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2012-08-15何学菊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农民农村

何学菊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科学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何学菊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科学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对策

河南省是人口第三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达到60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因此,加快实现经济文化强省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如何满足农村大众的文化需求、构建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河南省农村文化工作一直是全省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农村的社会发展又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的文化发展又大大滞后于农村的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公共文化投入不足,资金缺乏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经费短缺,投入严重不足。河南省财政过去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很低,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而市、县、乡三级的财政支出更有限,目前,乡镇政府机关的财政收入少,大部分来自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在我省的一些贫困地区,财政收入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支出,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往往后劲不足。资金成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是缺乏对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财政投入的强制规定,导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不够。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难以保障。融资渠道狭窄,社会化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利益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很少有企业或一些非政府组织愿意投资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匮乏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85个县(市、区)中有76个设置文化馆,从业人员仅697人;75个县(市、区)设有图书馆,在编从业人员仅575人, 57个县(市、区)设博物馆,在编从业人员仅228人;乡(镇)文化站934个,从业人员1214人,大多数是一个站一个人。其中相当部分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没有开展或很少开展业务工作。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绝大部分只有初级职称;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懂舞蹈、音乐知识的专业人员少;专业知识趋于老化,人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也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全省大多数乡镇基本无书可买;有的乡镇文化站设施简陋,成“空壳文化站”;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也十分严重,电影“2131工程”(21世纪每个村每个月放一场电影),除个别地方外,在全省开展缓慢;送戏下乡活动更是毛毛雨,难解农民文化饥渴。

在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上,大多采用“喂食”式的供给方式,过分强化了文化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精英文化色彩,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常出现供需错位的情况;一些最基本、最普通的体育设施也只能在农村学校里偶然见到,农村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由于无人组织和缺乏必要的条件,早已处于瘫痪状态。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发育滞后,沉渣泛起

广大农村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文化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在部分乡村,农民从事文教卫生事业的人均支出仅有数元,而用于迷信赌博等的人均现金开支则已超过人均文化支出。

农民休闲娱乐活动中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不高。在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仍然很有市场。农村普遍存在“砌房看地理、下葬看风水、生病去求仙、外出卜好运、结婚看黄道、上学找算命、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还有赌博斗殴、偷盗抢劫以及家庭暴力、邪教等社会问题。由于没有适合农民群众自身需要的文化活动,部分农民思想向其他方面转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既损害了农民的文化权利,又会从根基上影响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构建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长效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其倡导者必然是政府,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重视经济指标,还要重视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指标;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一定要建立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从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相关规划,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农村文化的政策和法规;要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立法步伐,要改变以往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上的任意性、人为性状况,明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法律地位、义务责任。二是要建立财政扶持机制。要调整投入结构,加大扶持力度,在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文化的建设,要对农村文化建设实行财政倾斜,保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及活动的经费供给;三是要健全指导监管机制。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的法规政策,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二)拓宽投资渠道,盘活现有文化资源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是资金问题,难点也是资金问题。要提高财政公共支出比重,要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同时,要动员社会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的投资,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多途径盘活现有文化资源。一方面,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扩大农村文化机构职能,把农村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农村文化载体,将庭院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涵盖其中,使之成为农民学文化、受教育的学校、推广科学技术的基地和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另一方面,在坚持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原则的基础上,发动和引导农民用好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有稳定的生存土壤。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人才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方面,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拘一格起用对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有特殊贡献的能人,尤其要重视开发培养本地区的文化人才,保护农村的民间艺人,通过原有文化骨干的传、帮、带,迅速提高广大业余文化爱好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之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生力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引进与交流工作。通过完善人员交流机制,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

(四)发挥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传承和保护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梆子”、皮影戏、花灯、舞狮等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开发大别山老根据地的红色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以此带动民间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挖掘保护本村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文化特色村”“文化示范村”“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积极创新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手工技艺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行政部门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换,大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一批农村业余剧团及其他民间文艺服务团队,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民办文化开展多种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文化经营活动,真正发挥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四是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趣味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另一方面,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空间,着力整合、优化文化资源,实现共享交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扩大服务范围,采取村村联办、村企联办、村军联办等文化联动形式,促进文化活动在联合互动中发展壮大,推动文化扎根基层,最终让农民由文化消费的受体变成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与创造的主体。

[1] 郭俊民. 构建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 学习论坛,2007,(3):49-50.

[2] 周晓丽.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J]. 理论月刊,2010,(5):176-178.

[3] 张娜.浅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 东京文学,2011,(7):78.

[4] 桂娟. 体制改革激发活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纪实[EB/OL].http://news.xinhuamet.com/2010-10/30/c-12718710.htm. 2011-3-15.

Thoughts on Contructing Henan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HE Xue-ju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present rural public cultr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has given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Rural Area;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F320

A

2095-414X(2012)04-0081-03

何学菊(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行政理论与实践.

book=83,ebook=449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