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对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
2012-08-15江苏省淮安市武墩中学江苏淮安223005
□ 王 静(江苏省淮安市武墩中学 江苏 淮安 223005)
中学生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病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实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偏差已成为中学生健康成材的一只“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中学生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由于认知不协调而导致的焦虑不安;由于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群体压力、生活矛盾而导致的忧虑和悲愤;由于挫折和社会不公而导致的侵犯性冲动和反社会行为;由于孤独或信息闭塞而造成的偏见和恐惧;由于代沟、种族差异、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动和紧张等。
1 、体育运动纠正心理偏差的机制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愈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体育手段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也就是运用、遵循这一原理。
体育手段能调节情绪,而情绪对人的活动影响也很大。情绪在人的活动中有激发作用、组织作用、维持作用和导向作用。情绪系统还能影响其他系统,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情绪神经核团的丘脑和下丘脑不仅能控制情绪,而且还会激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又支配影响着内脏器官、免役系统等。这就出现了心理影响生理的现象。
2 、体育运动的特点及纠正心理偏差的优点
体育运动能够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同时,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是总会伴随着激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经常性的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消除害怕竞争和在公共场合紧张等心理,而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能够使心理受挫学生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勇于正视现实,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协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同时,体育运动也可以暴露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和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绝大多数的心理存在问题的人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更不愿意去心理机构接受辅导,但对体育治疗易接受,因为在接受体育治疗的时候没有病人的感觉,能避免周围人的议论,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得到改善。
体育手段纠正不仅能调节心理,而且还能改善生理水平,达到用生理来帮助心理偏差的治愈,缩短纠正周期。患者通过体育手段纠正,复发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纠正是在一个非常轻松状态下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而且,体育治疗不像药物治疗,没有副作用。它不受什么医疗条件的限制,更不需花费财力,便于自我调节。体育运动的纠正还充实了学校心理纠正的手段和内容,弥补了现有学校心理纠正机构人员、设备的不足。
研究表明:每次活动必须长于20min才能有效地减少焦虑情绪。患者一般从事20-60min活动都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体育活动的频率体育活动的频率与其产生的心理效应比较密切,2-4次/周的频率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随着练习总时间的增长和练习次数的增多,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会增强,也就是说,长期坚持一定频率的体育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健康效应。
总之,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运动是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训练方法,是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应认真开展体育与心理偏差方面的研究。
[1]戴小敏.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普通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罗惠山.学校体育的心理学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孔燕,江立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人民省出版社.
[4]朱唯唯.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偏差的调节和纠正[J].体育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