前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当今在专业划分越来越明确和细致的情况下,在建筑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结构的合理与实用是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建筑构思的进行必须结构构思相结合,这个过程只能由建筑师本人来独立完成。与此同时,作者将学生之前所学的有限结构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和综合,并就如何进行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及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和阐述。重点提出,在建筑设计中,结构概念设计与传统结构设计的区别,强调不需要大量复杂的力学计算,而是从结构特点和受力性质出发,从另一个视角,对整个设计径向通盘考虑。通过论述,消除学生对结构的抗拒心理,让学生理解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其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渴望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三)适当设计提问和讨论,启发思维,增强理解

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敏捷、乐于交流,作者根据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在讲课授课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提问或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不仅能活跃大家的思维,而且可以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尤其对个别上课走神的同学起到一个良好的提醒作用,让他们的思维回到课堂上。

(四)注重案例分析,增强实战运用意识

在课上经常举一些知名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杰出的建筑作品结合所讲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结构课程对建筑专业的重要性。同时,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结构上的小问题,采用假设、提问等方法,让学生来回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对实例进行剖析,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把握每种结构体系了。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很多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对电教技术手段掌握不够,使应用和开发现代教育手段进行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适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电化教学手段。例如,鉴于课堂讲学的单一性及强理论性,同学们对结构选型的一些具体做法理解不深,可尝试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参观实习教学,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些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配合好的建筑设计,领悟建筑大师们的设计思想。建议采用多媒体集中教学方式,集中的多媒体教学是将知识系统综合、加深印象的过程,而不是减少思考的过程。作者在多高层建筑和单层大跨度建筑讲完之后,分别拿出2学时进行多媒体集中教学,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和典型的建筑物图片示例的讲解,让他们把理论知识和设计效果联系起来,加强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深刻理解,很受同学们欢迎。

四、结语

教学要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改进教学内容、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提供信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增强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式以及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建筑结构选型教学过程中,作者始终把帮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心理,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学宗旨。作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杨光,郭风琪,余志武.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3):68 -70.

[2]龚永智,丁发兴.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3):126 -127.

[3]王心田.建筑结构:概念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012-01-04

郭风琪(1972-),男,河南焦作人,讲师。

猜你喜欢

概念设计选型建筑师
浅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胖胖的“建筑师”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述
昆钢铁路内燃机车选型实践与探索
产品选型
孙荟CG概念设计作品
当建筑师
2016红点奖最佳概念设计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