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2012-08-15徐竞
徐竞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徐竞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道教是我国古代三大宗教之一,它与儒、释相互依存、互为作用,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要想充分发挥道教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需要深刻地了解道教的主要伦理思想,从而有效的利用道教推动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道教中的三大伦理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
道教;伦理思维;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思想中,道教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道德的教化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进了伦理思想的传播。虽然道教为道德教化所提供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显得有些陈旧,但是对伦理道德的建设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道教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传播,可以启发我们有效的利用宗教来推动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一、道教中主要的伦理思维
(一)人本性伦理思维
人本性伦理思维切实的反映了道教的主体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慈爱和同精神。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实质,思维在自我关照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形神兼顾,同时应该在人际关系中要也要兼顾他人和自我(人与我)。人与我都是人本性伦理思维的对象,为实现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我们在实践中除了要想我之所想、思我之所思,更应该要想人之所想、思人之所思。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思想意识中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慈爱之心;在实践活动中就是应该友善、仁慈的对待他人,能够做到济人之危、悯人之苦、乐人之成。二是度人济世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仅仅要注重内修,同时也应该兼顾外治,做到内外并重,是道德伦理思维的基本所在。度人济世精神的原则不仅仅贯彻在整个对道教的整个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在具体的时间过程中有所体现。其精神实质是度人济世,即在修炼过程中既要为我也要成人。道教的生命所在就是度人济世的观念。道教不同于佛教,更注重的是在日常的活动中随时随地的行善,更强调参与精神。三是性命双修的精神。在道教的人本性思维中是以人的形神的统一为基本的致思点,在修炼过程中既要养神又要修行,可以做到性命双修。性命双修要求我们既可以通过身体锻炼等形式来优化人的生理功能,通过修养心性来净化人的灵魂。对道教的信奉,就要将道教的智慧、精神贯彻于整个生活当中。道教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利益人群、立足生活,圆融生活。
(二)自我性伦理思维
道教的自我性伦理思维,主要将精神集中在个体“我”的处境上,是一种关切自己的伦理思维。在生活中采取什么行为、手段以及对该行为、手段进行思考。其实质是如何圆满个体生命的问题。道教的伦理思维基的主要趋向和基本方面首先表现在自我性思维上面。自我性伦理思维可以反应道教的主体精神,主要表现有抱朴守真的精神。自我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是追求自我本性。即人要固守淳朴的自然本性,反对人性的异化以及扭曲。另外还表现为清静恬淡的精神。道教中的自我性伦理思维是要人去追求一种恬淡幽雅、清静安闲的人生。
(三)生态性伦理思维
道教中的生态性伦理思维的基础是发觉人本身的自我本质,前提是扩展人我的内涵,伦理思考的方式是人与自然、人我关系。通过该种思考可以发现人我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同和一致,然后可以发扬我的优点,利用其他的可用之处来成就一种我的神圣人格。生态性伦理思维在道教中的主体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顺应自然的精神。即我们要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道教这种顺应自然的精神并不是自己凭空思考的,而是从对人生、宇宙以及社会历史的深刻观察中总结的。二是力行不止的精神。道教中的生态性伦理思维不是仅仅给人一种思想的信仰和遵守、完善教规,而是要求人可以将教规教义具体化,可以指引信徒们去真正是实践。人们对生命、对自然的珍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地生命、对自然的消极顺应上,而是要奋力进取,力行不止,生命不息。道教的生态性伦理思维重视术、道、行的统一,在重视“道”的提升的同时,积极的提倡功法。即要想真正的掌握道教的真谛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宗旨,更应该注重对道术的训练,在该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和纯正信仰。
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一)强化对伦理道德的诠释
道教的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形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并结合了佛教和儒家中的一些伦理思想。在融入佛教和儒家的伦理思想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道教本身的特点诠释了宗教,从而强化了对伦理道德的诠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伦理道德的基础。自从《易经》以来的思想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即天道论。道教继儒家之后,对这一伦理思想继续发扬。从天道论的角度来讲,将阴阳五行以及“道”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依据,从理论上巩固伦理道德的基础。
2、增强了伦理道德的神圣性。道教作为一种基本的宗教之一,它是崇拜神灵的。在道教看来,所有的道教教义和道教经典是神灵所赐予的。在道教中崇拜的是道德神仙,并且道教在道德教义和道德经典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伦理思想,因此道教被看做是一种讲求道义的宗教。在道教所讲授的伦理道德是属于宗教学的范畴。同时,在道教中所涉及的道德教义、道德经典与作为伦理思想基础的阴阳五行和“道”都属于神灵所赐。这样,道教对伦理道德的诠释更加是从神学的角度,即将伦理道德神学化。虽然,该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认知伦理道德思想中的作用,但是也增强了伦理道德的威慑性和神圣性。
3、扩大了伦理道德的功能。道教在重视伦理道德的同时,也重视养生长寿,把道德修养看做一个重要的养生长寿方法。在道教看来,修养道德不仅仅可以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人的个人品德,同时还有利于人的长寿。道教并没有从科学的层面上诠释长寿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道教宣扬的仍然是得道成仙,其中包括了宗教的内涵,是从宗教的层面上来诠释伦理道德。在我国古代,伦理道德一直受到较大的重视与这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道教得道成仙的伦理思想,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伦理道德的功能。
(二)广泛深入道德教化方法
道教在强化了对伦理道德的诠释的同时,为道教的广泛深入提供了可行的教化方法,从而促进了道教道德理论的广泛传播。道教对伦理思想的传播,不仅仅使得的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道教中所利用的道德教化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例如宣扬善恶报应、讲求不言之教、落实积功累德。道教所提供的多种道德教化方法和途径为伦理思想的传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即使在今天看来道教所提供的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有点陈旧,但是对于现在的伦理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另外,道教对伦理思想的传播可以启发我们利用宗教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三)完善伦理思想
道教伦理思想的传播不仅仅强化了伦理思想,同时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补充了儒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相互补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性论、规范论的互补。道教对于心性论的深入探讨,不只是停留在对道德规范的不足之上,这样弥补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早在宋明时期,其理学就吸收了唐朝道教与佛教中的心性论的伦理思想,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儒家的纲常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推到了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在规范论上,道教融合了儒家的“仁义”与道家的“道德”,在此基础上、完善、发展了道教的道德规范,丰富了传统的伦理思想。
2、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的互补。在道家早期的思想中,对人的生命价值给予较多的重视。道教对早期的儒家和道家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在道教的许多道德教义、道德经典中都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视为重要的内容,很多内丹和外丹也是围绕着人的生命价值展开的。道教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儒家对其的不足。除此之外,道教重视得道成仙,即对人的精神价值也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道教的思想中将人的生命价值与精神价值进行统一。
3、生态伦理、社会伦理的互补。在道教中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伦理思想,该些伦理思想更多的重视与社会伦理的相互补充,从而完善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道教中所讲述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今天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道教及其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把握道教中的三大伦理思想,并切实利用这三大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教的伦理思想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虽然在今天看来内容有所陈旧,但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1]乐爱国,庹永.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J].伦理学研究,2009,(2):67-74.
[2]王文东.略论道教伦理思维的特点[J].宗教学研究,2004,(3):73-76.
[3]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2003
[4]吾敬东.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14-22.
2012-04-14
徐竞(1980-),女,安徽萧县人,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