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常备,遇事应急——体育课学生猝死的预防与处理之我见
2012-08-15郑春辉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专浙江314200
郑春辉(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专 浙江 314200)
“2010年9月17日17时许,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路一职业学校08级学生马俊上体育课期间突然倒地,口吐白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2011年5月26日下午15点20分左右,浙江杭州某学校高一男生体育课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类似的新闻在互联网上非常多,杭州的这个学生却死里逃生,活了下来。主治医生周主任分析到:“男生发病可能是心律失常,老师及时胸外按压赢得最佳抢救时间”同医院的徐主任和急诊室主任周医师认为,男生在体育课时突然发病、呼吸心跳停止,大部分是心脏方面的原因,可以归为老百姓说的‘猝死’。”周主任说:“很多猝死都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男生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男生从呼吸心跳停止到现在意识、活动功能逐渐恢复,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抢救案例。这些年来,医院急诊室收到过好几例猝死的病人,都是因为没有及时抢救而离开了人世。这个男生真的是非常幸运。”医生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男生心跳呼吸停止之后,在场体育老师对他所进行的心肺复苏和胸外按压做得非常及时,大脑和心脏缺氧的时间不长,所以能够恢复得这么好。因此,笔者从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一个体会体育教师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几种急救技能,做到事前常备,遇事应急。
1 、什么猝死
医学定义:“①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其导致的病因主要有:“冠心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2 、急救的方法
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的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 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
3 、体育教学中预防猝死发生的策略
3.1 、做好做足课前排查工作
所谓课前排查就是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对说教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个排查过程,做过动作也是提前发现隐患和降低教师责任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具体做法可以让体育委员上课前对本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排查,上课后在常规活动后教师要加以确认,并且要突出强调的是这个动作要形成习惯或者是传统。
3.2 、做好课时教学设计工作
课时教学设计是我们体育教师上课的依据和参考,但我们实际中也发现很多教师都是先上课后补教学设计。那么不出事情还好,一旦事情出现我们就有嘴也说不清了。所以,备课是开始教育活动的前提,不可轻视之。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的处理,一是教材的分析,其中包括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境预设分析;其次就是学情的分析,包括学生身心特点、学习习惯等;最后是器材、场地的布置分析,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
3.3 、做好练习密度与负荷量预设工作
体育学科的特点教师以实践活动为主,有些项目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负荷量。那么这时体育教师就要格外注意练习密度和负荷量的设置问题。其实做好这些工作还是要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了解与掌握,在充分分析和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设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类似猝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这个调查可以是口头式的,也可以是问卷式的(不记名),从而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变化。
3.4 、做好学法选择与组织工作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体育教学中出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为代表的学习方法,从中我们领悟到了我们的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因此,笔者认为为了预防类似猝死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在学法上加大研究与设计,多采用自主探究类的学习方式,这样做的避免了学生被动式练习多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由于学生自我的能力判断也会大大减低由于练习所导致的伤害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