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综合素质训练技巧研究
2012-08-15董新敬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1460
□ 董新敬(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60)
近些年来,现代的体育竞赛正朝着强竞争和高水平的方向快速发展,在运动强手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是越来越小。在田径运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比的是技术和能力,更是心理素质的对抗与较量。力量素质属于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是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但是运动员在比赛前后的心理调整状况,也会直接关系影响到比赛的成绩。所以对于如何强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并消除其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1、身体素质的训练
1.1、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素质属于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是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各类体育活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所产生的力量而牵引骨骼来进行运动,跳、跑、和投等各类运动都离不开力量的素质。如果力量素质好,就会必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加强,关节也会更加稳定,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如果疲劳出现的晚,就会大量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它会在预防运动的损伤当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田径中短跑和跨栏运动中极容易发生股后肌群的拉伤,这些主要都是因为股后群肌肉的力量本身就很脆弱,但在训练时又往往得不到到足够重视而造成。所以,田径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时,应当加大在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这样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损伤。
1.2、平衡能力的训练。人体机体的平衡一般是由前庭分析器来实现控制,如机体的位移、起伏和加速以及空间位置等等。但是肢体的平衡却主要受本体的感受器来实现控制,例如,在完成动作的过程当中对于肢体的位置的控制,在田径运动训练跑步时,即使路面不很平整,但运动员也不会出摔倒,更不会扭伤踝关节,这说明本体感受器的实现了精确控制。可是在受伤尤其是关节或者肌健受伤以后,因为某些解剖关系发生了改变,从而丧失了对于肢体位置的准确控制,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再次损伤,而且这个环节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如果出现了损伤,除了应当进行功能性的恢复训练外,还应当进行有关平衡能力恢复的各项训练。
1.3、耐力素质的训练。田径运动的损伤中以慢性损伤与劳损为最多见,特别是对于中长距离的项目更要重视。有些损伤虽然不会使运动员终止训练,但是正是因为大多数的运动员都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因此在长期的训练积累以后,就会出现较难痊愈的慢性损伤与劳损。在每次的耐力训练的结束期,田径运动员应当做一些调整活动来放松肌肉,让心跳和呼吸逐渐平静,使得血液逐渐向全身进行分散,从而预防慢性额运动损伤。
1.4、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灵敏和协调素质都属于比较复杂的运动素质,也是运动技能与各项素质在运动当中的综合表现。在田径运动当中,上肢与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与被动肌的不协调以及呼吸与用力的不协调等情况都是导致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而灵敏与协调性的改善能够提高人体应激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运动的损伤。
1.5、柔韧素质的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也是防止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训练。关节活动的幅度小和肌肉的伸展性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柔韧性的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以及紧张与放松的能力,进而实现运动损伤的减少。另外,在日常的训练中,柔韧与力量训练必须结合进行,特别是在力量训练以后,更是应当运用专门的牵拉练习来实现肌肉疲劳的恢复。
2、心理素质的训练
2.1、努力培养运动员气质的培养。田径运动员应当具有不怕苦累和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和服从裁判与尊重对手的现代体育精神。运动员的气质,这个精神支柱也是比赛成败与否的基石。所以应当要制订长远的训练计划,逐步强化和培养运动员的良好的气质。在日常训练当中依据训练的内容制定完成的指标与要求,并采取不同和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来出色完成各项训练的任务。
2.2、提高和锻炼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除了应当具备较好的气质体能以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应当培养运动员于客观状况下,坚信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理念。在各种比赛当中,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发挥最佳水准并完成比赛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自信心的培养是在训练和比赛当中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3、组织符合场景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就是把训练的安排,尽可能地和面临的比赛条件相一致的实战心理训练方法。在这种实战训练重要阶段,教练员可以依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安排模拟训练。例如在训练比赛过程中,故意制造出一些错判和误判,激起运动员的急躁和埋怨情绪,在赛后应当及时地进行回顾总结,引导吸取经验教训,以逐渐培养田径运动员成熟的比赛心理。
[1]范军.高校田径专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5).
[2]朱丽萍,吕金江.重视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刘云峰,曲淑华.北京市部分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
[4]李雪峰.素质教育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