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2012-08-15周莉芬
周莉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常州213149)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周莉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常州213149)
美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而其影视作品更是直观的反映了其文化精髓。本文试图通过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及其宗教渊源,更深入理解美国影片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理解力。
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宗教信仰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最直观、最主动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以及思维方式。好莱坞经典电影深受大众喜爱,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大制作深深吸引着观众,而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体现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电影能充分表现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宗教情结和对自由的追求。电影是流动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不同文化国度的影视题材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不同的影视文化信息又反过来反映和强化各自的价值观。
美国好莱坞经典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励志之作,它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的同名自传。影片中克里斯·加纳并没有被幸福垂青,而总是被命运捉弄,投资失败、妻子背离、无家可归,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加纳依然积极乐观,怀揣梦想,并通过勤奋与执着,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成功的投资家。影片细致描绘加纳的个人奋斗,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一、美国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文化也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来区分不同的文化。文化价值观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的。由此看出,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决定了人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
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美国被广泛引用的《独立宣言》一段话中“我们坚信这些真理不辨自明,即人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每个人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美国富有代表性的传统价值观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个人自由和自力更生;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物质财富和勤奋工作。
二、“美国梦”文化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体现,17世纪的欧洲移民对于新大陆的美丽憧憬和心神向往使“美国梦”得以诞生,18世纪在美国兴起的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美国梦”的发展,启蒙运动倡导平等与自由,理性与科学,并相信人与社会的可完善性。“美国梦”是指在美国,无论地位、出身、种族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只要具备聪明、勤劳和坚忍不拔等必要条件,任何人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与他人进行公平竞争,获得最终的成功和幸福,梦想成为现实。影片中加德纳是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可是他的优秀和独特的个性特点使人们印象深刻。他把全部积蓄投入到骨密度扫描仪的投资失败,妻子因为无法忍受落魄的生活而选择离去,他领着儿子到教堂门前排队等待收容。这些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没有阻挡他对于梦想的追求,相反,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对他的一一挑战和种种磨难,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从加纳的个性当中,我们看到了“美国梦”影片当中人物特征的重要基础:聪明、勤奋、热情、自信,坚持不懈与乐观幽默。这些特征并不是单由加德纳个人的主观积极意识产生的,他的生活激情与奋斗动机还来源于亲情——他的儿子成为了他面对生活重压的精神支柱。贯穿整个电影的亲情主线使得“美国梦”更加真实生动,也改变了传统“美国梦”——只要勤奋肯干就能成功的虚幻与不现实性。
在影片中,有多处父子对话体现了克里斯的这种为自己梦想而不断努力的精神,令人难忘。下面请看几组对话:
当儿子告诉爸爸他将来想当职业球员时,Chris很赞赏并对儿子说:
You have a dream,you got to protect it.(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你想要什么的话,就得努力去得到。)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you can’t do something.Not even me.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这是来自克里斯心底的声音。一方面,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并且期待他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也是在告诫自己,“保护好你的梦想,克里斯!”
三、个人主义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当代的美国人,就像他们的祖先,具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又是非常实际的人,重视现实生活的质量,美国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努力改进生存条件,从未想过等待上帝来拯救自己。美国人以其乐观的精神观察和看待命运,那就是做命运的主宰,美国人不轻易接受厄运,认为厄运并不是上帝的旨意,他们靠自己的行动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改善生活的质量。美国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持有“个性”“独特性”的内涵,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按照美国学者萨姆瓦的解释,个人主义价值观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从文化层面看更强调个人独立性、创造性。在影片中,加纳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坦率(frank)、真挚(sincere)、热情(enthusiastic)、自信(self- confident)、向上(positive)。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克里斯把儿子送到托儿所时,看到“Happiness”拼错了,他是这样解释的:There is no“y”in happiness,there is“I”。(Y=why为什么;I就是我。)
克里斯是个有了目标就不会轻易放弃的人,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推销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整个推销过程中,不卑不亢虽然被拒绝,但仍旧是面带微笑。竞争的压力促使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他靠自己的行动充满自信和激情去改善生活的质量。在玩转魔方这个细节中,也充分展示了克里斯为了赢得证券公司主管的赏识而作的努力,即抓取一切可以赢的机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科技与信息日新月异,光凭自己的激情和努力还不够,因为克里斯只有高中学历,根本不具备进入公司的最低条件,甚至没有面试的机会。但是他把握住了机会,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才能展示让主管对他刮目相看,敲开了面试的大门。当然面试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屡屡受挫,当他狼狈地从拘留所里赶到面试现场,面试官流露出了鄙夷和不屑的神情,考官让克里斯给出让他通过的理由,他却很幽默的说:“他的裤子一定很特别!”尽管生活暗淡无光,他却积极乐观!也许正是这种幽默,让他正悄悄推动幸福之门。
“Chris,I don’t know how you did it dressed as a garbage man but you pulled it off.”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再次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在股票公司实习的机会。影片中克里斯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坚忍不拔、执着和永不放弃、处处向机会敲门的精神是几百年来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完美阐释。
有这样一句话:Happiness is a voyage,not a destination.(追求幸福在于过程本身,而不是在于结果。)在20个实习生里面克里斯也许是履历最浅的一个,也是半年里生活最艰辛的一个,但就是这样的他,成为了那个1/20。
“Because tomorrow’s going to be your first day… if you’d like to work here as a broker.Would you like that,Chris?”面对公司主管的邀请,克里斯激动地眼眶都红了,这里浸润着多少难以承受的艰辛和辛酸那!而美国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相信并崇拜个人奋斗,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的个人独立性主要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奋斗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
四、宗教信仰
基督教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都与基督教的基本世界观和人性观紧密相连,如敬畏上帝、倡导自由平等、个人主义、追求物质财富等。宗教信仰美国民众的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早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
上帝的影子在“基督教之国”处处可见。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信仰上帝。他在为自己撰写的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富兰克林的遗体,像一本破旧的书,被虫蛀蚀,但此书本身永不磨灭,将来仍由The Author(上帝)修订出版而焕然一新。”God bless America是使用率最频、最诚挚的爱国口号。基督教在美国不仅是一种信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一种民族感情。
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无处不体现“神”的影子。
影片中克里斯父子谈论了一个上帝救人的笑话:有一人不幸掉入河中,一直在喊“上帝,救我”。当有一人经过要帮助他时,他却不要,要等着上帝来救他,结果那人被淹死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思想。
在实习这一部分,当Chris为生活奔波,筋疲力尽时,他带着儿子去了救济院唱诗班。在教堂里与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一起沉浸在圣歌中,暂时忘掉痛苦,积蓄力量 ……在这样的歌声中父亲面色逐渐平静,而儿子安然入睡,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感受到精神信仰在抚慰人们上有多么神奇的力量。
五、结语
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社会观念的积淀,包含了信仰、习俗、以及知识体系等。因此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经典影视作品,我们中国人可以对美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有更深的了解。提高文化包容性,提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影片的深层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性,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影片的含义。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皮小卉.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01.
[3]陈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读与写杂志,2008,(4):49.
[4]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5]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M].上海:三联书店,1989.
[6]戴卫平,张学忠.美国英语与美利坚民族[J].中山大学学报,2001,(5):125 -127.
2012-04-14
周莉芬(1979-),女,江苏武进人,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